世傳八仙中,影響最大的要數呂洞賓。風俗調查資料表明,八仙會聚的廟觀在國內寥寥無幾,其中最著名的西安八仙宮,據當地傳說是由善男信女輸捐錢物,將原有的呂祖祠擴建而成的(張建新、陳月琴《西安八仙宮》,三秦出版社,1993年5月版);換言之,這主要是因為呂洞賓的關係才有了這座八仙宮。反之,供奉呂洞賓的廟堂,舊時曾遍佈全國城鄉,相關的廟會活動甚多,尤以夏曆四月十四(部分地區是四月十一)的"呂祖誕"最稱熱鬧。道教徒眾稱他"呂祖神"或"祖洞賓",求其維護教門,引度眾徒;一般民眾則稱他"呂祖大仙",所求者懲惡揚善、消災降福,或風調雨順、保護豐收等。說到有關呂洞賓的故事傳說、詩文載記,足可車載斗量;而在他的出生時間、鄉里籍貫、履歷行狀等方面又多相互牴牾,疑竇叢集,因而連歷史上是否實有呂洞賓其人也成了一個問題。一般說法,都稱呂洞賓是唐朝禮部侍郎呂渭的孫子,其父呂讓曾任海州刺史。他本名紹先,生於唐太宗貞觀二十年(646)四月十四日巳時,祖籍是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芮城)。自幼好讀,淹博百家,但三舉進士不第。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年已四十六歲的呂紹先又去長安應考,在酒肆中遇見上天仙使鍾離權。鍾離權讓他做了一個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封妻廕子的美夢,醒後方知功名利祿均為夢幻,遂大徹大悟,拜鍾離權為師,赴終南山中修道,改名喦,字洞賓。其後遍遊山水,傳道度人,五十三歲歸宗廬山,六十四歲上朝元始、玉皇,賜號純陽子。上述呂洞賓的生平行跡,明徐道編集的《歷代神仙通鑑》卷十四中有文字記錄;又有兩組古物建築為之提供"實物印證",一是山西芮城西向二十公里的永樂鎮,相傳是其誕生地。呂羽化後,鄉人將其故居改為呂公祠,金末擴充為道觀,元初升觀為宮,由全真道首領丘處機派遣弟子潘德衝督建,翻造成規模宏偉的永樂宮。其中供奉呂洞賓的純陽殿上,有描繪其生平事蹟的連環壁畫五十二幅。1959年,因該地圈為三門峽水庫庫區,遂由政府將全部建築和壁畫等珍貴文物遷移至今芮城縣北的龍泉村。此外,今西安八仙宮所在地,相傳是呂洞賓喝酒遇仙的長安酒肆遺址。因此八仙宮山門牌樓左側豎有"呂洞賓成道碑",碑上隸書"長安酒肆",楷書"呂純陽先生遇漢鍾離先生成道處"。但在其他記載中,關於呂洞賓的生平分歧甚大。以籍貫論,《集仙傳》雲:"呂喦字洞濱,一字希雲,九江人";《唐詩鼓吹》郝天挺注:"(呂)洞賓名巖,京兆人";《古今圖書整合·神異典》引呂真人《江州望江亭自記》:"吾京川人",同書引《河南府志》:"呂喦字洞賓,本府河中人"。以生年和活動時間論,《列仙全傳》卷六說他生於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四月十四日巳時,唐武宗會昌年間(841-846)兩舉進士不第,在長安酒肆由鍾離權度為仙道;《江州望江亭自記》則謂"唐末三舉進士不第,因遊江湖間,遇鍾離子,受延命之術";《宋史·陳摶傳》又記其人在五代時已"百餘歲",還幾次去陳摶家裡拜訪。至於其人究竟是何出身,是否中過進士,也有多種講法。如《唐詩鼓吹》注稱呂洞賓曾於唐懿宗鹹通年間(860-874)及第,還當過兩任縣令,迄唐朝末年黃巢起義,始舉家隱居終南,修真得道,莫測所往;《古今圖書整合》引《安慶府志》,則說他是唐玄宗天寶時(742-756)進士,授官江州德化縣令,因私行廬山,遇鍾離真人點化得道。此外,《武當山志》及《蒿庵閒話》所引《呂仙自敘傳》,皆雲呂洞賓父姓李,母姓呂,本是唐朝宗室,因武則天欲盡殲李唐子孫,乃從母姓呂,隱居山穴,故改名巖,字洞賓。綜上所述,呂洞賓的出身有唐侍郎呂渭之孫和唐宗室二說;生年有唐貞觀、貞元二說,應試有天授、天寶、會昌、鹹通四說,籍貫有永樂、京兆、京川、九江四說,履歷有不第、登第二說,得道地點有長安、終南、廬山及不能確定之"江湖"四說。又唐人沈既濟著《枕中記》,敘說唐玄宗開元年間,有個盧生在邯鄲旅店投宿,道士呂翁給他一個枕頭,使他在夢中享盡富貴榮華,醒來後才發現自己仍躺在呂翁身旁,而店主人在他入睡前蒸上的一鍋黃粱米飯還未熟。於是覺悟,隨呂翁仙去。明湯顯祖曾以此取為戲曲《邯鄲記》題材。以這篇傳奇的情節和主旨與鍾離權點化呂洞賓的傳說相對照,後者顯然是從前者脫胎而來。但後世也有以此"呂翁"為呂洞賓的,所以今河北邯鄲黃粱夢村尚有始建於宋代的呂翁祠,祠中所供也是呂洞賓。清人翟灝曾斥為虛妄,理由是呂洞賓誕生於貞元,豈有盛唐時已度他人的道理?其實一看上面的排列便知還有很多矛盾。比如查呂渭其人,正史有傳,河中人,唐德宗時官至禮部侍郎。如呂洞賓果為呂渭之孫、呂讓之子,又怎麼可能為天寶進士呢?正因為矛盾太多,所以自明代中葉以來,學者們對呂洞賓其人其事的爭論幾乎沒有中斷過。爭論焦點在於:首先是這位"呂仙"是否真實存在,大致有兩派觀點。一派認為真實存在,但具體到哪一個時代,又分唐代、五代和北宋初年三種意見,其中"唐代"說還分出中唐和晚唐兩種說法。所持依據,基本上是南宋學者的筆記詩話。另一派則懷疑是否有過此人,所持依據是唐五代和宋初的載籍中都未見此人的記錄。但近年來,有人考證出宋初時已有呂洞賓的事蹟在涇川、長安流傳(陳尚君《〈全唐詩〉誤收詩考》,載《文史》24輯)。還有人認為,因為唐以前和唐人所著的傳奇野史中仙道真人多有呂姓的(如前引唐人沈既濟《枕中記》裡的呂翁),故因某種契機而被集中在一起,於是便有了呂洞賓的傳說,至於這種契機是什麼,現在尚難講清。由於《全唐詩》中收錄有署名呂洞賓的詩詞作品近三百首,所以關於呂洞賓其人其事的考辨,不僅與宗教民俗的研究有關,還涉及古典文學遺產的認定與整理,比如哪些是呂喦或呂岩的原作,可保留在《全唐詩》內,哪些是宋、金、元人的託名附會之作,可考慮收入到《全宋詩》、《全金詩》、《全元詩》內;而認定所謂"呂祖"實屬子虛烏有、其仙事詩文皆出道士構造的學者,則主張有關詩文可一概歸於"道教文學"範疇,至少應從《全唐詩》中剔除。為了從呂洞賓的傳說資料上獲得印證,近年來又有些學者試圖從呂渭傳記和呂讓的墓誌資料中尋繹線索,但所獲結論仍屬推測,"呂祖"的身世之謎也終究沒能解開。
世傳八仙中,影響最大的要數呂洞賓。風俗調查資料表明,八仙會聚的廟觀在國內寥寥無幾,其中最著名的西安八仙宮,據當地傳說是由善男信女輸捐錢物,將原有的呂祖祠擴建而成的(張建新、陳月琴《西安八仙宮》,三秦出版社,1993年5月版);換言之,這主要是因為呂洞賓的關係才有了這座八仙宮。反之,供奉呂洞賓的廟堂,舊時曾遍佈全國城鄉,相關的廟會活動甚多,尤以夏曆四月十四(部分地區是四月十一)的"呂祖誕"最稱熱鬧。道教徒眾稱他"呂祖神"或"祖洞賓",求其維護教門,引度眾徒;一般民眾則稱他"呂祖大仙",所求者懲惡揚善、消災降福,或風調雨順、保護豐收等。說到有關呂洞賓的故事傳說、詩文載記,足可車載斗量;而在他的出生時間、鄉里籍貫、履歷行狀等方面又多相互牴牾,疑竇叢集,因而連歷史上是否實有呂洞賓其人也成了一個問題。一般說法,都稱呂洞賓是唐朝禮部侍郎呂渭的孫子,其父呂讓曾任海州刺史。他本名紹先,生於唐太宗貞觀二十年(646)四月十四日巳時,祖籍是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芮城)。自幼好讀,淹博百家,但三舉進士不第。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年已四十六歲的呂紹先又去長安應考,在酒肆中遇見上天仙使鍾離權。鍾離權讓他做了一個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封妻廕子的美夢,醒後方知功名利祿均為夢幻,遂大徹大悟,拜鍾離權為師,赴終南山中修道,改名喦,字洞賓。其後遍遊山水,傳道度人,五十三歲歸宗廬山,六十四歲上朝元始、玉皇,賜號純陽子。上述呂洞賓的生平行跡,明徐道編集的《歷代神仙通鑑》卷十四中有文字記錄;又有兩組古物建築為之提供"實物印證",一是山西芮城西向二十公里的永樂鎮,相傳是其誕生地。呂羽化後,鄉人將其故居改為呂公祠,金末擴充為道觀,元初升觀為宮,由全真道首領丘處機派遣弟子潘德衝督建,翻造成規模宏偉的永樂宮。其中供奉呂洞賓的純陽殿上,有描繪其生平事蹟的連環壁畫五十二幅。1959年,因該地圈為三門峽水庫庫區,遂由政府將全部建築和壁畫等珍貴文物遷移至今芮城縣北的龍泉村。此外,今西安八仙宮所在地,相傳是呂洞賓喝酒遇仙的長安酒肆遺址。因此八仙宮山門牌樓左側豎有"呂洞賓成道碑",碑上隸書"長安酒肆",楷書"呂純陽先生遇漢鍾離先生成道處"。但在其他記載中,關於呂洞賓的生平分歧甚大。以籍貫論,《集仙傳》雲:"呂喦字洞濱,一字希雲,九江人";《唐詩鼓吹》郝天挺注:"(呂)洞賓名巖,京兆人";《古今圖書整合·神異典》引呂真人《江州望江亭自記》:"吾京川人",同書引《河南府志》:"呂喦字洞賓,本府河中人"。以生年和活動時間論,《列仙全傳》卷六說他生於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四月十四日巳時,唐武宗會昌年間(841-846)兩舉進士不第,在長安酒肆由鍾離權度為仙道;《江州望江亭自記》則謂"唐末三舉進士不第,因遊江湖間,遇鍾離子,受延命之術";《宋史·陳摶傳》又記其人在五代時已"百餘歲",還幾次去陳摶家裡拜訪。至於其人究竟是何出身,是否中過進士,也有多種講法。如《唐詩鼓吹》注稱呂洞賓曾於唐懿宗鹹通年間(860-874)及第,還當過兩任縣令,迄唐朝末年黃巢起義,始舉家隱居終南,修真得道,莫測所往;《古今圖書整合》引《安慶府志》,則說他是唐玄宗天寶時(742-756)進士,授官江州德化縣令,因私行廬山,遇鍾離真人點化得道。此外,《武當山志》及《蒿庵閒話》所引《呂仙自敘傳》,皆雲呂洞賓父姓李,母姓呂,本是唐朝宗室,因武則天欲盡殲李唐子孫,乃從母姓呂,隱居山穴,故改名巖,字洞賓。綜上所述,呂洞賓的出身有唐侍郎呂渭之孫和唐宗室二說;生年有唐貞觀、貞元二說,應試有天授、天寶、會昌、鹹通四說,籍貫有永樂、京兆、京川、九江四說,履歷有不第、登第二說,得道地點有長安、終南、廬山及不能確定之"江湖"四說。又唐人沈既濟著《枕中記》,敘說唐玄宗開元年間,有個盧生在邯鄲旅店投宿,道士呂翁給他一個枕頭,使他在夢中享盡富貴榮華,醒來後才發現自己仍躺在呂翁身旁,而店主人在他入睡前蒸上的一鍋黃粱米飯還未熟。於是覺悟,隨呂翁仙去。明湯顯祖曾以此取為戲曲《邯鄲記》題材。以這篇傳奇的情節和主旨與鍾離權點化呂洞賓的傳說相對照,後者顯然是從前者脫胎而來。但後世也有以此"呂翁"為呂洞賓的,所以今河北邯鄲黃粱夢村尚有始建於宋代的呂翁祠,祠中所供也是呂洞賓。清人翟灝曾斥為虛妄,理由是呂洞賓誕生於貞元,豈有盛唐時已度他人的道理?其實一看上面的排列便知還有很多矛盾。比如查呂渭其人,正史有傳,河中人,唐德宗時官至禮部侍郎。如呂洞賓果為呂渭之孫、呂讓之子,又怎麼可能為天寶進士呢?正因為矛盾太多,所以自明代中葉以來,學者們對呂洞賓其人其事的爭論幾乎沒有中斷過。爭論焦點在於:首先是這位"呂仙"是否真實存在,大致有兩派觀點。一派認為真實存在,但具體到哪一個時代,又分唐代、五代和北宋初年三種意見,其中"唐代"說還分出中唐和晚唐兩種說法。所持依據,基本上是南宋學者的筆記詩話。另一派則懷疑是否有過此人,所持依據是唐五代和宋初的載籍中都未見此人的記錄。但近年來,有人考證出宋初時已有呂洞賓的事蹟在涇川、長安流傳(陳尚君《〈全唐詩〉誤收詩考》,載《文史》24輯)。還有人認為,因為唐以前和唐人所著的傳奇野史中仙道真人多有呂姓的(如前引唐人沈既濟《枕中記》裡的呂翁),故因某種契機而被集中在一起,於是便有了呂洞賓的傳說,至於這種契機是什麼,現在尚難講清。由於《全唐詩》中收錄有署名呂洞賓的詩詞作品近三百首,所以關於呂洞賓其人其事的考辨,不僅與宗教民俗的研究有關,還涉及古典文學遺產的認定與整理,比如哪些是呂喦或呂岩的原作,可保留在《全唐詩》內,哪些是宋、金、元人的託名附會之作,可考慮收入到《全宋詩》、《全金詩》、《全元詩》內;而認定所謂"呂祖"實屬子虛烏有、其仙事詩文皆出道士構造的學者,則主張有關詩文可一概歸於"道教文學"範疇,至少應從《全唐詩》中剔除。為了從呂洞賓的傳說資料上獲得印證,近年來又有些學者試圖從呂渭傳記和呂讓的墓誌資料中尋繹線索,但所獲結論仍屬推測,"呂祖"的身世之謎也終究沒能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