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碟下酒菜

    那估計就只能等死了。要知道在古代,由於醫療水平有限,科技不發達,古人的平均壽命是沒有現代人長的,這也充分說明了科技進步對人類健康改善的意義重大,社會環境穩定,科技日漸進步,醫療水平顯著提升,人民幸福感和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因此壽命有了顯著的提升。

  • 2 # 中醫人

    晉代醫家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記載療犬咬人方:“殺所咬犬,取腦敷之,後不復發。”意思就是殺掉咬人的狗,當然此狗可能攜帶狂犬病毒,也可能是條健康的狗。然後將狗的腦漿搗碎敷在患者傷口上,則患者不會復發狂犬病。可能會起到類似疫苗接種的效果。

  • 3 # 創史人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狂犬病在世界範圍內是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如果能夠在被咬傷的第一時間注射狂犬疫苗,基本上是不會有事的。

    但狂犬病疫苗19世紀末期才被法華人發明出來,而狂犬病毒卻一直存在,也就是說在古代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並不能透過狂犬疫苗這種方式去治療狂犬病。

    那他們遇到狂犬病該怎麼辦呢?難道只能等死嗎?還別說在《左傳》中還真有關於狂犬病的最早記載:

    襄公十七年“華人逐瘈狗”

    由此可以看出,狂犬病在當時的某些地區已經相當的嚴重了,已經到了人人打瘋狗的地步。

    關於狂犬病病例的最早記載則出現在《淮南子》一書中:

    “因猘狗之驚,以殺子陽”

    有個叫做子陽的人,他被一隻瘋狗咬傷了,結果沒過多長時間子陽就死了。可以看到因為當時醫療水平、醫療條件的限制,人們對於狂犬病束手無策。

    關於狂犬病的進一步認知則要追溯到晉代葛洪《肘後卒救方》:

    “凡猘犬咬人,七日一發......要過百日,乃為大免”

    在晉代時人們就已經認識到狂犬病是有潛伏期的,最短的7天,最長的百日,真要到了那時候就太晚了,徹底沒救了。

    這個認知於與千年以後人們透過現代醫學體系得到的認知基本上一致:狂犬病潛伏期長短不一,最短為7天,絕大多數人會在3個月內發病。

    關於狂犬病的治療方法在葛洪的《肘後卒救方》中也有記載:葛洪認為瘋狗之所以會咬人致死,那是因為狗的體記憶體在毒物,想要治療就必須以毒攻毒。

    在人被咬傷還沒有發病的時候,將攜帶有病毒的狗殺死,然後把它的大腦取出來,再配以一些中草藥塗抹在傷口處,這樣就基本上可以存活。

    這方法在現代人看來可能十分不可思議,覺得是胡扯。但千年之後,人們研製出來的狂犬疫苗就是從攜帶病毒的狗中提取相關物質製造而成的。

    最後,還要特別強調一下,上面所說的方法都是在被狗咬之後,沒有發病的情況下才有效,如果已經發病那就只能等死了,畢竟古代醫療條件有限,就算是在現代也是個難題。

  • 4 # 生殖男科李軍良

    古代沒有狂犬疫苗,自然沒有狂犬毒素。

    古人一般處理動物咬傷的方法是,先用清水清洗,或者用撥火罐樣, 吸盡惡血, 外敷拔毒生肌的中草藥物如:土貝母,八角蓮等搗敷或磨塗、醋調敷患處, 再用艾柱灸之。

  • 5 # 使用者94738516596

    比如說在古代了,就是現代不是說所有的人被狗咬了都會得狂犬病的,答主小時候就被狗咬過的,就沒有打過疫苗。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了。其實只要是被正常的狗咬了,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但是現在不管是被狗,貓什麼的咬了都是要打疫苗的。這個也是為了安全考慮,畢竟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嘛。2017年全國有狂犬病發病人數為516人,死亡502人,可以說狂犬病發病了就是百分百的死亡。狂犬病在整個世界來說死亡率都是非常高的。

    其實在中國古代就有關於狂犬病的記載,不過在古代不是稱為狂犬病,而是恐水症因為瘋狗害怕水,得了狂犬病的人也很害怕水,並且人還有瘋狗的症狀,所以它也被叫做瘋狗病、癟狗病。在《左傳》中就有狂犬病的記載:華人之癟,無不噬也。後來晉代時期就有一本書關於狂犬病的治療方法了,乃殺所咬之犬, 取腦敷之,後不復發。這種說法是有科學依據的,瘋狗的腦漿中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取出腦漿後,狂犬病毒毒性減弱,塗在傷口處以毒攻毒,這種原理就是疫苗的原理。

    孫思邈我們都知道唐代著名的醫學家,在他的著作《千金要方》裡面就有關於狂犬病的記載:凡春來夏初, 犬多發狂, 必誡, 小弱持棒以預防之, 防而不免者, 莫出於灸, 百日之中, 一日不煙者, 方免於難, 若初見瘡痊痛定, 即言乎復者, 大禍立至, 死在旦夕。記載瞭如何防止狂犬病。

    到近現代之後對於狂犬病的研究也是越來越多了,到現在疫苗出現之後,狂犬病雖然死亡率很高的,但是打了疫苗就不怕了。所以狂犬病雖然很可怕,但是也不能談狂犬病就色變,只要是按時打了疫苗,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 6 # HuiNanHistory

    古代雖然沒有狂犬疫苗,但是有能夠醫治狂犬病的藥。

    這種藥物的原理,竟然還與現代的狂犬疫苗非常接近,可見我們不能過分低估古人的醫學水平。

    古人很早就意識到狂犬病的危害。

    在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提到人們將得了狂犬病的狗稱為“猘犬”。

    猘,這個字的意思就是瘋狂,所以猘犬就是指瘋狗。

    葛洪在書中教導大家如何識別得了狂犬病的瘋狗,可以先行防治,以免被瘋狗咬傷。據記載:

    及尋常,忽鼻頭燥,眼赤不食。避人藏身,皆欲發狂。

    出現上述情況,就是狗得了狂犬病,需要小心。

    葛洪的《肘後備急方》還提到了古人對治療狂犬病的心得。

    其中有一條是:仍殺所咬犬,取腦敷之,後不復發。

    原來,古人居然是用得了狂犬病狗的腦子來治療狂犬病。這個認識與19世紀的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發明的狂犬疫苗的原理相通。

    巴斯德在研究狂犬疫苗時,就是將狂犬病狗的唾液注入到健康狗的腦部,隨後發現狂犬病毒集中在神經系統。

    總而言之,古人雖然沒有發明狂犬疫苗,卻對狂犬病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徽州傳說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