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狼煙火燎
-
2 # 魂舞大漠
一款中型機,一款重型,輕重搭配,幹活不累。前者比後者,無非短點,其它不差什麼,回答完畢。要問為何我們打造了中型機而非重型機,那是因為中型機在技術上實現起來要容易一點。不久之後即有了殲-11,完全可以滿足作戰需求,完全成為中國產化裝備,因此滿足了輕重搭配使用,蘇-27為我所用,正有大用場,中型機作用範圍也是蠻大的,其中還有一個效費比問題,殲-10執行大部分作戰任務,效費比是比較高的。中國透過殲-10的研發,要在從設計到裝備部隊,成功打造三代戰鬥機,培養了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對今後技術進步大有好處,實事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三代機所取得的技術突破,中國產化蘇-27,就不是一件可能完成的任務,拉動了產業升級,才有了四代機的殲-10C和殲-16。
▲殲-10主要制空。作為中型機,載彈量不高,以制空為主,作用於內陸和近海,機動效能高,航電較為先進,打小規模的衝突,還是殲-10使用廣泛。但要大打高強度戰爭,升級到四代的殲-10C,也不能說一無用途,搞個掃尾什麼的,也足可滿足使用。在空戰體系支撐下,何種機型出擊有利,效費比最高,就使用哪款機型,隨著殲-10的升級,正成為制空對地對海攻擊的重要力量,戰力絕不可小覷。稍遠一點,在加油機支撐下,亦沒有問題。
▲殲-11的華麗轉變。我們進口蘇-27也多年,真正得以戰力發揮,是在中國產化以後。此前進口機型,不能使用中國產武器,想以自家作戰思想,來改造這款重型戰鬥機,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自中國產化以後,正發揮出越來越大的能量,改進改型不斷,沈飛為了實現中國產蠻拼的,現在擁有殲-11B、殲-11BS、殲-15和殲-16等數款機型,成為遠端制空和對地打擊的主力。
▲三代當家。我們有了五代機殲-20,四代仍為主力,五代因產能和技術成熟,還需要一段時間,裝備數量有限,只能作為骨幹使用,因此,練好與用好四代,是首要任務,重中之重。就以目前中國面臨的任務而言,四代作為主力,足可完成作戰使命。在可見的未來十年內,殲-11遠端制空和對地打擊,近海殲-11和殲-10配合,就能有效完成任務。三代當家,《空天獵》就是這樣一部影片。
-
3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殲10的意義對中國空軍的發展的意義更大,因為殲10是中國的軍工科技團隊自主研發的第一型飛機,而此以前中國都是在使用蘇聯的仿製品,對中國飛機科技發展的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而且培育出大量相關的製造業。這就為中國殲-20的誕生奠定了基礎。而殲-11是在蘇制SU-27的基礎上的仿造改進型,而當年SU-27的到來直接將中國空軍的實力抬高几個臺階。
所以在當時國家的錢包不是很多的時候,到底是用它來買飛機呢還是自研飛機,而當年軍方絕大部分的人是支援用錢全部買飛機,有現成的幹嘛還要怎麼麻煩砸錢去研發飛機呀。所以當年殲-10差點就胎死腹中,不過後來劉華清將軍力排眾議,飛機要買也要研發。所以才有了今天殲-11和殲-10高低搭配的局面。
殲-11是在SU-27上改進航電系統和換裝雷達而來的改進型飛機,作為雙發重型戰機不但航程遠、載彈量大,而且機動能力強,對於中國這樣幅員遼闊的國家是非常適合的,所以到現在殲-11直到現在也是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而殲-10作為單發輕型戰機是在往多用途方向發展,對地對空都可以,而且現在殲-10現在也在不斷髮展改進,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單發的殲-10C更是做出俄羅斯勇士表演隊的拿手好戲——眼鏡蛇機動、落葉飄。和美國F-16走的方向十分相似。
-
4 # 小哥35024823
殲10設計定位是經濟型防空空優戰機,殲11是進攻型空優戰機,隨著電子技術發展現在戰機幾乎都是多功能了,相比較殲10殲11是雙發重型戰機可以攜帶武器種類更多打擊面更廣。當然雙發的殲11更加可靠。
回覆列表
殲11和殲10是我們空軍版的高低搭配,自然殲11的綜合性能比殲10高了一個檔次
世界空軍都是這樣採用高低搭配方式進行戰機研發,美國的高低搭配三代機F15、F16,四代機是F-22、F35,俄羅斯的高低搭配是蘇27系列、米格29等,F15、F22、蘇27是空海軍的高精尖端武器,高富帥,重型戰鬥機起飛重量大,載彈量和載油量大,所以航程大攻擊能力強,電子裝置先進等在空中格鬥佔有優勢,既然這麼多優點,為什麼不同一生產線全部造這個最先進的戰鬥機呢?
每個國家的軍費預算都有限,包括美國這種一年差不多7000億軍費的國家,全部都造高精尖端武器軍費就這麼點,囊中羞澀拿不出來,而且二戰德國就喜歡什麼先進就按先進的來,按先進的造,結果送到前線先進武器取得戰績確實比其他高了一檔次,但是先進武器一大缺點結構複雜,造起來緩慢,德國的虎式坦克才造一輛,蘇聯和美國就能造5輛坦克出來,直接用數量壓制質量。現在大家也都吸取了教訓,高大上的武器要有,價格便宜結構不那麼複雜的低配版武器也必須造,重型戰機造價高維護費用昂貴不適合過多建造,所以就需要輕型來彌補數量上的不足,於是F16、F35、米格29等這類戰鬥機重量輕,載彈量和載油量沒法和重型戰機比較,但是其機動靈巧,造價維護費用低廉適合大量裝備在數量上形成優勢,而且這些戰機往往因為自己的體型小在近戰的格鬥中佔盡了優勢,當然超視距攻擊因為雷達本身就比高階機低了一個檔次,自然差之甚遠。
我們國家最先研發三代機時候同樣考慮高低搭配,研發之初就有殲9負責高大上的重型戰鬥機,殲10則為相對低端的中型戰機。當時我們的研發能力有限,殲9還沒搞出來就買了蘇27,後來發現蘇27效能實在是高了殲9一個檔次,就用蘇27取代了殲9.再後來沈飛逆向了蘇27戰機,也就是我們的殲11,本來我們是購買200架生產產權的,但是隻生產了60架。因為蘇聯戰鬥機發動機、氣動佈局、機動性都非常優秀,但是電子系統這一套相對比較落後,而這方面似乎我們還比較強,於是就換裝了我們自己的更加先進的電子系統,後來沈飛成了沈霍伊,將殲11系列已經成為蘇27家族在中 國的分支開花落葉,目前我們也按著俄羅斯的那一套開始研發,殲11D儼然就是蘇35的路子,殲16就是中 國 版蘇30,還有殲15飛鯊就是中配版的蘇33。而殲10我們也發展到了殲10B、C型號,效能上肯定比最新型F16要差一些,因為短腿的問題打不開外銷之路,繼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