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飛熊

    秦惠文王名叫贏駟,是秦國第一個稱王的國君。他在位期間,縱橫捭闔,多次挫敗六國合縱,使得秦國從各種岌岌可危的情形下安然無恙。而且,他更大的功績是繼續堅持商鞅變法,使得變法在秦國鞏固下來。秦惠文王並巴蜀,伐義渠,出函谷,奠定了秦國吞併六國的基礎條件。

    殺商鞅而不廢其法

    贏駟繼位後,秦國舊貴族對商鞅發動了攻擊,誣稱商鞅謀反。秦惠文王順勢利導,趁機剷除了商鞅和他的家族,鞏固了自己的權力。後來,查證商鞅謀反不足,秦惠文王趁機又處死自己的師傅公孫賈和公子虔,使得權力更加集中在自己手上。從這些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秦惠文王也是十分腹黑,借力打力,最後好處卻都落到了自己手裡,是一個十分優秀的政治家。

    但難能可貴的是,秦惠文王雖然車裂商鞅並滅其族,但對於商鞅的變法卻能繼續堅持下去。這就使得商鞅的變法,能夠繼續讓秦國富國強兵,也使得變法在秦國徹底穩定下來。如果此時秦惠文王廢除商鞅變法,那麼前期秦孝公的努力便會白費,秦國也會和其他國家再跑回同一起跑線。但雄才大略的秦惠文王並沒有這麼做,殺商鞅而不滅其法,真的是非常高明。

    大力重用人才

    秦惠文王不僅對秦華人才重用,對其他國家的人才也是非常信任。公孫衍、張儀等人,都是在秦國大放光彩。尤其是張儀,他的連橫政策,多次挽救秦國危險的局面,並擊敗伐秦聯軍。繼秦孝公和商鞅後,秦惠文王和張儀之間的君臣合作,為後代樹立了很好的典範。使得以後的秦國,能夠對各華人才都大膽任用,網羅天下英才而用之。

    但是秦惠文王對張儀也不是盲目的信任,而是綜合其他大臣的意見,從中選出對秦國最有利的。比如當初司馬錯建議伐蜀而張儀反對,但秦惠文王最終認同司馬錯的意見,巴蜀得以納入秦國版圖。

    奠定了統一六國的疆域條件

    除了對變法的堅持和人才的任用,秦惠文王開疆拓土的成績更是耀眼。而且透過秦惠文王的開拓土地,使得秦國在戰略上佔據了優勢,想要討伐別國的時候,便可以開關東進。等到對手強大的時候,便可以閉關自守,佔據了戰略上的主動。

    秦國從魏國不僅奪得黃河以西的土地,而且在黃河以東建立了前沿陣地,這就是以後東攻各國的橋頭堡。吞併巴蜀,不僅解除了背後的威脅,還是得秦國有了穩定的後方支援以及對楚國更全方位的威脅。伐義渠後,秦國在此設縣,使得秦國有了優質養馬之地,戰馬的供應有了更大的保障。

    綜上所述,不論是文治武功,秦惠文王都是極為出色的。秦國曆代君王吞併天下的雄心,在秦惠文王的手中,前進了一大步。為後世秦始皇一統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說秦惠文王是秦國承上啟下的的關鍵君主,是絲毫不過分的。

  • 2 # 哈士不是奇

    秦惠文王上承變法始強的秦孝公時代,下接六國無人能敵的秦昭襄王時代,確實稱得上是承上啟下。不僅如此,秦惠文王的許多策略也無不體現著這一點。

    上承商鞅變法成果,只殺商鞅,不廢法

    戰國時期,實行變法的不只是秦國,幾乎各國都經歷過不同程度的變法,但是隻有秦國始終強大,其他國家都只是盛極一時。這不僅僅是因為秦國奮六世之餘烈,更是因為秦國的新法自實行日起,便沒有斷絕。以楚國為例,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以後,曾經強橫一時,可是楚悼王一死,楚國貴族舊勢力就群起而攻之,殺死了白起,而楚國的變法也就宣告了失敗。《韓非子·問田》中便稱:楚不用吳起而削亂,秦行商君而富強。

    由此可見,變法不僅需要在當世得到施行,還要保證以後也能繼續施行,這才能保證變法的效果。這一點,秦惠文王做的就很好。

    秦惠文王即位後,被商鞅施了劓刑的公子虔誣告商鞅謀反,而秦惠文王並沒有確定這件事的真實性便下令逮捕了商鞅。商鞅不得已只得在封地起兵攻打鄭國以求一條生路,最後還是不敵秦軍被五馬分屍示眾。

    這裡秦惠文王就處理得很巧妙,不管商鞅有罪沒罪,先把他殺了,這樣就能消了貴族們的怨氣。同時也能抓住貴族們的把柄,畢竟商鞅其實沒有謀反。而在秦惠文王繼續施行新法的時候,貴族們就沒有理由跳出來阻撓了。因為我給了你們面子殺了商鞅,那麼在我施行新法的時候你們也沒有理由不給我一個面子。

    這就是秦惠文王起到的承上作用,保證商君之法的繼續實施。

    下給秦國一片巴蜀糧倉,用以支撐秦國的大規模征伐戰爭

    秦惠文王九年,秦國為攻韓還是伐蜀議論紛紛。

    以張儀為首的一派主張攻韓,因為蜀地落後,去和落後的國家爭奪土地,去王業遠矣。而如果攻韓,則可以逼近周室,圖謀九鼎,這才是能夠揚名天下的行為。

    以司馬錯為首的一派則主張伐蜀,因為攻韓,師出無名,圖謀九鼎,則會引起諸侯的不滿,此時的秦國尚無滅一國之力,也不敢有滅一國之心。而如果伐蜀(狄戎首領),既可以侵佔土地,又可以借驅趕狄戎,藉機提高秦國的聲望,何樂而不為。

    這兩邊說的各有道理,因此攻韓還是伐蜀,是一個十分艱難的決定。最終,秦惠文王定了,伐蜀,而正是因為這個決定,使得秦國獲得了巴蜀這個大糧倉。如果沒有巴蜀,秦昭襄王未必能夠和趙國在長平僵持3年之久,而如果長平之戰失利,天下大勢便將再次撲朔迷離起來。

    因此,秦惠文王選擇伐蜀,絕對是一個英明的決定,這就是秦惠文王起到的啟下作用。

    雲軒君說

    為何說秦惠文王對秦國是承上啟下的?因為秦惠文王上承秦孝公商鞅變法,下啟秦昭襄王無敵於六國。可以說,秦惠文王處理是否得當,直接關係到秦國能否統一天下。

    正是因為秦惠文王殺了商鞅之後依舊推行新法,才使得秦國越發強大,不至於像其他變法國家一樣,富強猶如曇花一現。也正是因為秦惠文王在攻韓還是伐蜀問題上,選擇了伐蜀,才能使得秦昭襄王可以發動數次大規模的戰爭,而不至於為糧草的問題擔心。尤其是在奠定戰國走向的長平之戰中,巴蜀糧倉的作用更加顯得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唐油酥餅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