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了高

    沒有直接關係,原因很多,項羽最終敗在戰略上。

    戰術他有優勢,戰略優勢全無,劉邦對其分化瓦解,南方黥布叛變,北方韓信攻佔五國,威脅項羽大本營彭城,對項羽實施了西、北、南三面合圍。

    彭越在梁地的騷擾,在項羽背後打游擊,切斷其運輸補給線,算是釜底抽薪,項羽再猛,沒了糧食也白搭。

    劉邦越打人才越多,項羽越打人才越少,鍾離眜、范增等被反間,成了孤家寡人。

    劉邦有鞏固的後方關中,項羽根據地不鞏固,兵源、糧草補充困難,也是其一。

    項羽殘暴,不得民心,也是原因之一。

    總之,項羽是猛士,不是軍事家,也不是政治家;個別地方突出,整體素質堪憂。

    劉邦情商高,善於掌控大局、利用人才,綜合素質要強於項羽。

    至於紀信,是劉邦被困滎陽,彈盡糧絕,劉邦假裝投降,派紀信化裝成劉邦,出東門投降,他自己則趁機從西門逃走。

    紀信後被項羽燒死。

  • 2 # 耳食記

    楚漢相爭,劉邦最終勝出,原因當然很多,比如說項羽逆勢復古,不顧歷史潮流大肆分封諸國;又比如項羽殘暴嗜殺,喪失民心;再比如項羽“婦人之仁”,不知封賞部下,以至下屬離心等等。

    而若具體到楚漢之爭的那四年戰爭上,軍事上的勝利當然是劉邦勝出的最重要原因。

    前206年八月,已經做了幾個月漢王的劉邦,用韓信“暗度陳倉”之計,順利攻入關中,三秦王之中的司馬欣和董翳投降,章邯被圍困廢丘小城,苦守數月,孤立無援,最終糧絕城破,自殺身亡。

    劉邦進軍關中時,齊國的田榮也因不滿項羽的分封,起兵攻殺了項羽所封的三位齊王,三齊重新合一,此後田榮自稱齊王,聯合彭越、陳餘等反叛。齊地離楚國更近,威脅更大,項羽只能先行攻打田榮,無法分心去與劉邦作戰。

    劉邦佔據關中後,稍作整頓,便趁著項羽無暇西顧,率師出關,一路東進,順利攻下多國。到前205年三月,項羽分封的十八個諸侯國中,劉邦已經佔據了八個(漢、雍、翟、塞、河南、西魏、韓、殷)。

    此時,齊王田榮兵敗身死,但因項羽殺戮齊人過多,坑降卒、燒城郭,齊人怨之,相聚跟隨田榮之弟田橫繼續與項羽作戰。

    項羽兵力深陷齊地,最終被劉邦偷塔成功。

    前205年四月,已佔據八國地盤的劉邦以項羽弒殺義帝為名,聯合趙國與彭越,會集各國聯軍,號稱五十六萬,南下攻楚,勢如破竹,一舉攻下了楚國的都城彭城。身在齊地的項羽又驚又怒,留下諸將繼續攻齊,自己親率三萬士卒,回師彭城,以少勝多,竟然殺得劉邦慘敗,奪路而逃。歷史上劉邦把他親生兒女多次推下車的“美談”就是發生在此時,同時也是在此戰中,呂后和劉太公被楚軍擒獲。

    此後劉邦退守滎陽,楚漢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雙方以滎陽和成皋為中心進入了持續三年的拉鋸戰。這時,雙方後勤的重要性就顯露出來了,而當時後勤的運輸主要靠漕運,其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就在敖倉。

    明人有詩云:

    噫嘻廣武古戰場,據敖倉而倚滎陽,負山阻塞扼險要,楚漢相持壁壘當。

    敖倉是秦朝設定的重要糧倉。秦朝時,山東地區和淮河中下游流域是非常重要的產糧區,秦朝時從這兩個地區蒐集的糧食都會先集中於敖倉儲藏,然後轉運關中或者邊區,這樣使得敖倉成了當時整個關東地區最大的糧倉,直到楚漢相爭時,依舊存有大量的糧食。

    夫敖倉,天下轉輸久矣,臣聞其下乃有臧(藏)粟甚多。

    敖倉正位於滎陽與成皋之間,北邊接近黃河,與渭水相通,因此劉邦大本營所在的關中、巴蜀地區的物資和兵源,依靠著蕭何的排程能順暢送至,及時補充劉邦的力量。

    前205年五月,彭城慘敗後,劉邦退守滎陽,重新積蓄了兵力,便立刻開始修築以敖倉為中心的後勤基地,展開滎陽、成皋防線。

    至滎陽,諸敗軍皆會,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復大振。

    可以說,正是因為有滎陽、成皋及後面的敖倉這個漕運節點及渭河、黃河漕運的暢通,劉邦在彭城慘敗後才不至於一蹶不振,甚至被項羽消滅。

    劉邦這次“復大振”後,認識到了滎陽、成皋重要性,雖然在項羽的攻打下,滎陽、成皋多次失陷,但劉邦始終不肯轉移戰場,多次奪回。又因有蕭何在後方的經營,漕運暢通,劉邦“兵盛食足”,堅壁據守。同時又派韓信北上討伐諸國,一路平魏、破代、下趙、降燕、伐齊,軍臨楚國腹地,而彭越則是南下以游擊戰騷擾項羽後方,對項羽形成了多面包抄勢態。

    反觀項羽,他的大本營所在的彭城(現在的徐州)根本無險可守,處於四戰之地,頻繁受到彭越的襲擾,經常被“燒其積蓄”、“絕其後糧”,項羽無法專心滎陽一帶的正面戰場,不時回師東擊,而此時“彭越走”,等到他再回去與劉邦作戰,彭越再次“下樑地,絕楚糧”,弄得項羽疲於奔命。

    這樣,一邊後方穩定、漕運順暢,一邊後方總受襲擾、兵疲糧乏,最後造成“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疲)食絕”。這樣劉邦雖然多次戰敗,但因未傷筋骨,有後方持續地加血,總能東山再起;而項羽雖然看著百戰百勝,但後繼乏力,戰爭的損耗始終無法補充,最終有心無力,落得個自刎烏江的下場。

    至於紀信代劉邦而死,發生在劉邦第一次丟失滎陽時(前204年五月)。當時,劉邦在彭城敗後據守滎陽,項羽帶兵猛攻,破壞了從滎陽到敖倉的甬道,導致滎陽城中絕糧,已然堅守不住。

    危急時刻,劉邦的部下紀信盡忠而出,假扮劉邦,乘坐王車,聲稱要在滎陽城的東門投降,把楚軍都引到了東邊,劉邦趁機便帶著幾十個人從西門逃出,逃去了成皋。項羽發現受騙,把紀信給燒死了。

    漢將紀信說漢王曰:“事已急矣,請為王誑楚為王,王可以間出。”於是漢王夜出女子滎陽東門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擊之。紀信乘黃屋車,傅左纛,曰:“城中食盡,漢王降。”楚軍皆呼萬歲。漢王亦與數十騎從城西門出,走成皋。項王見紀信,問:“漢王安在?”曰:“漢王已出矣。”項王燒殺紀信。

    紀信死後,因其忠心,後人給他立廟祭祀,歷朝都有過加封,紀信也成為官方的正統神祇,做了城隍廟的一位城隍老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明蘭是什麼時候開始報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