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是“月下獨酌”,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複雜情感。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有無限的淒涼。詩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詩:“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覺來盼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感之慾嘆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試看其中“一鳥”、“自傾”、“待明月”等字眼,可見詩人是怎樣的孤獨了。孤獨到了邀月與影那還不算,甚至於以後的歲月,也休想找到共飲之人,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遊,並且相約在那邈遠的上天仙境再見。結尾兩句,點盡了詩人的踽踽涼涼之感。
詩裡說他在三峽時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萬里相隨,陪伴他來到黃鶴樓;如今又遇到你這峨眉來的客人,那輪峨眉山月一定會送你到長安的;最後他希望這位蜀僧“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鄉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靜夜思》中,才會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鄉四川來了。明月,對於李白又是一個親密的朋友。《夢遊天姥吟留別》裡說:“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FIT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題目叫《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詩裡,他又說:“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簡直是以兒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當他聽到王昌齡左遷龍標的訊息後,寫了一首詩寄給王昌齡,詩裡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裡,明月可以帶著他的愁心,跟隨王昌齡一直走到邊遠的地方。
當我們知道了明月對李白有這樣多的意義,也就容易理解為什麼在《月下獨酌》這首詩裡李白對明月寄予那樣深厚的情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李白從小就與之結為伴侶的,象徵著光明、純潔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鄉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對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偉大詩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
題目是“月下獨酌”,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複雜情感。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有無限的淒涼。詩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詩:“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覺來盼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感之慾嘆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試看其中“一鳥”、“自傾”、“待明月”等字眼,可見詩人是怎樣的孤獨了。孤獨到了邀月與影那還不算,甚至於以後的歲月,也休想找到共飲之人,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遊,並且相約在那邈遠的上天仙境再見。結尾兩句,點盡了詩人的踽踽涼涼之感。
詩裡說他在三峽時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萬里相隨,陪伴他來到黃鶴樓;如今又遇到你這峨眉來的客人,那輪峨眉山月一定會送你到長安的;最後他希望這位蜀僧“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鄉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靜夜思》中,才會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鄉四川來了。明月,對於李白又是一個親密的朋友。《夢遊天姥吟留別》裡說:“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FIT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題目叫《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詩裡,他又說:“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簡直是以兒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當他聽到王昌齡左遷龍標的訊息後,寫了一首詩寄給王昌齡,詩裡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裡,明月可以帶著他的愁心,跟隨王昌齡一直走到邊遠的地方。
當我們知道了明月對李白有這樣多的意義,也就容易理解為什麼在《月下獨酌》這首詩裡李白對明月寄予那樣深厚的情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李白從小就與之結為伴侶的,象徵著光明、純潔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鄉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對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偉大詩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