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超超9918
-
2 # 棍哥觀史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還是要以辯證的思維來判斷,不能冒然的給予定性為“暴君”、“昏君”,演義小說為了突出人物形象,給予了隋煬帝太多的不公平,總體上來講,隋煬帝算是一位擁有遠大抱負的皇帝。其功過是非也應當辯證來看。
公元591年,二十一歲的晉王楊廣在揚州寺廟受戒,為何一位皇子會在寺廟受戒呢?公元589年,平陳之役標誌著隋朝徹底完成統一大業,但江南地區卻始終不平穩,大小規模的反隋起義不斷,而楊廣受命於揚州,平叛了叛亂,但在他看來,武力可以平息叛亂,卻籠絡不了人心,因此他便借用江南地區最受民間信仰的佛教作為籠絡人心的方式,事實也證明這種手段效果非常理想。
開皇二十年,太子楊勇被廢,取而代之的便是在江南廣收名望的晉王楊廣,公元604年楊堅去世,楊廣繼位,改年號“大業”,這一年號也體現了楊廣的遠大志向,力圖在位期間做一帆大事業。
《隋書.煬帝紀》:“尚秦漢之規摹,以秦皇、漢武之功業為己任”。楊廣在人才選拔上,在楊堅的“貢舉”制度基礎上增加“進士”科目,實現了秀才,明經,進士三科並列的常貢,也是“科舉制”的雛形,為國家的人才選拔創造了更為開闊的門路,諸如房玄齡、侯君集、孫伏伽等都是透過這等途徑入仕,成為後來唐朝的名臣。
面對首都長安的人口積聚,而關中物產緊張,以及對河北、山東、江南地區的控制鞭長莫及的困難局面。楊廣果斷選擇在中原地區的洛陽重新建都,加強了中央對全國的控制。
隋朝時期的江南地區,在經濟上已經是相當的繁榮,而北方的人口土地所產出的財富,不足以維持整個朝廷和北方地區的發展,這就使得楊廣迫切於加強南北之間的水路運輸建設,以達到財富互通的效果。公元604年開始,楊廣徵發百萬餘人開通濟渠,連通了黃河與淮河;與此同時,徵發淮南十萬餘百姓開挖邗溝,以連通淮河與長江;公元608年,徵發百萬餘人開通永濟渠,連通洛陽北至涿郡;公元610年,下令開江南河,連通長江與錢塘江。用時6年的時間,整條“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成為南北經濟交流的大動脈,直到今天依舊為華夏地區的經濟建設持續貢獻著力量。
自五胡亂華起,各地政權更迭,戰亂頻繁,由西漢開闢的絲綢之路也因戰火斷絕,609年,楊廣開始西巡,解決了土谷渾對河西走廊的軍事危脅,重新打通絲綢之路,加強了與西域的聯絡。自己也因親率大軍穿過祁連山西進,成為歷史上唯一一箇中原王朝到達西域的皇帝,楊廣在燕支山設宴,款待高昌王鞠文泰及西域二十七國前來朝見的大臣和使節,宴會上,武威、張掖等地的民眾一併盛裝參加,張掖也成為西部的一個商業中心,各國商人在此進行貿易往來。
由於遼東高麗人在隋朝開國以後就不斷侵犯遼西,楊堅時期就派遣30萬軍隊還擊過高麗的侵犯。且遼東地區在漢朝時期為漢朝四郡,遼東是國家的統一大業的一部分。於是楊廣決心徹底解決遼東問題,他於611年下令集結軍隊物資於涿郡和東萊,開始涿郡至遼東、東萊至平壤的陸水兩線東征。但遼東半島的特殊地理環境使隋朝軍隊在海戰中吃了大虧,來護兒的水軍全軍覆沒。水路一線失敗以後,渡過遼河的陸軍30萬人亦潰不成軍,返回時只剩兩千七百餘人。
總結第一次東征失敗的原因以後,隋煬帝重整旗鼓,很快發動了第二次東征,但就在高麗馬上要棄城投降之時,隋朝後花園起火——禮部尚書楊玄感起兵叛亂,亂軍直奔東都洛陽,楊廣只能回軍平亂,第二次東征也因此失敗。但這也看出了隋朝統治階層的分裂,起義軍中不乏李密這種四世三公的貴族子弟。隋朝的統治基礎也因此動搖,各地的農民起義也獲得了很好的發展空間。
公元614年,楊廣三徵高麗,雖然高麗稱臣求和,但隋朝國內卻已混亂不堪,各地紛紛叛亂起義。因為在攻伐高麗的戰爭中一共動用一百三十萬的軍隊,此間隋朝的兵役和徭役已經遠遠超過了大興土木時期的水平,可謂是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全國形成了三個大的起義集團,即李密和翟讓的瓦崗軍、杜伏威的江淮義軍、竇建德封河北義軍。與此同時,隋朝統治階層內部矛盾激化,李淵、李軌、王世充等手握重權的大臣也紛紛起兵。最終在公元618年,楊廣被殺於江都,這也標誌著隋朝的滅亡。
隋煬帝在位十四年,二下揚州,北巡突厥、西巡河右、經略西南、招撫琉球,忙忙碌碌,力圖建立一翻與秦皇、漢武一樣的功績,但隋朝畢竟剛歷二世,是戰亂紛爭剛走向統一的時期,此時更適宜休兵養民,恢復生產,而楊廣卻操之過急了些,大興土木和對外戰爭雖然是偉大事業的一部分,但也是苦難民眾們最難以承受的地方。
-
3 # 墨茗其妙
隋朝的滅亡和隋煬帝有直接關係,他應該負最大責任。
隋之前經歷了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可以說是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十室九空。國家需要一個安定的環境,百姓需要休養生息。隋文帝登基後崇尚儉樸,與民生息,在他即位的二十多年裡,經濟生產得到了一定恢復,國力逐漸強盛。如果隋煬帝即位後能繼續按照隋文時期的路線走,繼續休養生息,假以時日,一個強大的隋朝指日可待。但歷史不能假設,由於隋煬帝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遷都洛陽、開鑿運河耗費了巨大國力。東征高麗先後三次用兵近一百三十萬,使兵民疲憊,國無強兵,武備廢馳,引起了士族階層和廣大人民的廣泛不滿,而導致了群雄並起,各地起義此起彼伏,最後導致隋朝的覆滅。
回覆列表
隋朝滅亡跟隋煬帝有關 但跟大家的認知和史書上寫的沒麼大的關係 相反隋煬帝是歷史上少有的遠見皇帝 對我們這個國家是有功的
大家都知道 宋朝被金和遼壓著打 到了明朝被滿清滅囯 他們都是東北的少數民族 但在隋唐時期東北出了高句麗這個國家 其實高句麗在北周的時期就崛起了 在隋唐時期就跟強大了 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清楚 因為高句麗不但以經亡國了還被唐朝種族滅絕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也沒有發現高句麗有文字
好了 說了這麼多 隋朝滅亡最主要的原因是隋煬皇在囯家剛剛建立 就起兵數十萬伐高句麗 因為氣候的原因 大敗了 天下就亂了 但隋煬帝也消滅了高句麗的主力 為唐滅高句麗打下了基礎
所以 隋朝滅亡跟隋煬帝沒有主要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