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圓媛醫師育兒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疾病,也被稱作滲出性中耳炎、漿液性中耳炎,是一種以中耳積液為主要特徵的非化膿性中耳炎性疾病,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聽力下降,聽力可隨體位的改變而變化,並伴有耳悶脹、輕度耳痛等,是兒童非常普遍的疾病,被稱作“兒童早期職業病”:美國每年確診的新發分泌性中耳炎約220萬,其中50%~90%為5歲以內兒童,2歲前兒童患有分泌性中耳炎者超過60%,而這一比例在發育障礙兒童中更高。

    大多數分泌性中耳炎在起病之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反覆感冒或長期腺樣體扁桃體肥大後,家長才突然發現孩子聽力下降了。有一些年齡比較小的孩子發病比較隱匿,不容易被注意到,部分表現為語言發育遲緩、看電視聲音很大,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常常是因為耳朵痛告知家長後才被發現,所以在孩子有上呼吸道感染情況下,家長一定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有相應的耳部不適的症狀。

    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見病因與咽鼓管形態發育和功能不良、變態反應、免疫及感染等因素有關。咽鼓管是什麼呢?就是中耳與鼻咽部之間的通道,也是中耳與外界的唯一通道,藉由其間斷性的開放維持鼓膜兩側壓力平衡,保證聲音正常的振動傳導。因為小兒的咽鼓管比較短、寬且直,呈水平位,當孩子感冒、鼻炎、咽炎等疾病症狀時,鼻咽部的分泌物會明顯增多,分泌物很容易經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當咽鼓管阻塞時,就會造成分泌性中耳炎,通常包括機械性阻塞和非機械阻塞兩種情形:

    (1)機械性阻塞:例如像腺樣體、慢性鼻竇炎等鼻咽部病變,長期的鼻咽腔填塞、咽鼓管咽口粘連等均可能直接壓迫、堵塞咽口,或者影響區域性淋巴迴流,造成咽鼓管管腔黏膜腫脹而發病。

    (2)非機械阻塞:常見原因是咽鼓管軟骨發育不成熟、彈性較差,或者周圍肌肉收縮無力等因素而引起中耳負壓。中耳處於負壓狀態時,管壁軟骨塌陷加劇,甚至可以導致管腔閉塞,進而影響到中耳的正常功能。

    過去曾認為,分泌性中耳炎是無菌性炎症,但近年來國內外多項研究發現,從中耳積液裡面分離出來了各種細菌、真菌和病毒,細菌培養陽性者約佔1/2~1/3,這說明感染性因素參與了分泌性中耳炎的形成,可能透過啟用炎性反應導致中耳黏膜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炎性滲出增加,致使中耳積液。

    另外,中耳黏膜作為全身黏膜的一部分,同樣具有天然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功能,這種免疫功能同樣參與了中耳積液的形成,I型變態反應是中耳炎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有變應性鼻炎的患者發生分泌性中耳炎的發生率更高。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呼吸道變應性疾病患者合併中耳炎的原因,可能是患者對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增加,或者由於肥大細胞釋放的炎性介質不僅使鼻黏膜,而且也使咽鼓管咽口、甚至咽鼓管黏膜水腫,分泌物增多,進而影響到咽鼓管的功能。此外,還有一些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屬於免疫複合型變應性疾病,也就是由細菌引起的III型變態反應,細菌可能存在於腺樣體或者口咽部的淋巴組織內。

  • 2 # 海之聲淮安淮海南路

    1、讓孩子定期檢查聽力問題,對於有鼻塞、打鼾等鼻腔問題的孩子要特別注意。

    2、關注孩子是否有對周圍聲音反應遲鈍,同時容易出現扣耳、呆滯的現象,

    3、對於幼兒是有學語能力差、身體協調能力差、容易被激怒等現象也是要注意的。

  • 3 # haizhisheng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疾病,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鼓室內積液,表現為聽力下降和耳部悶脹感等症狀。SOM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並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與咽鼓管功能障礙、感染和免疫因素等相關。SOM在兒童中發病率高,常併發於腺樣體肥大患兒,是兒童聽力下降或致聾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早期症狀不痛不癢不明顯,加上患兒往往不善表達,極易漏診,有時候是單耳的分泌性中耳炎導致的輕度聽力損失,家長不仔細的話是很難辨別的,以致錯過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期。好在現在是有很多學校或幼兒園會開展聽力篩查,定期會到學校裡去為兒童進行聽力篩查,如果孩子聽力不達標或者嬰幼兒在家有躁動不安、搖頭、抓耳朵、耳朵裡有積液、哭鬧不止還不吃奶的現象,就要重點排查是不是得了中耳炎,建議去醫院由醫生診斷。

    對於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診斷,CT檢查的準確率很高,但有輻射量較大、幼兒配合度差等缺點,難以普遍應用;耳內鏡檢查無創、影象清晰,可為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診治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但要求操作者必須熟練掌握內鏡的使用技巧,並具備一定的臨床經驗,同時也需要患兒的配合,否則易發生漏診誤診;純音測聽可評估患耳的聽力情況,有助於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及評價療效。

  • 4 # 樹袋寶寶孕嬰坊

    分泌性中耳炎,也叫滲出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積液及聽力下降為特徵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學齡前兒童多發生。據瞭解,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現為聽力下降,會伴有輕微的耳痛、耳鳴、耳脹和閉塞感,甚至搖頭可聽見水聲,與游泳後耳朵進水的感覺相似。

    若兒童患病時間過長,會慢慢造成聽力損失,從而影響言語語言發育,所以要做到早診早治。然而,由於耳痛比較輕微,聽力少有極速下降,加上兒童主訴不清,家長難以發現,所以常常延誤診斷和治療。那麼,家長該如何早期發現孩子的聽力問題呢?

    1.平時多留意孩子的“漫不經心”,比如經常喊孩子,孩子不回答,或經常“啊、啊”地聽不清楚別人的話,或使用耳機、手機、電視等裝置時音量要調得很高。

    2.若孩子是嬰幼兒,要留意其是否有易醒、抓耳、易被激惹,對周圍聲音反應較差等問題。

    3.孩子有無反映上課聽不清楚老師教學,有無平衡能力差,不明原因的笨拙,言語語言發育遲緩等問題。

    4.定期給孩子安排聽力檢查,參加幼兒園、學校的體檢也可以,尤其是有分泌性中耳炎高危因素(鼻塞、打鼾等)的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吉利熊貓雨刷怎麼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