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902735889834

    一、原因:並不是所有的文物在出土後都會氧化,主要看出土內外環境差異。很多文物由於出土後溼度,空氣成分,甚至光照都能引起文物的腐蝕。這些腐蝕的真正原理其實都是氧化。

    影響古文物腐蝕取決於兩方面因素:即文物材料自身的特性和文物所處的環境。考古文物能儲存下來,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它的抗腐蝕性及所處的環境。環境中有能影響考古文物腐蝕因素,如溫度、溼度、氣體酸、鹼、鹽、有機體、光等。腐蝕的產生往往是各種環境因素並存時產生的協同效應。

    (1)溫度、溼度。文物在自然環境中起化學反應這就意味著文物受到損害。而化學反應的速度與溫度有關。隨著溼度的加大,其反應速度加快。實驗還證明相對溼度RH為55%時,氯化亞銅將非常快地反應。然而潮溼的空氣含水率高達80%-90%以上,水分常被稱為“通用催化劑”,它不但可以促使許多化學反應發生,同時還能使有機體滋生。

    (2)氣體:氧氣佔大氣含量的21%,氧作為一種氣體主要存留在存放考古文物的環境中,被髮掘出來的古文物平衡破環後,不穩定的氯化亞銅與潮溼的空氣中的水、氧相互作用會立即和新的銅體表面發生反應形成白色粉狀鏽。此微小的粒子有兩個突出特點:基本可擺脫重力場的影響而隨空氣的流動遷移,在適當的條件下,利用氧氣和水以及一些可利用的微量元素,微生物菌體增殖繁衍。在這一過程中,將其代謝產物逐步釋放出來,堆積在古文物表面,代謝產物有微酸性,能在漫長的歲月裡對古文物進行腐蝕形成鏽狀物。微生物菌體在乾燥的環境中一般是呈孢子狀態存在,一旦條件適宜,特別是環境溼度增大的條件,微生物容易隨空氣飄浮和流動在青銅器上大量滋生。這可能是“粉裝鏽”傳染和蔓延的另一個原因。

    (3)光:古文物表面緊貼基體部位有氧化亞銅存在,在光的照射下產生光生空穴和光生電子,高能量的光生空穴可以從金屬原子得到電子發生腐蝕。同時在光的照射下,氧化亞銅可吸附氧,高活性的吸附氧就會沿著鬆散的孔隙向銅合金基體接近,腐蝕合金組份,使表面鏽刨層不斷增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教兔子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