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3年,對於喬治.巴頓來說,是人生中跌宕起伏最大的一年。這一年,他率領美第7集團軍在西西里島登陸,4天行程320公里攻佔巴勒莫,並率先進入墨西拿。打出了美軍的實力,確定了美國在盟軍中的影響力,而他本人也成為路人皆知的英雄。

    樂極生悲的是,巴頓掌摑“怕死”士兵的事件,引發了一場轟動一時的風波。儘管美軍高層,甚至羅斯福都在為他辯護,但為了息事寧人,還是撤掉了他的集團軍司令職務。不過,善於用人的艾森豪威爾在諾曼底登陸前,把巴頓的作用發揮到了最大。

    將法國境內德軍防守的注意力引向加萊地區。

    為了掩護“霸王行動”的登陸點——諾曼底,就需要將德軍的關注點引向其他地方。為此,盟軍採取了一系列的“騙敵”策略。當然,最重要的是,要讓希特勒深信盟軍將在法國北部的加萊上岸,丘吉爾想到了“閒置在家”的巴頓。

    首先,巴頓是美軍主力方向的代表。從美軍參戰起、在登陸非洲、西西里島戰役中,巴頓的部隊都衝在最前方,當然也是最能打勝仗的。巴頓的戰鬥力不僅盟軍知道,就連德軍都印象深刻,因此,巴頓在美軍中的地位不能小覷。

    從軍人角度來看,巴頓儼然就是美軍的旗幟,他在哪裡,那裡就是盟軍的主攻方向。雖然,暫時被“擱置”,但大戰在際,正是用人的時候,不可能讓一員猛將閒賦在家。所以,德國的情報部門一直密切關注著巴頓的一舉一動。

    其次,將計就計。“扇耳光”事件,讓艾森豪威爾對巴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那就是除了打仗,到處“惹禍”也是他的“專長”。為此,他暗自決定,巴頓的職務只能安排到集團軍司令,再高一級的職務不予考慮。

    但是,給巴頓一個的虛職矇騙一下德華人還是可以的。於是,他以“第一集團軍群”司令的身份來到了英國多佛爾港,經常與英國軍方高層“會晤”。為了把“戲”演足,一個“參謀團隊”跟著巴頓,在多佛爾附近頻繁使用無線電訊號來傳送所謂的“軍令”。

    煞費苦心的是,美國情報部門透過《國家地理》雜誌,用了很大的篇幅,詳細介紹了美軍各個軍、兵種的情況。但不久這本雜誌在市場上被緊急召回並修訂後重新上市。結果,前後版本一對比,“美國第一集團軍群”浮出了水面。

    德軍情報人員分析,巴頓的“第一集團軍群”有30個師、其中6個裝甲師和一個空降師,約有100萬之眾。這麼一支“強大”的軍隊出現在了多佛港,目的就一個:盟軍要在加萊登陸。

    “霸王行動”開始後,希特勒堅信盟軍的進攻方向在加萊。儘管諾曼底前線吃緊,隆美爾也只是派出了一個步兵師前去增援,而其精銳的第15集團軍,23個師的兵力在加萊地區“紋絲不動”。巴頓一人能抵23個師,也算是“廢物利用”了。

    但不是“廢物利用”的是,巴頓另有重用。

    原來,看中巴頓的不光是丘吉爾,當然還有艾森豪威爾。美軍參戰後,戰爭潛力被迅速挖掘,大量的新兵補充到了部隊,但訓練和士氣無法及時提高,影響了部隊的戰鬥力。也就是說,要找一個能力強的人,迅速提高他們的技戰術水平。

    他自然想到了巴頓。“這傢伙”在非洲戰役時,接替被打潰散的美第2軍的指揮,結果在短短的12天內,憑藉個人的帶兵藝術和帶有“粗口”的演講,愣是將一個紀律渙散、毫無鬥志的部隊帶成了“虎狼之師”,成為美軍的主力。

    眼下,大部分由新兵組成的第3集團軍到達了英國,他們大都沒有上過戰場,演習也搞得很少,更不要說有什麼實戰經驗了。這樣的部隊,艾森豪威爾自然想到了巴頓,他要巴頓再帶出一支優秀的部隊,但作為交換,巴頓可以帶兵上陣。

    “只要有仗打,給我一箇中尉街都可以”的巴頓,接手這支部隊時,是無比的高興。他又恢復“趾高氣昂”的軍人風采,他佩帶兩支象牙手柄的左輪手槍,頭戴鋼盔,腳穿擦得程亮的高筒靴,遊走在第3集團軍的各個師、團。

    官兵們聽說他們的指揮官是大名鼎鼎的巴頓時,喜悅之情難以言表。因為他們知道跟著巴頓,不僅能打勝仗,而且傷亡率在美軍中也是最少的。結果可想而知,一聽說巴頓來帶領他們,士氣立刻就提高了一大半,訓練熱情極為高漲。

    很快,這群“菜鳥”被巴頓調教的“嗷嗷叫”。諾曼底登陸開始後,第3集團軍作為後續部隊秘密登陸法國(因為“巴頓”還在多佛爾準備進攻加萊),一路狂追猛打,顯示出超強的戰鬥力,令人瞠目結舌。艾森豪威爾沒有看走眼。

    巴頓還是一個“戲精”。

    為了讓對方更加確信盟軍的主攻方向是加萊,巴頓被情報部門安排了一場“智鬥”。據史料記載,1943年5月在非洲戰場上,盟軍俘虜一名非洲軍團的德軍將領漢斯.克雷默,由於身體欠佳,出於人道主義,盟軍釋放了這位將軍。

    臨行前,讓“大嘴巴”的巴頓代表盟軍為其送行。兩人在酒桌上把酒言歡、頻頻舉杯,“喝醉”的巴頓大放厥詞,將“第1集團軍群”的行動計劃說了出來。正所謂“言者無心,聽著有意”,回到德佔區的克雷默,立刻向總部做了彙報。

    德國情報部門結合以往收集的“情報”,更加印證了盟軍將進攻加萊的計劃。然而,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真正的第1集團軍群在布萊德雷將軍的帶領下,成功搶灘諾曼底。克雷默到死都不明白,一向“口無遮攔”的巴頓居然還是個“戲精”。

    為了成功開闢第二戰場,盟軍高層可謂是煞費苦心,諜報戰、電子戰、心理戰等全部用在了掩護“霸王行動”上,堪稱軍事歷史上經典的戰略欺騙。而在這場“智鬥”中,巴頓功不可沒,可以說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將領。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

  • 2 # 麥田軍事觀察

    這個沒有什麼意外,當時德華人在情報上出現問題,一直分析師認為加萊才是盟軍的目標,當時盟軍自已透過各種方式來誤導,領德軍的判斷出現誤差。

    當時,盟軍一直在試圖的掩蓋真實目的為諾曼底的意圖,造成盟軍不會在那裡登陸的假象,這也造成了,德華人的失誤。

    當盟軍的艦隊出海時,德華人發現這個真正的目的,也已經晚了,兵力調動不是一天、兩天,實際可能需要幾周時間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臟支架術後多久才能開始正常的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