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醫路幸福

    1979年,病理學醫生Warren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竇黏膜組織切片上觀察到一種彎曲狀細菌,並且發現這種細菌鄰近的胃黏膜總是有炎症存在,因而意識到這種細菌和慢性胃炎可能有密切關係。

    1981年,消化科臨床醫生Marshall與Warren合作,他們以100例接受胃鏡檢查及活檢的胃病患者為物件進行研究,證明這種細菌的存在確實與胃炎相關。此外他們還發現,這種細菌還存在於所有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大多數胃潰瘍患者和約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

    經過多次失敗之後,1982年4月,Marshall終於從胃黏膜活檢樣本中成功培養和分離出了這種細菌。為了進一步證實這種細菌就是導致胃炎的罪魁禍首,Marshall和另一位醫生Morris不惜喝下含有這種細菌的培養液,結果大病一場。

    基於這些結果,Marshall和Warren提出幽門螺桿菌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病因學。1984年4月5號,他們的成果發表於在世界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lancet)上。成果一經發表,立刻在國際消化病學界引起了轟動,掀起了全世界的研究熱潮。世界各大藥廠陸續投巨資開發相關藥物,專業刊物《螺桿菌》雜誌應運而生,世界螺桿菌大會定期召開,有關螺桿菌的研究論文不計其數。透過人體試驗、抗生素治療和流行病學等研究,幽門螺桿菌在胃炎和胃潰瘍等疾病中所起的作用逐漸清晰,科學家對該病菌致病機理的認識也不斷深入。

    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宣佈,200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這兩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幽門螺桿菌以及這種細菌在胃炎和胃潰瘍等疾病中的作用。

    醫學界對該菌與胃部疾病關係的認知較為緩慢,他們一直認為沒有任何細菌能夠長時間在胃部強酸的環境下生存。及後經過更詳細的研究,包括馬歇爾曾喝下試管內的桿菌得到胃炎,並以抗生素治療,醫學界才開始改變對胃病的看法。1994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提出大多數常見的胃炎疾病均由幽門螺桿菌所造成,在治療過程應加入抗生素。

    在正確認識該細菌以前,胃潰瘍病人通常會以中和胃酸及減少分泌的藥物來治療,但經此方法治療後大多會復發。而胃炎患者則會服用鹼式柳酸鉍,這方法通常會見效,當時人們仍不知道其機制,後來才發現藥物中的柳酸鹽會殺死胃部的桿菌,可作為抗生素。現時,這類疾病會以抗生素來殺滅病菌。

    幽門螺桿菌是人類至今唯一一種已知的胃部細菌,其他種的螺桿菌也於部分哺乳動物及雀鳥體內找到。

    長期的潰瘍,會導致癌症,因此WHO宣佈胃幽門桿菌為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質,也是第一個可致癌的原核生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要成功應該認識的幾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