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俠骨柔情
-
2 # 北京赤軍
很正常啊,往往出身下層者爬至高位,才會附庸風雅(朱元璋還寫過詩嘞),真正的貴族就是真風雅了——乾隆除外。
我想你問的主要是茶道,茶道究竟是什麼?為什麼秀吉會醉心於茶道?他是真有點兒本事,還是純粹的裝像?
那麼首先說說茶道,本是日本所獨有的藝術形式(華人飲茶則很少名之為“道”),包含有佛教、儒學、建築、書畫、雕刻、禮儀、插花、烹飪、陶器、竹器等非常豐富的內容。是由中國的飲茶習慣傳到日本以後,經過唐代的茶餅煮飲法、宋代的末茶衝飲法和明代的葉茶泡飲法三個階段的影響,到了室町幕府時代逐漸發展和形成的——主體為末茶衝飲。
不過請注意,茶道在日本一開始只是庶民階層的風尚,所以世傳的很多大茶人如村田珠光、千利休等,都是商人、僧侶身份。到了室町中後期,這一習慣才逐漸為武士階層所接受,至於貴族階層,還是從武士那兒學過去的咧。
所以戰國時代有很多著名武將都喜好茶道,所謂“利休七哲”,即千利休的七位得意門徒,包括蒲生氏鄉、細川三齋、高山右近等,多數都是武士出身。
武士們蒐集茶道用具,舉辦茶會成為風尚後,茶道便成為了武家第一風雅之事,而在上位者也往往透過賞賜茶器和舉辦茶會來籠絡部下。此外,諸侯們僱傭茶人,利用茶會為自己創造談判的和睦氣氛,亦很常見。
正因為如此,秀吉受到同樣愛茶的故主織田信長的影響,才會逐漸沉迷於茶道,同時也把茶道作為自己政治、外交方面的輔助手段。相比信長來說,秀吉在茶道上確實是有一定建樹的,尤其到他中晚年,實已不輸於普通茶人。
但是千利休等大茶人卻一慣鄙視秀吉的茶道,因為利休的茶講究“幽、寂”,認為當是隱士之道,而秀吉卻反其道而行,故意追求奢華絢麗的風格。1585年,秀吉開放了自己苦心設計的“黃金茶室”,這座茶室規模很小,這點可以說和利休所追求的風格是相通的;然而茶室及其中佈置的各種器物全都由黃金鑄造,並且可以拆卸運輸,造價極其昂貴——秀吉是以此來向天下炫耀自家的財力,爭取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所以說,秀吉對茶道的風雅,並非簡單的附庸,確有真才實學,但他的茶道風格是旁人根本無法模仿的,同時充滿了暴發戶的氣味。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個人覺得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解析和理解:一:豐臣秀吉的出身以及上位史;二:日本茶道的發展興盛過程,為何茶道成為了日本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代表。此處,不得不提日本茶聖鼻祖-千休利。
一: 豐臣秀吉因出身卑賤,從小營養不良,固有一綽號,明曰“猴子”,同時他還有個外號叫“禿鼠”。據說他中年以後,晚年出征的時候,因為毛髮逐漸稀疏掉落,為了使自己更有威嚴,經常要畫眉毛,裝假鬍鬚。作為日本戰國三傑之一,按照權位統治順序,分別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豐臣秀吉本身是侍奉織田信長而崛起,在織田信長死後,成為了實質上的接班人。豐臣秀吉在位的時候,在明朝萬曆期間,發動了兩次北韓戰爭,分別在1592年和1597年,因渡海打大陸比較困難,所以豐臣秀吉決定先佔領北韓。豐臣秀吉曾對手下講過這樣一句話:“我將定都北京,死後埋在寧波”。可以推斷出那時豐臣秀吉就有了“大東亞共榮圈”的貪婪夢想。可惜的是那時北韓作為明朝的藩屬國,萬曆豈能坐視不管?戰爭一開始,北韓就向萬曆皇帝呼救,第一次1592年萬曆派遼東總兵-李如松率領虎狼之師奔赴北韓抗日,打敗日本18萬軍隊:過了5年,在此中途停戰期間大明欲封秀吉為日該國王。秀吉方覺受騙,大怒道:“吾掌握日本,欲王則王,何待髯虜之封!且吾而為王,何以對天皇!也就是在1597年,豐臣秀吉不服輸再次派14萬軍隊進攻北韓,結果死磕到一半,被明朝大將邢階和老將鄧子龍打敗,病死了。日本軍隊一看老大死了,兵敗如山倒還打毛線,就撤回日本了。此後德川家康接管日本,實行閉關鎖國。將近兩百多年和大清沒交集,直到日本明治維新爆發甲午海戰.......此章節旨在說明豐臣秀吉是一個極度對個人威嚴看重的人,同時也富有極大的擴張野心。
二: 日本茶道是在南宋時期,由日本禪宗西赴中國學禪返國弘揚帶回茶種開始的。日本有二十四禪宗,其中十八禪宗來自徑山寺。(此可參考中國拍的紀錄片-一片茶葉的故事,愛好喝茶的朋友可以看下)。後被千利休發揚光大,千利休初始是織田信長的“茶頭”,我個人理解為"茶道示範師“。當時茶風昌盛,北野大茶會是茶道空前的盛典。而北野大茶會對茶道普及的推動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所以豐臣秀吉對日本茶道發展的重大貢獻不容抹殺。 千利休侍奉豐臣秀吉長達10年,此期間是他藝術才華充分展現和茶道境界不斷提升的黃金時期。史稱”千利休時代“。千利休對茶道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由於茶道本身就是融會了飲食、園藝、建築、花木、書畫、雕刻、 陶器、漆器、竹器、禮儀、縫紉等諸方面,因此可以說茶道是日本效仿學習”唐宋遺風“的集大成的產物,茶道從珠光開始有了"道"的地位。至此全國上下都將茶道作為一種崇高的社會禮遇與最高規格的禮儀之道。
因此豐臣秀吉登上統治之位後附庸風雅,屢次舉辦北野大茶會,以及純金打造黃金茶室就可見端倪了。總歸來說,出身的卑微,在位極人臣成為日本戰國時代手握兵權的實質統治者來說,這種急切的想要用外在的繁華裝飾自己的行徑,正好從某些方面透露出豐臣秀吉內心的自卑和渺小。豐臣秀吉是個喜歡大場面,喜歡鋪張的人,可能這樣才能使他忘記自己的下賤出身,感覺到身為"天下人"的尊嚴,他對名貴茶道具近乎貪婪的追求,對地位、財富、人生享受無止境的慾望才會造出這麼一個專供喝茶的黃金屋。
當一個人階級地位發生顛覆式的變化之後,錢,權,勢都有了之後,我相信都會做一些看起來比較具有文化氣息,高雅的行為來包裝自己。說到這我想起我最近讀的一本書《人心至上-杜月笙》一書,作為上海十里洋場的青幫大亨杜月笙,跺跺腳上海都要為之顫抖的他,究其一生都愛穿長袍,為才子墨客仗義疏財,因此杜月笙平生最喜愛的一副對聯,就是黎元洪的秘書長饒漢祥給他提的一副檻聯:
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