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園長小阿祺
-
2 # 道德傳家
不管幹啥,都要因地制宜,不要盲目而上,尤其是山區交通不便出行難,盲目投資,有時候虧的血本無歸。我們山上的農民今年種植西紅柿,後期連陰雨多,道路泥濘,農民採摘的西紅柿無法運下山,全部都爛掉了,今年西紅柿價格低,許多農民種植的西紅柿不掙錢還賠錢。山區最好選擇一些價格高好運輸乾果,你向核桃,紅棗,花椒,板栗,養些土雞,土豬山羊等一些天然無公害的優質農產品,才能讓山區農民儘快脫貧奔小康。
-
3 # 信之緣信知緣ltt
這是肯定的。山區有獨特的氣候條件,在選擇投資領域時,必須要對該地區的各個方面都要考查仔細到位(包括溫度,溼度,水質,地質等),再就是當地基礎設施調研(包括水,電,路,網等)比如你要搞種植得選擇跟當地氣候,土壤,水質等相匹配的作物去種植,最好請教當地有先進種植經驗的人,並且實地去調研當地長勢最好的果樹,糧作物或蔬菜,選擇與他們屬同類科目的去種植。假如你想搞養殖畜禽類,你建場得首先了解地質結構,其次是光源方位和風向。你還得考慮能不能就地找到便宜優質的食料,能不能將糞便二次利用再升值等。總之一句話,發展山區農業是個耗時長,投資久,回收慢的行業。慎重再慎重。
-
4 # 牛背上的小夥
必須得因地制宜,在我們這裡基本是半高原地區海拔在3000多米!山區比較多都是靠天吃飯沒有灌溉系統,種植農作物一年一收加上我們這裡氣候多變六月份有時候還下雪,農作物凍死的風險比較大,所以我們這裡就是因地制宜政府號召大家都種植耐寒耐旱的藥材,烏藥,羌活,當歸等!收益還算不錯的
-
5 # 星辰42665
這是必須的,山區有山區的特色,有的地方適合種什麼,不適合種什麼,是自然條件決定了的,有的地方適合旅遊,有的地方適合養殖,有的地方適合種植,不能從一而論,這就需要基層幹部去探討研究,找到一條適合山區發展的路子。
-
6 # 小高的生活錄
為了改變邊遠山區的落後面貌,必須有一個新有的發展思路和模式,真實根據當地的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1、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即由傳統的糧食生產,轉向發展多種經營,什麼能賣錢搞什麼。2是推動農業產業化,即透過創辦各類龍頭企業,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以此增加農業的邊際效益。3發展鄉鎮企業。4提高產品價格。5減輕農民負擔。
經調查大多農民認為,農民不靠單一的種糧食來發家致富,只能養家餬口。只有少數人認為種糧食可以致富。但前提是要土地廣、資金堆、技術強、形成一定規模種植。又由於農民科技文化,思想素質,勞動意識與脫貧致富奔小康,農業產業化發展要求極度不適應。年輕點,有知識會經營的農村勞動力基本上都外出務工去了,剩下在家的人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較差,農村經濟無法發展。
在則發現一些鄉鎮幹部和農村幹部整天忙於日雜事務,終日忙應酬,長期喝得醉醉的紅起一張臉。還有少數鄉鎮領導不象搞“形象工程,民心工程”哪樣熱心,特別是個別領導只注重當前政績、數字政績。肓目跟從,憑一時熱情,沒有系統工程意識、長期工程意識、持久戰意識。
隨著現的代的經濟發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政府應充分發揮國家在基層的農牧站、農機廠站、畜牧獸醫站、農經站、廣播站、資訊站等部門的職能作用。提昌他們搞好本職報務的基礎上,大力推行有償服務、技術承包服務、技術入股等多種形式,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作用;與此同時,應積極培養永久牌科技示範帶頭人,舉辦好各類技術培訓會,促進本地農民科技種養技術的提高。還應從政策上鼓勵本地“土專家”、“種養能手”發揮一技之長的作用。政府更要著力解決農民不願乾的、不會幹、不大幹的問題,各級幹部應當真正多下村、下戶看看、多和農民談談,從而瞭解農民心中在想什麼、在盼什麼、在急什麼,首先為哪些願意幹而無法乾的農民朋友解決好實際問題,讓他們早幹起來、先幹起來。並切實做好早跟蹤服務工作,確保他們幹成功、幹出成就,真正起到示範帶頭作用。
農民對分田到戶這一概念比較模糊,田地不屬於自己。農民對田地自己作不了主,該種什麼、該如何種、都得看幹部們的需要,為了上級為了利益,農村幹部有時是會出賣農民的切身利益的。如果能農民可以用田地入股的方式來進行規劃,農民自己有了股份,對土地就有了發展權,持股多的就是大股東,這樣土地就可能逐漸變成大規模種植,農民階級只要保持自己股份,就可定期分紅。新時間農村就有新的發展。
在新形式下采用新的發展模式,用新的發展觀念組成新的發農村經濟發展團體。應用新的聯營方式,組織一個以村為單位,進行合理分工合作,採用下列模式;一村建30戶仔豬繁育戶,一戶養12頭母豬。年產仔豬6000頭,供50戶育肥,每戶年出欄120頭,並帶動建1個種公豬飼養戶、
1年加工飼料1500噸的小廠和2個肉豬推銷戶。
2、種植結構;仔豬繁育戶,一戶種玉米10畝,3畝苜蓿、5畝青豆;育肥戶,一戶種27畝玉米、6畝苜蓿、9畝青豆;公豬飼養戶,種2畝玉米、1畝苜蓿、3畝青豆。
3、飼養方式;標準化、規模化、規範化、分階段飼養,仔豬30天出欄,肉豬110~120天出欄。
4、生產效益;仔豬繁育戶,年出欄仔豬200~240頭,收入20000~24000元,獲利8000~12000元;育肥豬戶,年出欄120頭肉豬,收入63600~69600元,獲利6000~8000元;公豬飼養戶,改良900頭次,收入24000~32000元,獲利12000~16000元;飲料加工戶加工收入70000~10000元,獲利10000~15000元;銷售肉豬戶,每戶獲利在10000以上。
在這樣一個新的發展模式下,農民要脫貧致富是可以早日實現的,未來的農村經濟發展只有在新的組織形式下進行經營生產。我相信只要我們邊遠山區的農民萬眾一心、團結一致很抓經濟,用長遠目光、持久的心態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把農村經濟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回覆列表
當然了,橘生於南則為橘,橘生於北則為枳,因地制宜更有利於我們有好的產出,有好產出才會有好的收益嘛。做農業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為了不讓辛苦白費,我們更應該做因地制宜的活嘛,無論從現在來看還是長遠來看都是一個比較經濟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