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11048512836

    司馬遷是西漢的一位傑出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所撰寫的《史記》,是中國古代一部最優秀的史學著作,文學水平也極高。那麼,司馬遷為什麼要寫《史記》?一般認為,有兩個原因: 一,為了歌頌漢王朝。司馬談在臨死時,曾對司馬遷說,作為一名史官,別忘了著書歌頌西漢的“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司馬遷自己也認為,對漢武帝的“盛德”和王侯將相大臣的功績,作為史官如果不能記載、宣揚,是“罪莫大焉”。司馬遷是西漢夏陽人(現陝西韓城縣)。生於公元前145年,死於公元前87年左右。從小受過良好教育,20歲時曾漫遊全國。後當官,雖只是一個小官郎中,但負責保衛、扈從皇帝,接近武帝機會比較多,並因此得到漢武帝賞識;以後接父親司馬談的班,充當太史令。太史令在當時是一箇中下級官吏,負責天文曆法,掌管、整理國家的圖書資料。官雖不大,作為一般士人,能有這個位子,已經相當滿足了。正因此緣故,司馬遷對漢武帝可以說是忠心耿耿,一心想透過拼命工作“親媚於主上”。司馬遷遭宮刑後,擔任中書令,相當於今天的機要秘書,天天在皇帝身旁。可見與漢武帝的關係非同一般。司馬遷以“古賢臣”要求自己,愛崗敬業,一直是“尊寵任職”。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建元”是漢武帝的年號。“隆在建元”就是說漢武帝的功德達到了西漢諸帝的最高峰。 二,為了宣揚儒家思想。《史記》全書130卷,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達漢武帝之時,前後約三千年,共52萬多字。司馬遷於公元前104年開始寫《史記》,花了十多年時間才完成。司馬遷說,他之所以要寫三千年的通史,主要是為了探討歷代統治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以拾遺補藝,成一家之言”。

    藝,是指儒家經典。拾遺補藝,是指彌補儒家經典的不足之處。儒家經典發展到漢武帝時,數量龐大,內容煩瑣,而且多半是一些抽象的原則,很難為一般人所吸收。司馬遷感到,如能繼承孔子著《春秋》的傳統,撰寫一部系統的通史,透過具體的歷史事實,總結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就能更好地宣揚儒家思想,而彌補已有經典的不足。這是“拾遺補藝”實質所在。在宣揚儒家思想上,《史記》確實成為前無古人,獨具特色的“一家之言”。 應該看到,由於當時漢王朝處於上升時期,儒家思想是為鞏固這一王朝服務的,所以《史記》雖說是歌頌漢王朝,宣揚儒家思想的,但這絲毫不影響它的偉大,相反,這正是高度評價它的一個前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說你們當初國考時都時如何複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