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努力生活的大聰

    正是河豚欲上時”畫面雖未描寫河豚的動向,但詩人卻從蔞蒿叢生、蘆葦吐芽推測而知“河豚欲上”,從而畫出海豚在春江水發時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虛境補充了實境。

  • 2 # 使用者513934732797

    這是一幅題畫詩。好的題畫詩能夠把畫的景象延伸出去,讓景色有了翅膀和心跳。

    蘇軾的一生是一個傳奇,他在中國歷史上是個意味深長的人。這個曾經是帝師,也做過階下囚的人,唯一不變的是走到哪裡都會留下放蕩不羈的詩篇。

    題這首《春江晚景》的時候,是在蘇軾被重新啟用赴任路上。蘇軾被貶在黃州東坡種地,悠然見南籬,飲半壺酒,半碗茶,咕咕的鍋裡燉著東坡肉,東坡肘子,唱“萬事到頭終是夢”,“此心安處是吾鄉”,過著隱居生活的時候,皇帝做了個夢,又把他召了回去。復職要見皇帝,路途遙遠,一路走親訪友,到江陰的時候,應大和尚惠崇之邀,為新畫的兩幅畫題詩。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此年,蘇軾48歲。

    這是大和尚畫中景色,也不是畫中景色,應該說是被詩人用詩句延伸了畫面的景色。

    惠崇是宋初九僧之一,擅詩畫,但傳世不多。其《沙汀煙樹圖》乃國寶級藏品,現藏於遼寧博物館。《鴨戲圖》和《飛雁圖》原本已經神秘失蹤,現在傳世的都是仿本。

    《鴨戲圖》畫的是江南水鄉初春景色,春江水暖,春冰初溶,有許多水鳥嬉戲,水面之上有兩隻野鴨子雙飛,很動人。河邊有蘆葦新芽如筆寫向天空。再遠點有竹枝伸過來。伸過留白的天空。楊柳站在高處,和煙靄堆在一起。

    蘇軾就這麼看著,看著看著就走了進去。提筆在畫裡的天空上寫下: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千古傳唱的詩篇裡寫的桃花,畫面裡是沒有的,詩人的眼睛看到了畫外,看到了畫外的桃花正在乍暖還寒的風裡開了稀稀落落的幾枝。河豚畫裡也是沒有的,詩人眼裡的河豚遊走在畫的深處,”欲上”就是幾次試著趕在春天之前,回到上游去產卵。而“春暖”“鴨知”是詩人自己的感悟了。

    這首詩看似題畫寫景,實際也是寫詩人自己。

    三兩枝的帝昭暖意,欲上時的歸途。都是作者此時此刻的寫照。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志。不管當時情景怎樣,反正蘇軾的這一題,就題成了千古絕唱。

    那這首詩裡到底是怎樣的風情呢?

    初春的天氣,最先醒來的是一片竹林,早晨的風吹過有露珠瑩瑩的欲滴。這時透過竹林你能看見遠處的桃花開了幾枝,桃花是春天的美人,是春天還給大地的顏色。快看,那裡有野鴨子!撲楞楞飛入了水中。

    滿地的蔞蒿也綠了過來,綠到水邊,蘆葦嫩芽小心翼翼探出頭,像一群小小的奸細。也就是春天呀,那些美味的河豚也該從大海回來了吧,我這裡已經備好杏花村的酒了。

    寫到這裡你要是還問描繪一幅什麼景象,那就以詩為證:

    桃被春風挑一枝,鴨因愛水暖先知。

    蘸雲來試蘆芽筆,寫到燈青上柳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甫景色的詩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