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特立獨行的牛牛

    一、高棉的本土小吃

    高棉比較有名的菜式,其實也就是阿莫克魚、Lok Lak牛肉等少數幾道正餐而已。

    他們的小吃並沒有太多特色,都是比較日常的燒烤、炒粉面等。我把當地路邊攤常見的小吃都試了一遍,感覺大多是偏簡單的烹飪,口味則受到中國、越南、泰國等地的深厚影響。

    PS:坊間常傳說高棉人愛吃蜘蛛,其實僅就金邊和暹粒的當地人市場來說,炸蜘蛛並不多見(其他蟲子倒是不少),恐怕更多是賣給獵奇遊客的。據說,炸蜘蛛只是磅湛省的特色食物,不是所有高棉人都愛吃。

    1、Prohok @ Pho Langka Market,暹粒

    Prohok是高棉人喜歡的一種重口味醃魚,在當地市場十分常見,據說它在世界黑暗料理排行榜有一席之地。我在Youtube看Mark Wiens的美食影片時,就盯上了這道料理。

    它的做法是用臭魚加上香茅草一起舂碎,暴曬一天後封進鹽罐醃製半個月以上,使之變成魚醬。吃之前要用香蕉葉包裹,然後烤熟。

    開啟香蕉葉,會聞到一股微微的腥臭味,但用椰菜或青瓜蘸著吃,又會覺得特別鮮香。這也不難理解,因為這種醃魚的製作過程跟魚露無比相似。

    據我媽媽說,幾十年前潮汕地區也有十分類似的做法,叫做“鹹魚Goi”。或許這道黑暗料理是從潮汕地區傳來的產物。

    2、烤魚 @ 幹丹市場,金邊

    高棉的本地市場攤位,經常會有烤魚出售。人們買了泡沫飯盒打包的烤魚,帶回家配飯。

    我們看著嘴饞,也特意買了一條,帶到大排檔享用。揭開魚皮,裡面是鮮嫩的魚肉,把店家附贈的特色醬汁倒上去,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3、炸雞胗 @ 幹丹市場,金邊

    當地市場上,還有一種攤位,銷售油炸的雞胗、雞爪和翅尖。其中炸雞胗最好吃,1美元可以買到半盒。雞胗提前滷製過,吃之前再用油炸,並搭配調味鹽和羅勒葉。

    吃的時候,用羅勒葉包裹雞胗、蘸鹽放進嘴裡咀嚼,非常美味。

    4、烤肉飯 @ 路邊攤,金邊

    烤肉的味道有點類似於廣東的叉燒,而格又特別實惠,美味、便宜、管飽。

    雖然我是“早餐不吃米飯”派,但習慣了這種當地早餐設定之後,我覺得還蠻不錯的。

    5、竹筒糯米飯 @ 羅萊寺附近路邊,暹粒

    在吳哥窟外圈的羅萊寺附近,有大量路邊攤位在賣現烤的竹筒飯。包車司機說,整個高棉,就是這裡的竹筒飯做得最好吃。

    做法倒是不復雜,竹筒裡放入當地糯米和水,加鹽、糖之後蒸熟。撕開竹筒,立刻聞到濃郁的香氣,吃起來更是美味,全面超越以前吃過的所有糯米飯。

    或許這是因為高棉出產好米,連帶糯米也非常好吃,若是前往羅萊寺,千萬不要錯過啊!

    6、鮮春捲 @ 中央市場,金邊

    跟越南一樣,高棉人也愛吃新鮮的蒸春捲。不過高棉人喜歡在春捲裡面加入大量各種香葉,味道比較複雜怪異。

    我們在金邊中央市場的攤位上試吃了一份,感覺真心無愛。

    7、Phad Thai(炒金邊粉) @ Kabbas,金邊

    來到金邊,怎能不吃一份金邊粉?實際上,我至今都沒搞清楚金邊粉是否跟金邊真的相關。但在當地夜市上,炒金邊粉是非常常見的食物。

    從做法來看,金邊粉是用豆芽、雞蛋、蝦米、韭菜等炒米飯,然後加上檸檬汁、辣椒和糖,其口味稍甜,這倒是挺有高棉的風格。

    二、高棉的潮汕小吃

    整個高棉共計有100萬華僑,其中一半以上來自潮汕。佔據高棉全華人口總數4%的潮汕人也把不少飲食習慣帶了過來。

    因此,高棉隨處可見潮汕口味的食物,做法上也比如今的潮汕地區(至少是汕頭)更有“古味”.

    1、魚丸粿條 @ 華燕粿條美食店,金邊

    在高棉,從潮汕地區傳來的粿條湯是許多人非常喜歡的早餐,但當地吃法大多是牛肉粿條。

    在距離潮州會館兩個街口的地方,有一間華燕粿條店,則專營高棉少見的魚丸粿條,而且只在早上營業。它家賣的是鮮魚丸,客戶點單之後才放進湯裡煮熟,口感很有彈性。這種鮮魚丸的賣法,如今即使在汕頭也不多見。

    只是,一碗魚丸粿條賣3.5美金,真的不算便宜啊!

    2、牛腩面 @ Lyly Restaurant,暹粒

    在暹粒,我總覺得本地美食不足,畢竟它是一個專攻旅遊的小鎮,經營異國料理的餐廳遠多於當地菜。

    但是,同時深受本地人和遊客歡迎的狸狸餐廳(Lyly Restaurant),卻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間店。它家的牛腩面有著濃烈的潮汕風味,湯底非常香濃,明顯是用牛骨長期熬煮的結果。這鍋湯即便放到以牛肉湯底而出名的汕頭或越南河內,都可以排進前列。

    3、韭菜粿/芋粿 @ 露嬋菜粿店,金邊

    我們在金邊王宮找到一間小店,店名叫“លូ ចាន់ នំគូឆាយវាលមែន”,硬翻成中文,大概是“露嬋菜粿店”的意思。這間店已經開了34年,老闆娘是華人二代,雖沒到過中國,卻能說流利的普通話、粵語和潮汕話。

    店裡的韭菜粿和芋粿是老闆娘自己做的,跟潮汕的做法基本一致,但粿皮是用米漿製成的,如今潮汕地區更常見的版本則是用番薯澱粉來做。

    由於高棉出產好米,因此用米漿製成的菜粿非常香,水平甚至高於潮汕地區的出品。

    谷歌地圖搜尋“nom kouchhay lu chhay veal maen, #23Eo, Street 178”,可以找到這家店。

    4、炒尖米丸 @ 露嬋菜粿店,金邊

    除了菜粿以外,露嬋菜粿店還提供炒尖米丸。

    尖米丸是潮汕的稱呼,其實在廣東其他地方也有,客家地區叫做老鼠粄、廣州花都區叫做圓仔,做法大同小異。他家的炒尖米丸,味道接近於廣東做法,只是受高棉菜影響加入些許糖,因此略帶甜味。

  • 2 # 漠然

    目前比較常見的就是高棉火鍋,炸昆蟲,炒冰激凌,還有各種各樣做法的泡麵(你沒看錯就是泡麵),烤魚,基本就這些,高棉餐食很一般,不如越南泰國有特色,物價也偏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個人的身上有毛毛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