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小堯茗居

    公元1735年,58歲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隨後,25歲的寶親王弘曆繼承了皇位,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乾隆皇帝。早在乾隆皇帝上臺之後,年輕的弘曆就立下了一個誓言:如果上天眷顧,自己能夠在位60年時間,就立刻禪位給兒子,絕對不能超過自己的爺爺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總計在位61年。乾隆非常崇拜自己的爺爺,各方面都喜歡模仿康熙皇帝。但乾隆忽視了一個時間點,康熙皇帝登基的時候只有8歲,僅僅是一個還。而乾隆皇帝登基時,已經是25歲的青年了。 估計乾隆皇帝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在乾隆皇帝在位的後期,只有20多歲的和珅迅速崛起。由於年事已高,乾隆皇帝把很多問題都交給了和珅處理。和珅的業務能力很強,逐步成為了乾隆朝後期的第一權臣。當時,劉墉、王傑和阿桂能夠適當的對抗和珅,紀曉嵐則沒有這個實力。一轉眼60年時間過去了,乾隆皇帝不得不兌現自己的諾言,把皇位禪讓給自己的兒子。但乾隆的內心不願意交出權力,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都是這樣,和珅敏銳的察覺到了乾隆皇帝的心思。

    和珅想出了“讓位不傳璽”的主意,就是把皇位讓給兒子,但是傳國玉璽仍在乾隆的手裡,新皇帝無論什麼事情都需要經過乾隆的同意。這樣一來,實權仍在乾隆的手裡。已經80多歲的乾隆,已經有點老糊塗的情況,真的聽了和珅的勸告。公元1795年正月,嘉慶皇帝的登基大典上,新皇帝左等右等不見傳國玉璽,精明的官員都知道是怎麼回事。此時,劉墉和紀曉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人求見乾隆,經過再三勸說,乾隆才不情不願的把傳國玉璽交了出來。此時的乾隆有點老小孩的味道,做事情很固執。

    嘉慶皇帝終於得到了傳國玉璽,但仍舊沒有實權,因為和珅還有主意。和珅向乾隆建議,再設立一塊太上皇玉璽,並且昭告全國的官員,以後的公文必須同時加蓋皇帝和太上皇兩個人的印章。只有一個印章的公文,一律無效。因此,雖然乾隆成為了太上皇,把皇位讓給了嘉慶,但實權仍在乾隆的手裡。每逢大朝會,連那些藩屬國的使臣都能看出問題:小皇帝幹什麼事都得看老皇帝的臉色。在嘉慶皇帝在位的初期,全國使用嘉慶的年號,但是在皇宮裡,繼續使用乾隆的年號。一些書籍把這個階段,稱為嘉慶的木偶時代。

    公元1799年的春節剛過,89歲的乾隆迅速病倒,而且很快就去世了。太上皇乾隆去世之後,嘉慶皇帝終於掌握了實權。這位已經做了3年多傀儡的皇帝開始爆發,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嘉慶皇帝的第一把火就瞄準了權臣和珅。乾隆去世幾天之後,嘉慶皇帝關押了和珅,並且查抄了和珅的所有財產。本來嘉慶皇帝向把和珅斬首,已報心頭之恨。但由於嘉慶皇帝的妹妹嫁給了和珅的兒子,在公主的苦苦哀求下,嘉慶皇帝最後命令和珅自殺。此時的大清國已經是積重難返,嘉慶皇帝根本無力迴天。

  • 2 # 止水141837602

    首先乾隆是在位60年時就傳位給嘉慶皇帝了,那時是85歲,89歲是他去世的年齡。不徹底交權,無非是貪戀權利,

  • 3 # 古今通史

    一句漂亮話,乾隆帝為此付出代價。“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如能承受老天眷顧、庇佑,讓我得以在位六十年的話,那時,我就立刻把皇位傳給有繼承權的嫡子,不敢相同或超越皇祖康熙帝六十一年的治世之數。

    乾隆竊喜中:皇瑪法8歲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我可是25歲登基耶~60年執政就85了,問題是我活的到那天麼?聰明如我,o(* ̄︶ ̄*)o

    如上,是乾隆帝在乾隆元年的承諾,既然是期盼蒼天垂佑,也可說是許願,這個願他是不敢不還的,作為封建帝王,乾隆帝可不具備與天鬥其樂無窮豪邁和膽魄。

    答案很簡單,卻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乾隆本人既要守諾,又不那麼甘心,再加上和珅的鼓動,所以就要委屈一下顒琰,而大家都知道,顒琰當然沒有在沉默中消亡,憋屈中積蓄了幾年的洪荒之力,在乾隆歸天后一朝爆發,迫不及待的幹掉了二皇帝和珅。

    身居極權高位六十載,乾隆帝放不下權柄,這不足為奇,這點也無需多提,但這不是他禪位不放權的最主要原因,乾隆瞭解這個兒子,顒琰的能力並不出眾,乾隆並不放心。

    咱們看下當時的背景,可見十全老人治下,並不安寧平靜:

    乾隆禪位前,即乾隆六十年,苗民起義,湖南,貴州大亂,兩年多時間到了嘉慶二年才得以平定。

    清嘉慶元年,白蓮教起義。王三槐的義軍幾乎控制了20多個州縣的廣大農村地區。后王三槐因麻痺大意,到清軍大營談判被誘捕解送北京,後被清廷凌遲處死。

    20多個州縣?那算啥......再看:

    川楚白蓮教起義歷時九年,佔據或攻破清朝的府、州、縣、廳、衛等204個。

    大清耗費了十六省數十萬軍隊,並導致十餘名提督、總兵等高階武官及副將以下400餘名中級武官陣亡,士卒無算。

    大清前後投入超過兩億兩白銀,相當國庫五年財政收入,使國庫為之一空。大清武力再度削弱,綜合國力以此為拐點開始急轉而下。

    而乾隆帝僅僅在開戰兩年多幹掉王三槐的時候,就過早的高興起來並自詡:“武功十全之外”,又“成此巨功”。被搶蛋糕的顒琰不知會否恨到牙癢。

    自大清入關,反抗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到了乾隆執政後期,所謂的康乾盛世也是大亂之世的開端,執政初期,顒琰的性子和能力確實容易出問題,乾隆出於擔心多幹了3年,這是主要原因,再一層就是身居高位,如若急流勇退,那可不只是存在感堪憂的問題,如果顒琰做出不成熟的政治舉動或說政令,放權後的弘曆怎麼管?

    弘曆要做的其實只是應諾守信,穩定過度,禪位不放權就是折中方法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俄羅斯面對美國的霸權主義只能選擇防守反擊,你認同這一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