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城的歷史,由來,作用
一、長城的名稱由來:
兩千多年來中國各時期長城的修築基本上都有記載,但各朝各代在修築長城和記載長城時,所使用的名稱多有不同,這些不同的名稱,有的在同一歷史時期互相通用,有的僅在某個歷史時期或某個地域用過。
1、長城,長城之稱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是長城最通用的稱謂。
2、方城,稱長城建築為方城,只在春秋時楚國用過。
3、塹、長塹、城塹、牆塹,這幾種稱謂基本上相互通用,從戰國直到明代幾乎全都使用過。
4、塞、塞垣、塞圍,在史書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況有兩種意義:一是用以表示關口要隘。這些被稱之為塞的關隘,有的就在長城之上,有的則在離長城很遠的地方。另一個意義是用以表示長城。
5、長城塞、長城亭障、長城障塞,這是把長城同塞並在一起合稱長城的一種表示形式。這種稱謂在史書中也很常見。
二、長城的歷史: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佈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萬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計有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
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也修長城,而且比漢族統治的朝代為多。
清康熙時期,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修築。
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
三、長城的作用
在戰國時期,為了抵禦北方外族的入侵,當時與外族有交界的諸侯國都修築長城,目的很明顯,就是個防禦工事。
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它並非簡單孤立的一線城牆,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把長城沿線的隘口、關城和軍事重鎮連線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這個體系具有戰鬥、指揮、觀察、通訊、隱蔽等多種功能,並配置有長駐軍隊的點線結合防禦工程整體。
關於長城的歷史,由來,作用
一、長城的名稱由來:
兩千多年來中國各時期長城的修築基本上都有記載,但各朝各代在修築長城和記載長城時,所使用的名稱多有不同,這些不同的名稱,有的在同一歷史時期互相通用,有的僅在某個歷史時期或某個地域用過。
1、長城,長城之稱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是長城最通用的稱謂。
2、方城,稱長城建築為方城,只在春秋時楚國用過。
3、塹、長塹、城塹、牆塹,這幾種稱謂基本上相互通用,從戰國直到明代幾乎全都使用過。
4、塞、塞垣、塞圍,在史書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況有兩種意義:一是用以表示關口要隘。這些被稱之為塞的關隘,有的就在長城之上,有的則在離長城很遠的地方。另一個意義是用以表示長城。
5、長城塞、長城亭障、長城障塞,這是把長城同塞並在一起合稱長城的一種表示形式。這種稱謂在史書中也很常見。
二、長城的歷史: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佈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萬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計有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
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也修長城,而且比漢族統治的朝代為多。
清康熙時期,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修築。
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
三、長城的作用
在戰國時期,為了抵禦北方外族的入侵,當時與外族有交界的諸侯國都修築長城,目的很明顯,就是個防禦工事。
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它並非簡單孤立的一線城牆,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把長城沿線的隘口、關城和軍事重鎮連線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這個體系具有戰鬥、指揮、觀察、通訊、隱蔽等多種功能,並配置有長駐軍隊的點線結合防禦工程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