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蘇侃娛樂

    因為言氏一族曾出過三位帝師,地位、身份、貢獻在那擺著,梁帝想株連言氏一族也得掂量掂量。

    言皇后姓言名玥,言闕是其兄長,梁帝為了照顧言氏一族的地位,便將皇后之位交給了言玥。大梁是禮儀之邦,皇后的地位一旦確定便不能輕易易主,這關係到民心的穩定和大梁的口碑,所以在越貴妃被恩寵的如日中天之時,也沒有絲毫影響言皇后的地位。

    再退一步講,言皇后嫁入皇室,按照禮儀習俗那她就是皇家之人,與言氏只有血緣關係而已,她配合譽王謀反那也丟的是皇家的顏面,責任在於個人與言氏一族無關。再者,譽王圍攻九安山之時,言闕和言豫津也在場,並且與梁帝站在同一立場,言侯爺當時利劍出鞘,說服梁帝恢復往日威嚴與逆賊鬥爭到底,保衛皇家的尊嚴,言豫津更是親自上場殺敵,說起來也算有功。真正能代表言氏一族的人都在護駕,梁帝有什麼理由株連他們的家族呢?

    想當年“赤焰逆犯”林燮同樣揹著叛軍的名聲,被梁帝下令剿滅在了梅嶺,而宸妃——林月瑤作為林燮的親妹妹,梁帝不也是網開一面嗎?若不是林月瑤懸樑自盡,估計靖王的奪嫡之路她也會出手相幫的。所以,言氏一族不可能會被株連九族!

  • 2 # Ccc橙橙橙子

    第一:言侯是幫助梁王登上皇位的主要人之一,多多少少也念點舊情。後來言侯沉迷於修仙練丹,梁王對他也沒什麼忌憚了。

    第二:譽王謀反的時候,言侯在獵宮穩住了皇親國戚,唯一的兒子還在外面殺敵。而且言侯和言後譽王關係不好,梁王沒理由株連他們。

  • 3 # 立志成蟲

    梁帝要株連言氏一族最主要的人也就言候和言豫津父子二人。譽王在九安山謀反言皇后是幫兇,而言候不問世事已經十多年了,天天忙著煉丹修仙,跟妹妹言皇后少有來往關係冷淡,更是從來沒有支援過譽王,兒子言豫津也從來不涉朝局,過的逍遙散漫。連梁帝自己都說快忘了言闕了,梁帝對言候父子當然沒有忌憚猜忌了。九安山的獵宮裡,譽王的叛軍的箭簇已經射穿了第一道宮門,就在梁帝眼前,眾人皆驚慌恐懼,言候執劍在手大聲說我們手裡有劍,陛下難道沒有劍嗎?梁帝轉身拔出了自己的寶劍,此時他恐怕是熱血沸騰的,當年自己命懸一線時在林燮和言候等人的拼死支援下奪得了皇位。言候的慷慨激昂不僅穩住當時現場恐懼的人心,更是告訴梁帝,當年我們一起九死一生,今天我們還是一起九死一生。梁帝此時對言候的心情應該是既振奮又感激,生死關頭當年同生死共進退保著自己的老弟兄今天還是老弟兄!而言豫津還在殿外的血肉橫飛裡跟叛軍以命相搏。言候父子明顯的是堅決支援梁帝,而不顧譽王如果得手言氏一族是更有榮華富貴的。所以梁帝根本不會株連言氏一族,至於說言氏出了幾個皇后幾個太師高官,有幾個帝王要下狠手時會顧忌這些老情面?

  • 4 # 兮言小姐

    自古以來,雖說謀反是大逆不道,誅九族的大罪,但總有例外的。言侯爺這一家就是,為什麼梁帝那麼狠的人最終卻沒有株連他們,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點:

    (1)譽王是言皇后的養子,而非親子。只是梁帝帶給言皇后撫養的兒子,而言皇后雖說是幫兇,可畢竟也有被逼得成分在,考慮到譽王其實跟言氏並沒有多大關係,而言侯爺和豫津在九安山兵變的時候,也是誓死護衛皇族的安全,所以,梁帝沒道理去怪責一個德高望重,誓死效忠,不曾參與謀反的家族。就算他心裡有什麼意見看法,他也需要考慮到京城中各大家族勢力的平衡,也需要考慮到言侯爺身後的所有門生和親友關係,言侯爺畢竟不是普通的顯貴家族,輕易是不能動搖的。

    (2)梁帝年紀大了,心境比較柔軟了。譽王畢竟是自己最疼愛的兒子,而這場謀反中,並沒有真正地傷及梁帝自己的性命,所以以梁帝的心性,就算這件事鬧翻天,只要他心裡捨不得,他也不會把這件事當做多大的事來處理的。從他對於譽王的處理猶猶豫豫,後面甚至接受不了譽王自殺這件事就能看出來,其實梁帝真的老了,不捨得再折損自己的兒子了。既然他對譽王都想要放過,又有什麼理由去追責皇后這個幫兇,以及皇后身後的家族呢。

    (3)言皇后已經是皇家人了,並不是言家人,所以株連九族的話,自己才是皇后最親的人,所以梁帝拿什麼理由株連九族。言皇后當年雖說出身言氏,可她早已經為梁帝,為皇家開枝散葉,儘管沒活下來,但畢竟算是為皇家生過兒子,有功有過,縱然不能相抵,也不至於罪過太深,所以最後也是看在了言侯爺,言氏一族的面子上,放過了言皇后,只是僅僅將她廢弛幽禁而已。

    (4)最重要的是,靖王,蒙大統領,靜妃等人的力挽狂瀾和求情。劇中,謀反一戰之後,雙方傷亡慘重,按照靖王說的,終究大家都是被矇在鼓裡的,糊里糊塗的成了叛徒,並非他們自己的意願,而是受軍制的矇蔽,受主將的矇蔽,所以,對這些人寬大處理,反而能夠體現梁帝的仁慈和德政,要面子的梁帝難得有這麼一個樹立自己的形象的機會,又怎麼會放過呢?可若是他對這些叛亂者都輕饒了,就更沒道理去責怪言家了。

    所以,沒有株連九族,這些都是情有可原的。

  • 5 # 莫非是54188

    因為言侯一個城府深沉可怕的人。

    首先譽王謀反,言侯並沒有與之合謀,言侯和皇后關係不好是眾所周知的,且在危機時刻,言侯還是誓死保駕的,再者當年赤焰軍案,唯獨言侯沒有受牽連也說明了幾點問題

    1、從梅長蘇回憶來看,單槍匹馬闖數十萬敵軍大營,此膽氣堪稱豪傑也。 2、一席話便瓦解對方4國聯盟,還是在對方佔據優勢下,可見言侯心思之精細,善於權謀,對人性優劣的把握已經爐火純青,4國裡面不乏能人,可見言侯具有謀天下之才。 3、心愛女人被最好的兄弟搶奪,戰友被殺,心愛女人被迫自盡,能夠引而不發,沉默十幾年,可見言侯隱忍之能。 4、為報仇雪恨,不惜將皇帝炸死,乃至天下大亂,讓所有人為自己陪葬,一句話:這是個敢於讓世界洪水滔天的人。 5、皇帝把林家、心愛的妃子、兒子、大臣都殺了,可就沒敢動言侯,他不知道言侯恨他嗎?他當然知道,可為什麼沒殺?只有一個原因,言侯不是林燮,但比林燮更可怕,沒有絕對的把握動不得,風險太大。

    況且言侯已經很少參與朝政,皇帝沒必要在大變人心不穩情況下與言侯衝突,一切以穩定為要。

  • 6 # 中國教育黑板報

    1.譽王不是皇后親兒子。皇帝對譽王的隔膜也就在於譽王是玲瓏公主(滑族)的兒子。滑族最後被林燮滅了。

    2.言氏不擅權,且對朝廷有大功,在朝廷也有較大的影響力(從言侯走私火藥密謀炸皇帝可以看出)。受皇帝信任(言氏父子三月春獵伴駕)。言候當年出使,說退四國聯軍,保住了皇帝皇位。

    3.言氏父子護駕有功。譽王攻打九安山,言氏父子護駕有功。而且言皇后一開始並不想造反,最終也只是答應譽王,讓禁軍接管城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基層工作中更好的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