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雛菊西瓜Peterpan

    所謂的“天皇十八武士”是指日本建造的6級18艘重型巡洋艦。最終除妙高、高雄號之外其他的全部在二戰期間被擊沉,也算是法西斯最好的歸宿。這6級重型巡洋艦分別是古鷹級(7950噸)2艘、青葉級2艘(8300噸)、妙高階4艘(11300噸)、高雄級4艘(11350噸)、最上級4艘(12000)、利根級(11213噸)2艘。

    古鷹號:1942年11月12日薩沃島海戰被美軍企業號航母艦載機擊沉

    加古號:1942年8月10日新愛爾蘭島北部被美國SS-44潛艇擊沉

    青葉號:1945年7月24日吳港被美國海軍航空兵擊中坐沉港內

    衣笠號:1942年11月14日薩沃島海戰被美軍企業號航母艦載機擊沉

    妙高號:1946年7月8日馬六甲海峽被英國海軍自沉

    那志號:1944年11月5日馬尼拉灣被美軍列剋星敦號、提康德羅加號航母艦載機擊沉

    羽黑號:1945年5月15日馬六甲海峽被英國轟炸機魚雷機擊沉

    足柄號:1945年6月8日邦加海峽被英國鋒利號潛艇擊沉

    高雄號:1946年10月27日馬六甲海峽被英國海軍自沉

    愛宕號:1944年10月23日巴拉望島被美軍海鯽號潛艇擊沉

    摩耶號:1944年10月30日巴拉望島被美軍鰷魚號潛艇擊沉

    鳥海號:1944年10月25日薩馬島海戰被擊傷後由友艦藤波號驅逐艦發射魚雷擊沉

    最上號:1944年7月26日蘇里高海戰被美軍航空兵擊傷後由友艦曙號驅逐艦發射魚雷擊沉

    三隈號:1942年6月6日中途島海戰與最上號相撞後被美軍航空兵擊沉

    鈴谷號:1944年10月25日薩馬島海戰被美軍航空兵擊沉

    熊野號:1944年11月25日聖魯克茲海戰被美軍航空兵擊沉

    利根號:1945年7月28日吳港被美國海軍航空兵擊中坐沉港內

    築摩號:1945年10月25日薩馬島海戰被美軍護航航母艦載機擊傷後由友艦熊能號巡洋艦擊沉

  • 2 # 紅雨說歷史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向西方學習逐步建立起來近代化的政治,經濟體系。日本特別注重發展海軍力量,他建立創辦海軍學校,著力培養海軍官,優秀士兵。一戰以後,各戰勝國各懷鬼胎,戰敗國國心有不服,雖然華盛頓條約明面上維護和平,要求各國建造的戰列艦和重巡洋艦進行了萬噸級的一個限制。但是很多國家,對此態度不一。日本堅信憑藉自己的力量能夠打造出一支世界級的海軍力量,所以對條約也是愛理不理。

    一戰以後,到二戰期間,日本著力打造重巡洋艦。二戰前夕日本完成了十八條重巡洋艦的建造,號稱“天皇十八武士”。分別是

    古鷹級四艘:古鷹、加古、衣笠、青葉

    妙高階四艘:妙高、那智、足柄、羽黑

    高雄級四艘:高雄、愛宕、鳥海、摩耶

    最上級四艘:最上、三隈、鈴谷、熊野

    利根級兩艘:利根,築磨

    十八條重巡洋艦,全部都達到了萬噸級,除了古鷹級的四艘重巡洋艦,跨著條約的邊,基本是剛到萬噸級,剩下的14艘日本基本上是扯開了膀子照,甚至達到了一萬五千噸級別。這所謂的天皇十八武士最後結局如何呢?他們基本都在二戰中被擊沉。古鷹級:古鷹,加古,衣笠三艘在1942年第一次薩沃島海戰(也稱所羅門海戰)被擊沉。青葉艦重傷,後來修復後,1945年被盟軍擊沉。

    妙高階:那智在萊特灣大海戰中被盟軍擊沉。足炳,羽黑都被英軍魚雷擊中沉沒。妙高於1946年被英軍擊沉於馬六甲海峽。

    高雄級:除了高雄艦,都在萊特灣大海戰中葬身海底。高雄艦同妙高艦一同被擊沉於馬六甲。

    最上級:四艘艦艇在中途島海戰,萊特灣大海戰中先後葬身太平洋。

    利根級:萊特灣大海戰中一艘被擊沉,一艘受傷,最後被沒有逃脫被擊沉命運。

  • 3 # 區域拒止

    圖為古鷹級巡洋艦,不過也有人說大改後應該獨立算作青葉級

    二戰的日本,其海軍力量最為強大,其規模甚至在部分地區可以和美軍分庭抗禮的存在。其大和級戰列艦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艦,沒有之一。排水量高達7萬餘噸,更是裝備了三座三聯裝主炮,主炮口徑為460毫米,也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艦炮。而其三號艦改裝的航母也成了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母。

    圖為秒高階重巡洋艦

    日本海軍中除了航母和戰列艦以外,重型巡洋艦也很多,先後有5級18艘參戰,分別是古鷹級四艘,妙高階四艘,高雄級四艘,最上級四艘以及利根級兩艘。這18艘號稱為“天皇十八武士”,即便是日本,想要湊齊這些滿排超過萬噸的重型巡洋艦也是不小的負擔。結果大多數都戰沉,死傷慘重。僅有的兩艘重巡洋艦沒有戰沉的也於1946年被英軍自沉,可以說是全軍覆沒。

    圖為日本最新的摩耶號驅逐艦下水,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二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新建造的艦艇改變了命名規則,一般都用雲啊霧啊代替,極力的避免和二戰時期重合。但是自70年代開始,日軍的命名規則又回到了二戰時。包括現在現役的很多驅逐艦甚至用了之前戰沉重巡洋艦的名字,我們要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復辟。

  • 4 # 眾志成城FF

    這個問題略有瑕疵,嚴格來說,太平洋戰爭時代日本海軍中並沒有所謂重巡洋艦這種艦種,和美國海軍的重巡洋艦Heavy Cruiser相彷彿的,是日本海軍的一等巡洋艦(按照日本海軍的軍艦分類標準,排水量7000噸以上為一等巡洋艦,7000噸以下為二等巡洋艦),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海軍共有6級、18艘一等巡洋艦參戰,即所謂的十八武士。這些軍艦作為日本海軍的中堅力量,最終的結局都非常黯然,可以用非死即傷來形容。僥倖在戰爭中沒有損失的一等巡洋艦,戰後也被盟國以不同的方式摧毀,作為對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懲罰。

  • 5 # 歷來現實

    一戰結束後至二戰打響前,日本一度大力發展戰列艦和重巡洋艦,隨著華盛頓條約的簽訂,各國對重巡洋艦的發展態度不一,日本卻繼續堅定信心,陽奉陰違,持續在重巡洋艦上的投入。二戰前,日本建造出了四艘古鷹級(古鷹、加古、衣笠、青葉)、四艘妙高階( 妙高、那智、足柄、羽黑) 、四艘高雄級(高雄、愛宕、鳥海、摩耶)、四艘最上級(最上、三隈、鈴谷、熊野)和兩艘利根級(利根,築磨),一共18艘重巡洋艦,全部超過萬噸級,號稱“天皇十八武士”。

    其中的四艘古鷹級重巡洋艦,因為建成年代最早,只是稍微打了條約的擦邊球,與美國的彭薩科拉級、新奧爾良級和英國的多塞特郡級重巡洋艦一樣,比較規矩,都是一萬噸級左右。之後的妙高階、高雄級、最上級和利根級14艘重巡洋艦,則大大突破了條約限制,都接近或超過15000噸。每一艘單獨拿出來,都是當時世界最狷狂的火力配置。

    日本重巡洋艦從建造之初,其定位就在於對艦火力,而非以對空火力為主,這種思路建造出來的重巡,在單純的艦對艦火拼中,可以吊打對手。但二戰中後期,來自美軍的空中攻擊最終讓它們吃了大虧。“天皇十八武士”最終結局大多“將軍難免陣上亡”。

    古鷹級:

    最孱弱的四艘古鷹級重巡洋艦,在1942年的薩沃島海戰中,三艘被擊沉,青葉號嚴重受損,1945年7月,在吳縣軍港遭到兩次空襲,再次嚴重受損,沉船,戰後被打撈解體。

    妙高階:

    那智號與萊特灣海戰中嚴重受損,回港一個月後遭遇美軍機軍艦連番攻擊,被擊沉。

    羽黑號,於1945年5月被英國軍機和驅逐艦魚雷連番攻擊,被擊沉。

    足柄號,於1945年6月8日,遭到英國潛艇魚雷攻擊,被擊沉。

    妙高號,於1944年12月12日,遭美國潛艇攻擊,受損後回港修理,直到投降。1946年7月,被英國海軍自沉於馬六甲海峽。

    高雄級:

    1944年萊特灣大海戰中,摩耶號、愛宕號被擊沉,鳥海號嚴重受損,被其它日艦擊沉。

    高雄號於1945年7月31日,遭英國潛艇攻擊,受損嚴重,到日本投降時仍未修復。1946年10月29日,被英國海軍自沉於馬六甲海峽。

    最上級:

    三隈號於中途島海戰中,被擊沉。

    最上號、鈴谷號在1944年的萊特灣大海戰中,受損嚴重,被其它日艦擊沉。

    熊野號,於1944年 11 月被美軍機擊沉。

    利根級 :

    築磨號在萊特灣海戰中因受傷過重,沉沒於薩馬爾島附近海域。

    在同一戰鬥中受損嚴重的利根號返回日本本土修理,期間遭美軍機的數度轟炸,於吳縣軍港爆破毀損。

  • 6 # 環球網

    自從1922年《華盛頓條約》簽訂之後,日本海軍的實力排在世界第三。第一和第二不用說就知道是英國和美國。二戰海戰出名的德國,其實除了潛艇部隊狼群戰術以外,水面艦艇實力實在太弱,連義大利都不如。華盛頓條約規定各國不得建造排水量超過1萬噸的艦艇,艦炮口徑不得超過203毫米。然而日本從來都沒有遵守條約的規定,日本自知財力比不上美國,所以他們追求單艘艦船的火力,造出了在當時火力最強大的巡洋艦。

    一戰以後日本除了建造航母戰列艦等海軍裝備外,還建造了18艘重巡洋艦作為僅次於戰列艦的海戰利器,二戰期間,日本這18艘重巡洋艦在戰爭中成為日本海軍手中一張令人膽寒的王牌。火力兇猛的日本重巡洋艦讓盟軍心有餘悸。

    古鷹號:1942年10月12日夜間,被美軍艦炮的集火攻擊,艦上發生火災,沉沒在埃斯帕恩斯角海域。

    加古號:1942年8月10日,在被美軍潛艇魚雷擊中沉沒在新愛爾蘭島北方。

    青葉號:1945年7月28日在日本吳港被美軍艦載機擊中,坐沉海底。

    衣笠號:1942年11月14日在薩沃島海域被美軍艦載機擊沉。

    妙高號: 妙高號不是在戰場上被擊沉, 1946年7月8日英軍將其鑿沉於馬六甲海峽。

    那智號:1944年11月5日在馬尼拉灣被美軍艦載機攻擊,沉沒在科雷吉多島。

    足柄號:1945年6月8日在新加坡邦加海峽被英國潛艇的5枚魚雷擊沉。

    羽黑號:1945年5月16日在馬來西亞被英軍魚雷擊沉。

    高雄號:1946年由英軍拖曳航至馬六甲海峽自沉。

    愛宕號:1944年10月23日在巴拉望水道被魚雷擊中,沉入海底。

    鳥海號:1944年10月25日在薩馬島被重創後,由日本籐波號驅逐艦魚雷擊沉。

    摩耶號: 1944年10月23日在巴拉望水道被擊沉。

    最上號:1944年12月24日夜,在蘇里高海峽被美軍艦載機攻擊後,失去了航行能力,由日軍曙號驅逐艦發射魚雷擊沉。

    三隈號:1942年6月7日在中途島海戰中被美海軍艦載機攻擊,引起了魚雷庫爆炸沉沒。

    鈴谷號:1944年10月25日萊特灣海戰中被美軍艦載機攻擊,引爆了魚雷,發生大爆炸後沉沒。

    熊野號:1944年11月25日在科隆灣遭到美軍艦載機攻擊,沉沒在聖塔克路茲港內。

    利根號:1945年兩次在吳軍港遭到美國艦載機的轟炸,重損坐沉。

    築摩號:1944年10月25日在薩馬島海戰中被美軍航空魚雷擊中艦尾,自沉。

  • 7 # 兵工科技

    圖注:“妙高”號重巡洋艦

    結局是大快人心的,得到了侵略者應有的下場,隨同舊日本海軍一同覆滅。

    4艘“古鷹/青葉”級重巡:“古鷹”號在瓜島海戰中被美軍艦炮擊沉;“加古”號參加完瓜島海戰回程途中遭美國潛艇魚雷攻擊沉沒;“衣笠”號在薩沃島外海被美國“企業”號航空母艦艦載機擊沉;“青葉”號於1945年在吳海軍軍港遭空襲沉沒。

    4艘“妙高”級重巡:“妙高”號於新加坡被俘後被英軍在戰後自沉於馬六甲海峽;“那智”號在馬尼拉遭美國“列剋星敦”號航母艦載機攻擊沉沒;“足柄”號於班加島北岸遭英國潛艇攻擊沉沒;“羽黑”號於培南外海被英國“波斯王”號航空母艦艦載機炸傷後,被驅逐艦發射魚雷擊沉。

    圖注:改裝成航空巡洋艦的的最上號

    4艘“高雄”級重巡:全部損失於萊特灣海戰,“高雄”號重創後,一直待在新加坡,日本投降後被英軍拖至馬六甲海峽自沉;“愛宕”號和“摩耶”直接被美國潛艇發射的魚雷擊沉;“鳥海”號被美機和驅逐艦擊傷後無法跟上編隊,被己方驅逐艦發射魚雷擊沉。

    4艘“最上”級重巡:“三隈”號在中途島海戰中先是被“最上”號撞傷,然後被美國飛行員駕機直接撞擊,引發全船大火,最後被美軍艦載機擊沉;“最上”號中途島海戰後被改裝為航空巡洋艦,在萊特灣海戰中先是被美國打擊編隊艦炮重創,引發全船大火,又被“那智”號重巡洋艦撞傷,之後又捱了美軍一記魚雷,但仍未沉沒,天亮後,美軍大批軍機來襲,傷痕累累的“最上”無法逃離,只好由己方軍艦發射魚雷擊沉;同一戰役中,“鈴谷”號也是被美軍重創後由己方驅逐艦發射魚雷擊沉;“熊野”號在菲律賓被美軍潛艇擊傷,之後於修理期間被美國美軍飛機擊沉。

    圖注:迷彩塗裝的“妙高”級重巡

    2艘“利根”級重巡:“利根”號最為大家所熟知,原因就是中途島海戰中那要命的30分鐘彈射器故障和那架有名的“利根第4號偵察機”。中途島海戰後,“利根”號又參加了日本海軍幾乎所有的大型海戰,多次受傷但仍挺到了最後,於日本投降前20天在吳海軍基地遭空襲沉沒;“築磨”號的戰鬥經歷於“利根”號差不多,但運氣稍差一些,於萊特灣海戰中遭美軍護航航母艦載機攻擊後失去動力,被己方巡洋艦發射魚雷擊沉。

  • 8 # 陳悅漫步海邊

    這個問題略有瑕疵,嚴格來說,太平洋戰爭時代日本海軍中並沒有所謂重巡洋艦這種艦種分類名詞,和美國海軍的重巡洋艦Heavy Cruiser相彷彿的,在日本海軍中稱為一等巡洋艦(按照日本海軍在條約時代以前的軍艦分類標準,排水量7000噸以上為一等巡洋艦,7000噸以下為二等巡洋艦;1931年後,參考《倫敦條約》的分類法,以主炮口徑為分類標準,155毫米以上的稱為一等巡洋艦,之下的為二等巡洋艦)。

    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海軍共有6級、18艘一等巡洋艦(其中包括實際已經達到一等巡洋艦標準,但日本海軍就是賴成二等巡洋艦的“最上”級軍艦)參戰,即所謂的十八武士。這些軍艦作為日本海軍的中堅力量,最終的結局都非常黯然,可以用非死即傷來形容。僥倖在戰爭中沒有損失的一等巡洋艦,戰後也被盟國以不同的方式摧毀,作為對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懲罰。

    日本海軍當時所擁有的6級18艘巡洋艦的大致引數和結局情況分別如下:

    “古鷹”“加古”

    (“古鷹”艦,照片攝於竣工時)

    (“加古”艦,照片攝於1930年3月)

    建造時間:“古鷹”1926年3月31日竣工;“加古”1926年7月20日竣工

    標準排水量:7950噸

    主尺度:垂線間長176.8米、寬15.9米、平均吃水5.6米

    航速:34.5節

    續航力:7000海里/14節

    武備:200毫米炮6門,8釐高角炮4門,610毫米雙聯裝魚雷發射管6座,艦載機1架

    裝甲:水線帶76毫米,裝甲甲板36毫米

    編制:616人

    二艦屬於“古鷹”型,是太平洋戰爭時,日本海軍中唯一一型大正時代建造的一等巡洋艦,原計劃作為偵查巡洋艦,後改裝為一等巡洋艦。

    “加古”1942年8月10日,在太平洋simberi島北方被美軍潛艇S-44用魚雷擊沉。

    “古鷹”在同年的10月11日參加薩沃島海戰時遭重創,12日沉沒。

    “青葉”“衣笠”

    (“青葉”,照片攝於1927年7月23日航試時)

    (“衣笠”,照片攝於1927年10月30日)

    建造時間:“青葉”1927年9月10日竣工;“衣笠”1927年9月30日竣工

    標準排水量:8300噸

    主尺度:垂線間長177.5米、寬15.8米、平均吃水5.7米

    航速:34.5節

    續航力:7000海里/14節

    武備:雙聯200毫米炮3座,12釐高角炮4門,610毫米雙聯魚雷發射管6座,艦載機1架

    裝甲厚:水線帶76毫米,裝甲甲板36毫米

    編制:632人

    本型二艦屬於“青葉”級,是“古鷹”級的改進型,戰力較“古鷹”級有所提升。

    “青葉”艦1945年7月24日在吳港和戰艦“日向”等遭美軍飛機轟炸,艦體遭重創坐沉,1946至1947年間被拆解。

    “衣笠”1942年11月14日在第三次所羅門海戰中被擊沉。

    “妙高”“那智”“足柄”“羽黑”

    (“妙高”,攝於1941年3月31日)

    (“那智”,攝於1941年)

    (“足柄”,照片攝於1937年訪問德國期間)

    (“羽黑”,1936年攝於黃海)

    建造時間:“妙高”1929年7月31日竣工;“那智”1928年11月26日竣工;“足柄”1929年8月20日竣工;“羽黑”1929年4月25日竣工

    標準排水量:11300噸

    主尺度:垂線間長192.4米、寬19米、平均吃水5.9米

    航速:35.5節

    續航力:7000海里/14節

    武備:雙聯200毫米炮5座,12釐高角炮6門,610毫米三聯魚雷發射管4座,艦載機2架,彈射器1座

    裝甲厚:水線帶102毫米,裝甲甲板36毫米

    編制:792人

    四艘軍艦並稱“妙高”級,是日本海軍第一級排水量突破萬噸的一等巡洋艦,著重強化了火力和防護。

    “妙高”存活到日本戰敗,1946年7月2日被盟軍沉海。

    “那智”1944年11月5日在菲律賓馬尼拉被美軍飛機炸沉。

    “足柄”1945年6月8日在東南亞曼卡海峽北口被英國皇家海軍潛艇Trenchant用魚雷擊沉。

    “羽黑”1945年5月16日在檳榔嶼西南方被美軍擊沉。

    “高雄”“愛宕”“摩耶”“鳥海”

    (“高雄”,攝於1937年5月10日)

    (“愛宕”,攝於1939年11月30日)

    (“摩耶”,攝於1938年10月21日)

    (“鳥海”,攝於1941年)

    建造時間:“高雄”1932年5月31日竣工;“愛宕”1932年3月30日竣工;“摩耶”1932年6月30日竣工;“鳥海”1932年6月30日竣工

    標準排水量:11350噸

    主尺度:垂線間長192.5米、寬19米、平均吃水6.1米

    航速:35.5節

    續航力:8000海里/14節

    武備:雙聯203毫米炮5座,12釐高角炮4門,610毫米雙聯魚雷發射管4座,艦載機3架,彈射器2座

    裝甲厚:水線帶127毫米,裝甲甲板36毫米

    編制:760人

    四艦並稱“高雄”級,是“妙高”級的改進型,增大了續航力。

    “高雄”存活到日本戰敗,1946年10月29日被盟軍沉海。

    “愛宕”“摩耶”1944年10月23日雷伊泰灣海戰中,被美軍潛艇Dace和Darter用魚雷擊沉。

    “鳥海”1944年10月25日在薩瑪島東方被美軍飛機炸沉。

    “最上”“三隅”“鈴谷”“熊野”

    (“最上”,攝於1935年8月24日)

    (“三隅”,攝於1939年3月)

    (舾裝中的“鈴谷”)

    (“熊野”,1939年3月28日攝於青島)

    建造時間:“最上”1935年7月28日竣工;“三隅”1935年8月29日竣工;“鈴谷”1937年10月31日竣工;“熊野”1937年10月31日竣工

    標準排水量:11192噸

    主尺度:垂線間長189米、寬18.2米、平均吃水5.5米

    航速:36.5節

    續航力:8000海里/14節

    武備:三聯155毫米炮5座,雙聯127毫米高角炮4門,610毫米三聯魚雷發射管4座,艦載機3架,彈射器2座

    裝甲厚:水線帶100毫米,裝甲甲板40毫米

    編制:930人

    四艦並稱“最上”級,是在《倫敦條約》的限制下,以輕巡洋艦的名義而暗渡陳倉建造的一等巡洋艦,為了掩人耳目,初建成時按照《條約》中關於輕巡洋艦的標準,選擇了口徑在200毫米以下的主炮。當《條約》失效後,主炮更換成了203毫米雙聯炮。

    “最上”1944年10月25日在蘇里高海峽南口被美軍飛機炸沉。

    “三隅”1942年6月7日中途島海戰後期撤退時和“最上”相撞,後被美軍飛機炸沉。

    “鈴谷”1944年10月25日在薩瑪島東方被美軍飛機炸沉。

    “熊野”1944年11月25日在呂宋島北部Dasol灣被美軍飛機炸沉。

    “利根”“築摩”

    (“利根”,攝於1939年)

    (“築摩”,攝於1941年7月)

    建造時間:“利根”1938年11月20日竣工;“築摩”1939年5月20日竣工

    標準排水量:11213噸

    主尺度:垂線間長189.1米、寬19.4米、平均吃水6.2米

    航速:35節

    續航力:8000海里/18節

    武備:雙聯203毫米炮4座,雙聯127毫米高角炮4門,610毫米三聯魚雷發射管4座,艦載機6架,彈射器2座

    裝甲厚:水線帶100毫米,裝甲甲板35毫米

    編制:874人

    二艦並稱“利根”級。最初在設計中,原本應當是“最上”級的第五、第六號軍艦,開工之前調整設計方案,取消了一座炮塔,將艦載機增加到6架,在編入航母編隊時,常充當偵查任務。

    “利根”1945年7月24日在吳港被美軍飛機轟炸重創坐沉,1947至1948年間拆解。

    “築摩”1944年10月25日在薩瑪島東方被擊沉。

  • 9 # 驍勇34

    很慘!被“美帝”一頓狂轟爛炸,最後基本上都沉到海底餵了“王八”,英國佬可能也給幹掉了一二艘。

    不過說實話,日本鬼子沒跟美英玩兒命之前,海軍實力可非同小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在二戰前夕就建造這了十八艘重量級巡洋艦:

    古鷹級。以古鷹號為首四艘。

    妙高階。以妙高號為首四艘。

    高雄級四艘,最上級四艘,最上級四艘,還有兩個超級大船利銀號為首的兩艘,加起來一共十八艘,號稱“天皇十八武士”,噸位在一萬五千噸左右。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這些大傢伙裝著一大堆小矮人在海里、島嶼間橫衝直撞,把美國英國佬的軍艦攆得嗷嗷跑。不過好日子不長,沒過幾年便被轟得七零八落。據二戰史上記載,古鷹級主艦在一次海戰中最能得瑟,最後被老美轟炸機咬住了轟,所有巨型炸彈都扔了上去,沉下去的時候上面的小人還在用槍打飛機…………

    最後,倖存的一艘,也是最倒黴的一艘在軍港裡貓了起來,還是沒能躲過一劫,被老美在家門口給轟了個稀碎。

    可想而知,這小日本偷襲珍珠港惹來了多大麻煩,要不然在亞洲得崩還多少年……

  • 10 # 紅黑聖西羅

    二戰前,日本建造出了四艘古鷹級、四艘妙高階 、四艘高雄級、四艘最上級和兩艘利根級,全部超過萬噸級的重巡洋艦,號稱“天皇十八武士”。

    但這些戰艦大多都是對海的,對空不行,導致在二戰中被美國空軍打擊的十分慘重,基本都被擊沉,只有幾個受重創,當時沒沉但回港後還是“不治而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神話中除了白娘子,還有什麼關於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