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唯夏剪輯酷
-
2 # 村頭劉鐵男
反抗命運,“若命運不公,就和它鬥到底”。從靈珠轉世到天降魔星,前後落差可不止一點點。哪吒不信宿命論,只認定“你是誰,只有自己才說了算”,憑著一腔熱血逆天改命。 反抗偏見,如果世人皆誤解,不如獨自對抗世界。面對眾人的有色眼鏡,哪吒開始獨立思考生命意義,最終完成了華麗的蛻變。 叛逆者哪吒背後隱含的真正意義是:喪氣人生,也不要失去自我。想要成為人生的主人,就需要自我覺醒。
《哪吒》被忽視的4個隱藏劇情 《哪吒》電影的背後也有更為重要的隱藏情節: 它毫不保留地展示著人性。 (以下內容含部分劇透)
1、眼見不一定為實 不論老版還是新版,哪吒一出生,似乎就註定了悲慘的命運。 但這一次,哪吒更難擺脫的,是別人的“有色眼鏡”。 小哪吒天生神力,一個不小心就容易擦槍走火,把陳塘關掀個底朝天。 雖是魔丸化身,他卻善良。 只是陳塘關的村民對這份善良,全都視而不見: 他們只相信自己看到的。 有一次,妖怪“海夜叉”偷偷潛入陳塘關。 哪吒為了證明自己能斬妖除魔,一路追打妖怪。 只不過,這水怪能夠遁入水中,化作無形,實難捉住。 哪吒捉妖,村民看在眼裡,卻是另一番景象: 他毀壞了房屋、砸破了水缸,像是在無緣由地發瘋; 水妖擄走孩子,哪吒救人,在村民眼裡又成了“哪吒搶人啦!” 小哪吒百口莫辯。 眼見不一定為實。 但遺憾的是,更多人盲目地相信自己的眼睛; 沒有看清事實的真相,就義憤填膺去“公開處刑”一個人。 陳塘關的村民,像極了被網路資訊“牽著走”的人。 眼見不一定為實,真相總在反轉。 你所看到的一切,可能是虛假的。 就像哪吒終於救下小女孩,村民卻攜棍棒來“主持正義”。 自以為正義,卻淪為幫兇。 那些道聽途說的粗淺判斷,有時傷害的是真正善良的人。
2、真正的自由,建立在規則之上 人人都向往自由,少受世俗的禁錮。 限制哪吒的,是懸於他脖頸的乾坤圈。 哪吒是魔丸體質,無法掌控自己的魔力。 一旦掙脫乾坤圈,就變得六親不認,大開殺戒。 他能掙脫乾坤圈嗎? 當然。 申公豹告訴他解除乾坤圈的辦法,他可以完全釋放自己。 但失去束縛的哪吒,無法控制法力,會失去理智乃至發狂。 陳塘關的全體村民,甚至哪吒的父母,就要慘死。 所以哪吒為了保持理智,自願帶上了乾坤圈。 在面對想要毀掉陳塘關的龍族侵襲時,原本哪吒的心願是,隨心所欲,斬妖除魔。 但現在,他有了分寸。 為了增強戰鬥力,他戴上乾坤圈的那一刻,唸叨著:再松一點。 增強戰鬥力和壓制魔力的臨界點,剛剛好。 哪吒瞬間長大,飛入雲霄,投入戰鬥。 自由,從來不是隨心所欲的放縱。 自由的另一個名字叫自律,即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 當你掌控不了內心的慾望,它只會輕易毀了你。
3、貼標籤,最大的惡意 深植於內心的偏見,是電影的核心。 從李靖夫人生下哪吒開始,村民的偏見就已經根深蒂固了。 太乙真人無奈地望向哪吒:這是魔丸轉世,留不得。 村民紛紛磕頭請願:殺了哪吒,保陳塘關平安! 所有人都視他為怪物,沒有人敢跟他接觸。 標籤一旦被貼上,就像狗皮膏藥一樣牢牢黏在身上,沒那麼容易被取下。 年幼無知的哪吒,深受偏見的刁難: 肥嘟嘟的小哪吒從府裡溜出來,只想找個夥伴一起玩。 終於有一個小娃娃主動上前,他難掩內心的激動。 就在這時,家人突然衝出來把孩子抱走。 一群半大孩子圍著哪吒,扔雞蛋的,丟垃圾的,罵他:滾回去,別出來! 陳塘關的村民,全部對小哪吒怒目而視。 他是人人喊打的“妖怪”,也是心狠手辣的惡魔。 面對一切委屈,哪吒只能默默忍受。 村民朝幼小的哪吒扔雞蛋 被貼上惡意標籤的哪吒,每天都活在痛苦裡。 對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標籤也無形之中影響著他—— 既然你們認為我是妖,那我就壞給你們看。 美國心理學家 Howard Saul Becker 認為,標籤具有導向作用—— 人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慢慢發展為跟標籤一樣的人。 在小哪吒僅有的認知裡,“妖怪”是不被認同的。 每當有人喊他“妖怪”,他會惱羞成怒,攻擊對方。 在他的生日宴上,申公豹告訴他真相: 等他3歲之時,天雷降臨,會摧毀他這個亂世大魔王。 知道真相的哪吒,深覺謊言和欺騙,認為所有人都盼著自己死。 難以抑制怒火,他擺脫了束縛,發狂時險些要奪走父親的命。 消滅偏見的唯一方法,是認清自己的內心。 哪吒得知父親願意以命換命,為自己抵擋天雷之後,終於幡然醒悟。 他決定放下別人對他的惡意,甚至拼死保護那些曾羞辱他的村民。 潛心修煉、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4、被寄託了全部的孩子,最可憐 相比哪吒的命運,敖丙懂事得讓人心疼。 哪吒在村民眼裡是怪物,但在家人和師父面前,他是需要呵護的孩子。 敖丙,連這份關愛都很難得到。 還沒出生,他就被設定了人生軌跡—— 需要在哪吒危害人間之時,像救世主一般出現,參加封神大戰。 龍族就可以擺脫在海底牢獄鎮妖的命運;申公豹可以在天尊面前邀功、得道成仙。 師父申公豹教他法術,是希望他迅速成長為最有利的工具。 每天的交流,除了師父詢問功課,就是父親苦大仇深的“洗腦”。 敖丙不被允許有私人情感和主見,只能向著父親和師傅的目標前進。 他去陳塘關之前,龍王和全族人忍痛撕下自己最堅硬的龍鱗,鑄成最堅硬的萬龍甲給他。 可這份寄託,對一個孩子來說,未免太沉重——你只有完成使命、不負眾望,才是我的好孩子。 小說《無聲告白》的封面印著一句話:“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當父母寄予孩子過度的期待,不斷壓縮孩子獨立的空間,他們的關心就會像積雪一樣不斷落下,最終壓垮孩子。 可憐的敖丙,在沉重的壓抑下,痛苦地爆發。 他最快樂的時光,是和哪吒一起在沙灘上踢毽子那個午後。 龍族對他寄託了全部希望,卻忘了,他也只是個需要陪伴的孩子。
最後,《哪吒》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部動畫片,更像是給成年人的一則啟示錄。 笑點、燃點和淚點不斷,讓人感受一個全新的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