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薩爾茨堡的魚
-
2 # 美食送達
看到這個問題沒有點進來我就知道里面的回答肯定是罵聲一片。進來後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在中國的土地上或者華人在的地方凡事提到日本人都是一片罵聲。這個是可以理解,日本人對中國曾經的所作所為是不能原諒。特別是做錯了還不知錯,還不承認更無法原諒的。
說了這麼多。還是回到這個問題上。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吃馬肉。我在插一句,在我看來日本這個奇葩的民族吃什麼都不奇怪。他們竟然還有翔宴(chishi)吃馬肉對他們來說也不奇怪了。
日本吃馬肉歷史很悠久。馬肉在日本人被認為是一種難得的健康食品,瘦多肥少,低脂肪、高蛋白。 另外,馬肉在日本古代只有貴族才能享用,但現在價格親民,一檔旅遊節目中說,在日本吃一桌“全馬宴”只需人均200元人民幣。馬產業不但有賽葉,馬油甚至有馬油洗髮水之類的。說到這裡我真的忍不了。日本人就是覺得馬肉健康還有就是日本馬產業豐富,在有一個就是吃馬肉在日本有點歷史了,是他們的傳承下來的,特別是吃生馬肉。反正這種事情在中國是不會發生的。馬這個物種在華人眼裡是有很乾的地位的,就是狗狗一樣是人們的好朋友。所以華人不會做這種殘忍的事情的。
最後強調一次,釣魚島是中國大。日本人請正視侵略中國的事實,請不要逃避南京大屠殺的事實。
-
3 # 武漢壹周
其實喜歡吃馬肉的不止是日本,包括法國,南美的部分地區;哈薩克、蒙古,以及同為遊牧民族的中亞其他國家,大家都有食用馬肉的傳統。
你肯定會很驚訝,其他國家的人吃馬肉還能接受,但為何“愛馬如命”的遊牧民族也會吃咧?其實這事很簡單,他們都有賽馬和養殖馬兩個種類,養殖的就是食用馬,目的就是拿來吃的
好了,現在題主應該有點明白了吧。至於為什麼說馬肉在世界範圍內不普及,那是因為傳統意義上的馬肉確實不好吃啊,據說,馬肉在烹煮或是煎炒時,會有泡沫產生,導致肉質酸臭,所以很多人都對其敬而遠之。
而大名鼎鼎的李時珍估計是對馬肉極為反感,所以也犯了一次錯誤,他在《本草綱目》中曾記載:“食馬肉中毒者,飲蘆菔汁,食杏仁可解。”馬肉有毒?李老闆不應該呀
好啦,再來說說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吃馬肉。
首先,日本人喜歡認死理兒,他們覺得馬肉儘管不是最美味的肉類,但營養價值卻挺高的,什麼高蛋白、低脂肪、染疫率低這些,而且還有一個關鍵的,古代日本男人都認為馬肉可以壯陽,所以當時男人去風月場所前,都要先來一頓“櫻花鍋”
所謂的“櫻花鍋”,就是馬肉刺身啦,因為而馬肉脂肪少,肉色鮮紅,看上去確實像“櫻肉”。
還有一點,雖然馬肉在加熱後會產生異味,但日本人大多用的是“冷盤”,而且日本法律規定馬肉必須零下40度冷凍至少18小時以上才能食用用。所以杜絕了這個問題的發生。
同時一貫會自我推銷的日本人還將馬肉的功效和營養價值說的天花亂墜(你可以聯想到馬油),讓你認為食用馬肉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在日本的熊本縣,有大型的食用馬養殖場,有專門的馬肉料理店,全日本的食用馬肉幾乎集中在此,所以吸引了世界各國的老饕前去“膜拜”。
你可以試試霜降馬肉、馬肥肉、馬心和馬肝組成的高階刺身拼盤,還有馬肉火鍋等各種馬肉美食,至於吃進嘴巴的口感,絕大多數人都會說和牛肉差不太多
回覆列表
馬與豬、牛、羊不同,食用馬肉的國家並多,日本是其中之一。馬肉作為肉食的普及率不高,主要因為情感因素和成本因素。
馬與犬類似,它們與人類的關係十分親密,而且在很多民族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馬的食性比較窄,因此飼養成本比牛羊都要高,儘管馬肉別具風味,但由於成本因素,人們更願意將馬匹用於其它用途而非取食。除了法國、日本、西亞、中國雲南等少數地區,馬肉在世界各地都不算主流肉食。
公元675年,日本天武天皇頒佈了“肉食禁止令”,旨在保護農耕。隨著佛教的傳入和神道教的影響,畜肉也被認為是不潔之物,因此在日本人食譜中的比例越來越低,這也是舊時日本人身材矮小的原因之一。長久以來,日本人的家畜大多隻有用於騎乘的馬和用於耕種的牛。然而,庶民有時也難抵肉食之美味,私下會暗暗拿年老受傷、無法工作的牛馬打牙祭,或偷偷從山林中獵取野豬、野鹿來食。
山民盡興之餘又惶恐遭到懲治,於是便隱晦得用一些植物給這些畜肉命名。譬如,人們把鹿肉比作楓葉,把野豬肉稱為牡丹,而把馬肉比喻成櫻花,也算有了些許心理慰藉。時至今日,馬肉在日本仍被稱為“桜肉”。新鮮的馬肉鮮豔粉嫩,油花細膩美若霜降,冠以桜花之名尤為貼切,通常食用馬肉的最佳時節也在櫻花絢爛、草長鶯飛的三四月間。不過,其實食用馬肉在日本也並沒有那麼普及。
即使在日本,能夠隨意品嚐到馬肉的地方也屈指可數,位於九州島中央的熊本縣就是其中之一。熊本曾有“武士之國”的別稱,食用馬肉的傳統要拜初代藩主加藤清正所賜。這位有著“虎加藤”外號的大武將率部在北韓被明軍圍困,糧草殆盡之時,為了固守城池不失,不得以靠殺戰馬求存,後來故事廣為流傳。隨著武士時代的沒落和肉食禁令的放開,大量棄乘馬匹在當地逐漸供人食用,這一傳統也得以保留。
提到熊本,在熊本熊還沒誕生以前,熊本縣的第一代名詞就是桜肉。人們專門培育了肉用馬種,並飼料中新增燕麥、番薯、玉米、豆粕,給桜肉帶來豐富油花和深邃口感,馬肉相當具有嚼勁,滋味清爽淡雅,不像牛羊肉那般濃郁得咄咄逼人。
提到馬肉料理,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馬刺”,因為馬不是反芻動物,所以微生物角度,生食馬肉相對牛羊更加安全。舊時人們見到馬的那話兒,驚呆羨慕之餘,也覺得吃了桜肉可以像馬兒一樣馬力十足,於是,當年吉原花柳街外也佈滿了各式各樣的馬肉店。不同於牛肉刺身的山葵+醬油組合,而是青蔥、生薑おろし(姜泥)蘸ポン酢(橘醋)來襯托其濃香的口味與清爽的口感。馬肉雖然美味又健康,但飼育成本高,所以價格也不怎麼親民。最高階的刺身用馬肉,100克在2000円左右,約合人民幣120元。換算成華人的計量習慣就是600塊錢1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