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臥松蔭

    質疑常有,而中醫不常有,常有者未必皆中醫也。但是,自信心之於中醫,卻是必不可缺的。餘嘗論中醫之“中”,乃中國之中,亦是中央之中,中心之中,能得此義,雖不百戰百勝,斯不殆矣!斯之謂中醫,如此則自信在己,不患眾不能明,何須展示?

  • 2 # 中西醫結合

    面對質疑,中醫只有全心全意把病人的病診治好!質疑的看見了自然相信了!但現目前市場上的中藥普遍不達標,只能選信得過的好的中藥飲片廠家和質量好、療效好的中成藥去治療最好!

  • 3 # 聚靈陣

    這個問題對中醫來說很困難,在今天這個社會,很多時候看一種治療法是不是管用,不是看它治不治得好病,而是看它符不符合某些標準。在這點上,中醫和西醫走的是不一樣的路,為什麼會有質疑,就是因為中醫和西醫相比,最大的問題是缺乏統一的標準,很多中診斷方法沒有辦法按照一個確定的標準來進行檢驗,中醫治病完全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人,哪怕是相同的病症,也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治療方法,沒有一個統一的公式可以套。中醫是以人為中心的,是把人當做一個平衡的整體,哪方面失衡了,就透過激發人體本身的活性把他調整回來,重新回到平衡的狀態,主要是要消除致病的因素,這是治本。而西醫以疾病為中心的,所有的檢查、化驗、治療方案都圍繞疾病展開,他們通常是把一個人的各項指標進行量化,缺什麼就補充什麼,多了就用藥物抑制或手術摘除,是消除得病的症狀,是治標。

    對中醫來說,沒有固定的治療方法就沒有辦法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沒有標準在現在的醫院就不方便管理。我們現在各醫院的檢查、檢驗、診斷的標準是按照西醫的方法確立的,這就和中醫的治療理念、方法產生了很大的衝突,也就是說現在的醫療體制對中醫是不利的。現在有些地方還有中西醫結合醫院,會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來治療疾病,中西醫的理念、方法、原理完全不一樣,我不知道拿什麼去結合,按什麼標準去結合,好像只有名字能結合。

    其次中醫是實踐性很強的技術,不是在學校學習一些課本知識就可以學的會的,類似的病症,治療的手段可以千差萬別,因人而異,沒有固定的公式可套,這就要求學醫者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驗證。中醫原來最常的傳承方式一直是一個師傅帶一個或幾個徒弟,尋醫問診,但這種方式侷限性比較大,師傅的水平決定了徒弟的水平,病人的數量、種類也決定了中醫醫師的整體素質。並且的中醫的治療理念導致中醫醫生都是大而全的,好像什麼病都能看,什麼病都不精通,不像西醫有比較精細的分科。

    其三,中醫的傳承並不完整,早期的主要經典是《黃帝內經》,《黃帝外經》因各種原因沒有流傳下來,主要是解剖學方面的內容,所以中醫在解剖學方面和西醫差距較大,中醫幾乎可以說沒有,所以在手術方面基本上就是西醫的天下。而且中醫的祝猶術也因封建迷信的原因消失了。

    其四,中醫都醫生的要求很高,沒有十幾二十幾年的積累,基本上是學不會中醫的,很多人說老中醫,老中醫,是指中醫是積累出來的。現在的人大多數沒有那個耐心,而且中醫是由內到外的,要有很高的涵養,還要有很深的中國古典文化、哲學、古文、辯證法、養生功底。沒有這些功底的中醫是無源之水。

    其五,中醫中我們吃中藥並不是吃藥裡面的成分,而是藥性,透過藥的屬性來調整人體,現在還有人研究中藥的屬性嗎?好像研究藥理、藥性的都是古人,現在也沒有人寫類似《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之類的中藥書籍,而且現在的中藥都是速生的,大棚里長的,沒有我們需要的藥性。

    第六、現行的醫療體制需要你先考證,然後才能行醫。這就導致中醫的基礎力量沒有生存的空間,中醫原來最多的傳承者是赤腳醫生,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懂得一些中草藥、針灸等中醫的治病方法,但大多數人是沒證或考不到證的。

    從以上這些因素來看,我們現在的中醫還是中醫嗎?

    中醫要重鑄以前的輝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醫要展示自信心,就要融入當今的社會,比如可以把中醫和美食結合起來,透過飲食來調節人體,配合節氣、配合食品本身的藥性,調節人體的平衡,讓人們透過吃來改善身體狀況,獲得健康,防病治病。中醫在這方面是大有可為的。

    其次要讓老百姓體會到中醫的好處,就要開展針對普通百姓中醫保健方面的宣傳及教育,因防病的好處遠大保健於治病,所以要從預防入手,開展中醫的保健方面的講座,普及和中醫相關的五禽戲、氣功、太極拳等方面的保健功法,讓普通百姓都能真正享受到中醫養生保健帶來的好處。

    要讓中醫更好地發揮治病、防病的作用,就要建立中醫自己的治病防病、檢查體系,讓懂中醫的人來管理中醫。不要看了中醫門診,還要按西醫那一套來檢查、化驗。西醫的體系既然不適合中醫,中醫就要建立自己的體系,從治病、防病,中藥的採集、加工,再到醫生的培養、理念的推廣都要有自己的體系、方法。

    現在是網路時代,網路最大的好處是資源可以共享,可以透過建立網路的共享平臺,讓中醫從業者可以很好地分享中醫的病例、治療的方法、藥方之類的資料,讓中醫執業人員可以共同學習,醫療水平能不斷提高。

    當今的社會是快節奏的,但中醫治病的過程、熬藥的過程是慢節奏的,就在這一快一慢之間,我們可以感受到生存的艱辛,健康和生命的可貴,我們之所以生病,是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行為與自然的規律產生了偏差,中醫是讓我們迴歸自然的一種手段。中醫也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璀璨明珠,它不但是一種可以治病的醫學,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讓我們活得簡單、睿智、健康。

  • 4 # 暖男i93

    我們這邊以前有幾個草醫,都是自己去採藥,對面板,跌打骨折,眼病,而且效果很好但是很多已經失傳了,國家這些年有關部門的打壓,他們小孩也都沒有學,其實中醫是在慢慢的沒落,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網路資訊時代,現在年輕人也沒有興趣學中醫,有興趣學的學到的都是被西化了的中醫。

  • 5 # 冰臺草堂

    這問題,真是!

    幹麼非要展示自信心呢,這本身就是一種不自信。

    幹怎麼著,就怎麼著了。

    個人就是這麼認為的。

    你信不信,中醫就在哪呢,不遠不近。

    屹立於世界之林5000多年了!

    還要怎麼自信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文科學生,想買個膝上型電腦。要求有攝像頭,喜歡看電影,記憶體最好大。求各位電腦高手推薦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