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hallenge42

    清明節的十二個習俗和由來:1、清明寒食

    清明是節氣,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因為清明與寒食的日子很接近,寒食節與清明節就合二為一了,寒食也成為清明的別稱,變成清明節的一個習俗,清明寒食,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2、掃墓祭祖

    清明寒食節、十月一寒衣節,每年兩度祭祖日。寒食禁火,祭奠先人,墓邊拔除雜草,掃帚掃除灰塵,擺放供品,上香燒紙,或獻上一束鮮花,或叩拜或默哀,以寄託對先人的感恩和懷念。

    3、踏青郊遊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田間地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生機勃勃、抽芽吐蕊的大好景象,也正好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清明踏青的意義就在於順應時令節氣,陽春三月,生機盎然,萬物萌生,走出房門,來到野外,感受田間地頭,山坡河谷,迎合時氣,促進身體的健康。

    4、門前插柳

    清明時節正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在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

    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可編成花環戴在頭上,也可插在門楣、屋簷上。插柳的習俗與避免疫病有關,頭戴柳枝可以擺脫毒蟲的傷害,在家門口插柳可以避免蟲疫。

    5、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活動一直延續到夏至才告結束。

    最早的鬥雞始見於春秋戰國時期。到了唐代,鬥雞成風,唐朝玄宗愛好鬥雞,因此經常會在舉行規模盛大的鬥雞比賽,特別是每年的清明節一定要聚眾鬥雞,以示天下太平。

    6、射柳

    射柳是一種比試射箭技藝的專案。將鴿子放在葫蘆籠子裡,然後將葫蘆籠子高高的掛在柳樹枝子上,射中葫蘆籠子口,鴿子就會飛出,再以鴿子飛行的高度定輸贏。

    7、放風箏

    清明節放風箏是民間一種祈福去穢的活動,古人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災病和穢氣。放風箏時,把自己所有災病和晦氣,都統統寫在風箏上,等風箏飛高了,直接剪斷風箏線,讓斷了線的風箏隨風飄逝,表示自己的疾病、晦氣都讓風箏給帶走了。

    8、蹴鞠

    蹴鞠相傳是黃帝發明的,用來軍中訓練士兵的,後來流傳於民間。明朝發展到了高峰期,高俅就是發跡於蹴鞠。蹴鞠,就是踢球。這種球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算是最早的皮球。

    9、拔河

    拔河最早始於春秋後期,用來軍中訓練士兵的,後來流傳於民間。唐玄宗曾在清明節舉行全國拔河比賽,從此,拔河成為清明習俗。

    10、植樹栽苗,

    諺語說:“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故許多人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清明前後,春光明媚,春風徐徐,春雨甘霖,春意盎然,正是民間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此時節種植樹苗、移栽花木,成活率高,成長飛快。清明植樹就成了習俗。

    11、盪鞦韆

    盪鞦韆也叫打鞦韆,是北方的一種運動。因其裝置簡單,容易學習,故而深受人們的喜愛。自漢代以後,打鞦韆鞦韆就成為清明節日踏青郊遊自娛自樂的習俗。

    12、蠶花盛會

    蠶花會也叫蠶花聖會,是南方的一種活動。每年蠶花會都是人山人海,豐富多彩,輪番上演迎蠶神、拜香凳、鬧臺閣、搖快船、踩高蹺,翹高竿、跑旱船、唱戲文、打空拳、耍龍燈等等。這些活動大多在船上進行,少部分在岸上舉行,整個活動豐富多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看待《綠皮書》裡的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