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原子實驗室
-
2 # 肯定式教養
我覺得這是你父母做的不對。
你把孩子該承擔的責任都承擔了(幫他收拾東西,準備行程),孩子對這旅行沒有參與感,責任感,他覺得這是你們的事,當然就拖拖拉拉了。
父母可以提前跟孩子溝通,商量去哪裡玩,讓孩子參與進來。確定好旅遊行程地點後,再跟孩子討論,去旅遊要準備什麼東西,讓孩子自己準備自己的東西。讓孩子對這次旅遊產生期待感。等到要出發的時候,提前告訴孩子,大概多久我們就要出發,給孩子弄個看的懂的表或計時器。孩子到點就不會拖拉了。
-
3 # 內務福家政
這種事情我覺得每位媽媽都曾經遇到過這種事情,我也不例外。
在我們工作的時候,也遇到過好多這種情況,大部分家長都會選擇大聲呵斥孩子,或者是板著臉讓孩子快點,但往往越是這種時候孩子越不願意聽你的話。
最近電視上有好多親子的綜藝節目,我都會選擇和孩子一起看,然後共同交流想法一起進步,所以可以給你一些簡單的小建議:
1.和孩子好好說話講道理。
當旅遊的東西都收拾好之後,孩子還在看電視,這個時候你應該走到他面前,告訴他大家都在等他,告訴他:“爸爸媽媽收拾這麼多行李很累,還要等你,你覺得你做的對嗎?”。如果他還是不聽,你可以給他兩個選擇,一是在家看電視,取消今天的遊玩專案,讓他好好在家看電視,二是收拾好自己的東西,馬上出發。
往往這個時候,孩子都會有一個自己的判斷,同時還會有自己的反思。
2.限定時間
孩子拖沓磨蹭,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沒有承擔後果的意識,二是時間感差。與其收拾好行李之後再叫他不如提前告訴他時間,比如說你們在還有一個行李的時候,告訴孩子,你們還有3分鐘(孩子太小就告訴孩子還有十個數字)就收拾好東西了,讓他在這段時間內整理好自己,隨時準備出發。如果在這段時間他沒有收拾好,那他就要自己抱著自己的小書包跟在最後走了。
這樣既不耽誤時間,同時也能樹立孩子的時間意識,同時給了孩子一個緩衝的時間,不至於讓孩子茫然無措。
3.有些事情需要孩子自己動手,不要凡事自己代勞。
還是拿親子游做例子,你們在收拾行李,而孩子在看電視,這樣孩子是沒有參與感的,不如多留出一些時間來,讓孩子自己收拾自己需要拿的東西,讓他整理自己的行李箱,你在旁邊看著,等他收拾好之後,你在把他沒有拿的東西透過講解的方式告訴他,一次整理他的行李箱。
-
4 # 我是天堂妹
辣媽瘦身育兒範,和你一起分享育兒智慧。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媽媽的養育方式各不相同,孩子性格、接受能力、也個有不同,所以每個孩子出現磨蹭的方式也是不同的。經研究,孩子磨蹭主要有幾種型別:力不從心型、意志薄弱型、智力欠缺型、動機缺失型、知識漏銅型。要解決孩子的磨蹭問題,就要知道根源在哪裡,看看是不是父母教育中的事物造成的。
從上面的提問中,我認為這典型是孩子動力欠缺型導致的磨蹭。內部動力就是心理學上常說的“動機”,是人們為了實現一定的目的而採取行動的內在的根本原因。有了動機人們才會願意從事某項活動,而孩子磨蹭,往往是因為孩子的內在需求和他現在需要去從事的活動不想吻合。例如孩子想玩卻不能玩、肚子餓了沒有遲到飯等,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這些都是造成孩子磨蹭的原因。同時,外在干擾因素也會造成孩子的內部動力缺失,讓孩子有理由磨蹭。例如對媽媽的批評很不服氣、明明想看電視不想出遊等等都會使得孩子對完成眼前任務的動機不足。
為什麼呢?我根據上面的問題,提出幾個點:每次陪孩子出去玩,都是爸媽在準備行程,準備行李。一家人出遊,製造親子時光,這是非常好的做法,唯一遺憾的是孩子從頭到尾都沒參與到出遊的準備工作中,孩子是非常被動地接受爸媽的出遊安排。與其說是陪孩子出去玩,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更像是被迫陪爸媽出去玩。從催促好幾次,孩子仍然看電視的行為,從側面地證明了孩子覺得看電視比出遊更有吸引力。原本很有意義的事情,卻在每次出門的時候,變得有點不愉快。
孩子磨蹭,不僅僅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實際上也是父母的問題,是家庭教育的問題。針對上述說想要解決出遊,孩子磨蹭的問題。
首先,激發孩子的內心動力,雖然孩子只有3歲,但是也已經具備了個人意識,出遊的行程,可以徵求孩子的想法或提前告訴孩子,描述行程中有什麼好玩的活動,引起孩子的興趣。
再者,明確出門的時間或時機。孩子還小,他不太懂得看時間,沒有關係,就直接告訴孩子,爸媽準備好了行李就馬上出發,你也抓緊時間收行李。
最後,讓孩子參與行李準備的過程,讓更加孩子的參與感,營造我要和爸媽一起出遊的氛圍。如果孩子還很小,可以給孩子一個小小的書包,讓孩子自己收幾樣想玩的玩具這些不太重要小物件。相信孩子會非常樂意參與其中的。說不定,孩子收拾完了,就開始吹著你快點出門呢!
特別提醒一點:0-6歲時嬰幼兒階段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孩子如果有磨蹭的習慣,到了小學階段,會逐漸暴露出做事慢慢騰騰、拖拖拉拉的問題,在某些行動上總是別人慢半拍,做一件簡單的事情也需要很長時間,總是難以及時完成各項任務。所以說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和行動力方面的好習慣很重要。
每次準備陪孩子出去玩的時候,爸爸媽媽都在準備行程,準備大包小包的行李,但孩子就在看電視,等準備好了,孩子仍然在看電視,催促了幾次才出發。孩子現在3歲多。
回覆列表
我覺得出去遊玩就是為了讓孩子開心,既然為了孩子開心,只要孩子開心就好。比如,有次帶小朋友去博物館,但早上在酒店跟小朋友一起做了個遊戲,小朋友很開心,就不想去博物館了,我們就跟小朋友在酒店完了一上午,小朋友很開心。其實小朋友對什麼博物館根本不感興趣,在小朋友的內心對好玩的與開心的定義與大人不一樣,尊重孩子,不要把大人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曾經看過育兒專家的一份文章,講述他跟孩子的日常,其中有次她帶著孩子去公園玩,但走到一個過街天橋時,孩子在臺階上上上下下,玩的很開心,她著急的對孩子說“趕緊走”,公園有好多好玩的,孩子抬頭詫異的看著她說“媽媽,我覺得臺階很好玩啊,我想在這玩”,當時媽媽並沒有強迫孩子,而是陪著孩子在臺階上上下下玩了一下午。孩子的世界不同於大人的世界,有時候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但是,如果孩子的想法是錯的,需要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