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執戟郎中

    如果單從統兵能力方面評估,曹操無疑是三國統兵能力最強。再加上平定中原的幾場大戰幾乎都是曹操親自指揮,曹操也是三國創業團隊中能力最強的。

    但如果不算主公,從魏蜀吳三方分析,則各有千秋,魏國張遼、蜀國關羽、吳國周瑜都是最厲害的。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說到張遼不得不提他一戰成名。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將士衝擊孫權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之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後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關二爺的成名作當屬斬顏良!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後擔任張遼的副先鋒,在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在整個蜀漢政權,關羽的統軍能力絕對是第一,其善用兵法,武藝高強,為世人敬仰。

    周瑜,字公瑾,三國時期東吳名將。作為孫策的發小,他協助孫策,短短六年時間,一統江東。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周瑜是赤壁之戰的總指揮,統帥的人馬只有五萬餘人,曹操的勢力又將近二十萬,最終以少勝多,可見其統軍能力非同凡響。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可知周瑜的才能之卓越。

    三國之中不乏良將,蜀漢中諸葛亮後期也是能力超群,不過陳壽在《三國志》中對其"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頗為中肯。再者吳國當中陸遜在夷陵之戰中的表現與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個表現可謂不相伯仲,但平定巴蜀的劉備和平定中原直指荊襄的曹操則不可同日而語,算起來周瑜以少勝多略勝一籌。三國時代屢屢被care,也是因為英雄人盡其才各展其志的緣故吧。

  • 2 # 野草的沉思

    三國時期統兵能力強的名將,計有曹魏張遼,司馬懿,鄧艾,東吳周瑜,陸遜,蜀漢諸葛亮,姜維等。在這些人中,綜合分析,還是以諸葛亮統軍能力最強。

    張遼以威震逍遙津而著名。

    司馬懿尅日擒孟達最出彩。

    鄧艾偷渡陰平創造奇蹟。

    周瑜以赤壁一戰名留史冊。

    陸遜火燒連營大敗蜀軍。

    姜維九伐中原耀武揚威。

    諸葛亮終生無顯赫戰績,但他自出山以來,一直統帥蜀軍作戰。赤壁協戰,收荊州,取益州,平南方,戰曹魏,鮮有敗跡。

    劉備死後,諸葛亮身為蜀漢丞相,即要治國,又要治軍。在這兩個方面,諸葛亮都卓有成效。

    夷陵慘敗後,蜀漢精銳盡失,所剩兵力十分有限。但就是利用這有限的兵力,諸葛亮平定了南方叛亂,又多次出師北伐,雖未全勝,但屢有斬獲,使弱小的蜀漢政權安如泰山。

    諸葛亮治國有方,舉世公認。其統軍作戰,人們議論不一,多有貶之者。《三國志》作者陳壽亦有微詞,以為非其所長。但統觀諸葛亮一生治軍,統軍,作戰,都十分有章法,有限的兵力,在他的指揮下,進退自如,戰守從容,從無大潰敗現象。這是非大軍事家不能做到的。

    失街亭一戰,是諸葛亮一生統軍作戰的最大敗績。其錯在用人失當。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諸葛亮畢竟不是神仙,失誤在所難免。白玉微瑕,不掩其瑜。

    在中國歷史上,坐在四輪車上指揮作戰,諸葛亮恐怕是亙古一人。羽扇綸巾,風流瀟灑,縱橫戰場,如閒庭信步。難怪詩人感嘆:"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 3 # 愛尚文史

    三國時期,統兵能力最強的名將,指明瞭是將領,那麼?曹老闆、孫策、司馬懿、諸葛亮、劉備等人,就沒有選舉權了;剩下的,個人比較看好周瑜、曹仁、張遼、陸遜四人,我認為這四人皆有大將之風,是十足的帥才;

    而這四位中,周瑜統兵能力,應該稍強於其他三位;

    周瑜、孫策從當年的第一次見面,便心心相惜,彼此傾心;孫策的發家史上,周瑜之功,功不可沒;

    由於袁術的不信任,只給孫策撥了一千多兵馬,讓他去助戰前線;而孫策的野心,並非助戰前線這麼簡單;孫策所想,是如何一舉拿下江東之地,割據一方,擺脫袁術,做一路諸侯;可是,孫策雖想,卻也無能為力,兵力嚴重不足就是硬傷,一千多兵馬,能幹啥?啥也幹不了;就在此時,遠方的周瑜,突然心有靈犀,主動帶領隊伍來助戰孫策;兩人領著五六千兵馬,由歷陽出發,渡過長江,展開了圓夢行動;周瑜作為投資人,與孫策一起分析戰略戰術,一起攻城拔寨,成功拿下江東之地,周瑜的功勞,也不容忽視;孫策曾說:“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孫策的這段評價,就是對周瑜最好的肯定;

    孫策死後,東吳的軍事,開始由周瑜一肩承擔;他以“中護軍”的身份,與張昭共掌內外大事,張昭主管內政,周瑜主管軍事,東吳的軍事,被周瑜管理得僅僅有條;

    直到袁紹兵敗,劉表投降,曹操大舉發兵赤壁;周瑜身為大都督,堅決主張對曹魏用兵;他以三萬精兵,於赤壁大敗曹魏二十餘萬大軍,堪稱中國古代史上,以少勝多之經典戰例;後又與大將曹仁對峙於南郡,雙方僵持一年之久,周瑜頂著孫權合肥兵敗的壓力,運用計謀擊敗曹仁,佔據南郡全境;

    終年三十六歲的周瑜,以最短暫的一生,成為東吳第一功臣,靠的就是超凡的軍事能力;

    吳主即皇帝位,大赦,改元黃龍。百官畢會,吳主歸功周瑜。綏遠將軍張昭舉笏欲褒讚功德,未及言,吳主曰:“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昭大慚,伏地流汗。——參考,《資治通鑑》

    周瑜的功績,就算擺到百官朝會上來討論,都是毫無爭議的第一;張昭想不服都不行;孫權曾說過“孤非周公瑾,不帝矣!”,這就是事實,沒有周瑜,就沒有孫策的江東霸業,沒有周瑜,孫權的帝業,只是一場空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加拿大工作簽證的子女簽證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