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航空界小飛俠
-
2 # 鹿丨鳴於野
與其說德國需要發展什麼樣的航母,不如說德國能夠建造什麼樣的航母。
德國18年軍費358億美元 略高於南韓 低於日本。航母戰鬥群是吞金巨獸世人皆知。雖然德國今年5月提交北約的防務預算大幅增長軍費50億歐元 但是離能夠獨立完成大型航母建設相去甚遠。與法國合建合用航母或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但這其中依舊存在法德誰承擔多少費用和技術,又享受多少使用權的分割問題。所以法德兩國航母上的“共鳴”,政治口號意味大於實際軍事價值。
再說技術上,德國的拳頭重工業產品依舊是世界上的尖端技術不假,但是已經缺乏完整的體系和組織。而且美國企業在其中涉及頗多,獨立自主性讓人質疑。
軍艦生產上德國從二戰後70多年間已經沒有生產5000噸以上軍艦的經驗。雖然德國的基礎工業條件很容易讓其具備生產大型軍艦的能力,但是具備生產潛能到轉化為實際生產效力,中間需要相當的過渡磨合。而且首次生產過程中會遇見很多不可逆的問題需要解決。
中國21世紀第一個十年以後,部分工業尖端加工技術不如德國但整體工業體系組織應該是不弱於德國的,改造一艘完成度70%的6萬噸航母,我們用了至少不低於5年的時間。德國如果想完成同等級噸位的航母建造至少也要這個時間。還是在資金不出現問題的情況下。
再說到噸位選擇,法華人的航母建造經驗是5萬噸以內的戴高樂,那麼就算同比例放大7萬噸以內是不需要太多技術結構的顛覆性修改,而且是在雙方每年軍費合量超過千億級美元的前提下,合造一艘6-7萬噸的大型航母。
相比航母本身而言,艦載機對於法德二國到沒那麼棘手 現成的就有陣風加強版 至於5代甚至6代 只要錢保證 從發動機 雷達 氣動佈局設計 到材質技術對二者都不是問題 。
所以德國未來的航母噸位區間可以給大點5-7萬噸上下。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法德兩國現有的國家體制、社會現狀下,如何讓軍費滿足航母建設需求。
-
3 # 白虎堂
今年3月份的時候,德國總理默克爾公開表示了對歐洲發展航母的支援,她認為,歐洲需要擁有這樣的武器裝備,她很樂意為此進行努力。並且,默克爾還支援馬克龍關於建立歐洲軍隊的想法,她認為歐洲如果擁有一支整體的軍隊,則意味著歐洲各國之間將不會繼續相互爭鬥了。
默克爾希望擁有怎麼樣的航空母艦?媒體報道稱,她或許看上了美國尼米茲級航母那樣的艦型。這說明默克爾的理想是很大的,在默克爾看來,歐洲可以合作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並且因為集中了多個國家的力量,因此可以考慮把航母造得更大,甚至造核動力大型航空母艦也是有可能的。
自二戰結束以來,德國因為戰敗國身份,而在武器發展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過德國仍然是一個軍備技術大國,而且現在德國經濟的發展,使得該國成為了歐洲的核心大國之一。如果德國號召其它歐洲國家建造航母,那麼德國就有機會接觸航空母艦這樣的武器。
當然,在目前看來,歐洲仍然不是一個緊密聯結的整體,英國脫歐的事情,也衝擊著整個歐盟的發展。並且,默克爾想要讓歐洲團結造航母,但英國、法國、義大利乃至西班牙,則已經擁有自己的航空母艦,或者是準航母,所以默克爾的號召,未必能夠產生積極的迴應。
一直以來歐洲都是這樣的,各個國家之間本來就有自己的利益訴求,甚至經常發生爭鬥,雖然歐盟的出現讓歐洲顯得團結一些,但問題也還是很多。默克爾或許應該首先考慮幫助馬克龍建立歐洲軍隊,之後再考慮歐洲航空母艦的事情。這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工作,德國也不能忘了自己曾經是一個戰敗國。
-
4 # 孔乙己亂彈
說到德國:“孩子沒娘、說來話長……”
德國聯邦國防軍/Bundeswehr是由陸海空、聯合後勤總部、聯合醫療部隊構成。總兵力:178.400人(2018年度)國防開支37.5億歐元(2018年度)仍然是世界30個強大的軍事力量之一。
兩德統一後的德國德國國防政策:“為實現世界政治大國服務。”
1.依靠北約組織集團防禦,維護自身安全。
2.推進歐盟一體化、建立以歐盟為中心的全歐安全。
3.力爭國際地位、維護歐洲和世界安全。
德國、是被“解除了武裝”的二戰、戰敗國……
德國的《基本法》a規定限制了德國國防發展。德國《基本法》規定:德國軍隊的活動只限於“防衛以及救援事物”!
德國的國防安全由: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俄羅斯)共同負責。
2018年在德國的外國駐軍:
英國:20700人,美國:37600人。俄羅斯(暫空缺)
作為二戰是戰敗國,德國仍然被“限制”于軍事領域發展規模……
德華人積極推動歐盟一體化建設、在國際上也一再努力……,美、英、法、俄這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恐懼“心理陰影”一時半會,揮之不去……(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視查德國國防軍部隊)
毋庸置疑,德國裝備製造業是相當發達的……(著名的主戰坦克/“豹-ll”系列坦克是名副其實的“德國戰車”)(歐洲戰鬥機/有德華人的積極參與)(空客公司生產的/A400運輸機凝聚著德華人的智慧)(德華人首先採用的/(AlP)技術的潛艇驅動技術“212A”潛艇)
不需要懷疑德國製造更先進技術的航空母艦的能力……
航空母艦是一種攻擊性武器裝備、德國受制國內《基本法》以及二戰“戰敗國”的現實、還有被“邊緣化”的俄羅斯監督著。
國際環境和某種限制/束縛、德華人無法全方位“施展拳腳”。
航空母艦是德華人……心中的夢想。
-
5 # 張風高
德國作為歐盟國家的老大!要想徹底的擺脫美華人的控制。必須得發展歐盟國家自己的航母戰艦,規模不能小於美國的(小鷹號)航母?歐盟德國也必須得發展核動力航母。不然北約歐盟也無法跟美國抗衡?也體現不出德華人經濟實力的優越性!如今德華人在有錢,也擺脫不了是美華人手下的一個附屬國家。德華人跟日本人一樣!在美華人面前永遠都沒有自主權,辦一些國際大事都得看著美華人的臉色行事。
-
6 # 東龍45
德國臨波羅的海,就自己的國家利益來說,根本就不需要航母,陸基飛機就全部控制了,德國也無大洋情結,不會造航母的,。德國曆史上從未有航母,自己的船廠沒有造航母的經驗,會不會造啊?德國沒有艦,沒有機,軍費也不寬裕,不會造航母的。默大媽只是說著玩而己。
-
7 # 戰略論
德國最早在1915年便開始計劃建造航空母艦,但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被迫中止航母的建造工作,以全力保證U艇的建造工作。尤以二戰中德國建造的“齊柏林”號航空母艦最為可惜,該艦開始建造於1936年,到1938年底時已經下水,二戰爆發時,該艦的完成度已經達到了85%,預計可於1941之前正式入役。但是德國在1940年初暫時停止了該艦的建造工作,全力支援U艇的建造,此後由於種種原因“齊柏林”航母一直沒能建成服役,最終在戰爭結束之際,德華人被迫將這艘唯一的航母自爆沉沒,這是德國距離航空母艦最近的一次。
一直以來德國都屬於一個陸上強國,保持一支強大的陸軍,這主要是因為德國絕大部分的威脅是來自於陸地而不是海洋,德國只有北部地區有一段海岸線,而且需要透過北海才能進入大西洋,德國海軍極易遭到英國和法國海軍的封鎖,而波羅的海實在太多狹窄,大部分海域都處於陸上飛機的掩護範圍之內,所以德國海軍一直都處於非常不利的態勢,即便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也不一定就能佔據優勢。一戰中德國建立了強大的公海艦隊,卻被英國艦隊封鎖在軍港之內,毫無作為,成為一支“存在艦隊”。
現在德國再次開始建造航空母艦,潛在的封鎖敵人已經消失,歐洲各國已經組成一個大聯盟,曾經的敵人法國已經成為德國盟友,英國雖然提出了歐盟,可是仍舊屬於北約的一員,這樣德國海軍便可以暢通無阻的進入大西洋了。介於德國在歐盟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有必要建立一支遠洋海軍和歐盟其他國家的海軍一起維護其海外的利益以及執行各種國際行動。從軍事上來看,德國目前的潛在敵人只有俄羅斯,德國也有必要建造航空母艦以便加強對波羅的海的控制。
立足歐盟這個大的框架內,未來德國航空母艦極有可能和其他歐盟國家的航母一起組建一支歐洲聯合艦隊前往世界各地執行任務,至少也會在波羅的海、北海、西大西洋以及地中海執行作戰任務,顯然輕型航空母艦是無法滿足上述要求的,德國至少也要建造像法國“戴高樂”號航母那樣的中型航空母艦,德國總理默克爾曾表示想擁有美國10萬噸級的“尼米茲”級超級航空母艦,不過以德國和法國現有的技術條件顯然無法短時間內將10萬噸級的超級航母建造出來。比較現實的是德國發展像法國這樣4-5萬噸的中型航母或者最多是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的6萬噸左右的航母,即便是這一級別的航母也足夠滿足德國的需求了。
-
8 # 麥田軍事觀察
德國不是一個海洋大國,對他而言大的航母是沒有必要的東棹,但是在目前情況下,德國實際為歐洲主要國家,在歐盟內部來說有著很大的發言權,處於領地地位,德國在謀求的發展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希望藉助於歐盟成為一個世界上有影響的大國。
在這種背景下,德國提出發展航母也就合情合理,這個專案將由多國歐洲來完成,德國只是參與這個專案之一,只是發起了,具體的建造絕對不是德國來負責。
德國提出的航母發展計劃,實際上是以歐盟航母的意義,不是德國一家,其他國家也將加入這一行列之中,這將大大分清德國的負擔,德國只需要參與這個專案就可以,這是一個戰略問題,而不是一個技術問題。
如果能夠集合多國參與的一個專案的話,那麼這個專案就將變成一個有非常意義的事情,可惜難點就在這裡,誰會參與呢?
回覆列表
德國有艦載機嗎?
哪個國家也不會賣給他。
既不是全球性大國,只能算區域強國,而且軍力大不如前。
也不是海洋型國家,目前連像樣的艦隊都沒有,發展軍艦都不是軍費重點投入方向,又沒有海外屬地。
答案是德國沒有發展航空母艦的能力,也沒有動力和動機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