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仁764
-
2 # 史海悠遊閭春暉
謝謝悟空邀請!題目“北宋跟遼之間的對峙究竟誰強誰弱?”中的強弱要看如何理解?如果就現代政治、社會理論範疇中的以所謂“綜合國力”來看,北宋王朝在經濟實力、人文科技上是遠遠強過遼王朝的,但具體在當時兩國政治、軍事上的對比,則又不是那麼回事。
北宋王朝自建立初期的宋太祖在位期間,即確立了“先南後北”的統一方略,對遼國採取了低調、隱忍的政治態度,這一策略總得來說實施的比較成功,北宋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了統一大業中的絕大部分。但是北漢小朝廷以及遼國得自五代後晉時期的燕雲十六州的問題,使得北宋與遼國最終還是走向了全面對抗的階段。
在宋太祖時期,宋遼間的軍事衝突還沒有直接化,而是圍繞著宋軍屢次圍攻北漢王朝時展開,遼國由於屢屢在援助北漢時遭遇損失,因此其內部爆發了由此而來的內訌,直接導致了遼世宗的被刺,和遼景宗時期對宋政策的軟化,其結果就是在宋太祖末年,北漢王朝的覆滅。
宋遼激烈對抗乃至大規模戰爭的爆發,起源於宋太宗繼位後,北宋君臣上下急於收回燕雲十六州,又自信於消滅北漢後出現的軍事力量膨脹,在這種情況下,宋廷停止了曾經與遼國方面接觸過的“贖買失地”的談判,轉而採取直接攻伐的措施。下面對宋遼間的主要戰事做一簡要介紹,對於二者間軍事力量的強弱對比和最終均勢的形成,大家可以自我判斷。
1.高粱河大戰,宋軍在有優勢兵力和有利的政治氛圍中,因宋太宗親自制定的戰略、戰術產生重大失誤,而輸掉了戰事。
2.滿城之戰、雁門之戰、瓦橋關之戰,這是高粱河大戰後,遼國乘勝攻打北宋的三次戰役,前兩次遼軍連續失利,損失不小。後一次,遼景宗親征,取得野戰勝利,但也也無法突破宋軍在關南的防線。
3.雍熙北伐,北宋王朝以空前集中的軍事力量,分三路大舉北伐,以圖徹底打垮遼軍、奪取十六州,結果卻是遭遇慘敗,幾乎由此奠定了北宋之後與遼國軍事對抗的基調由攻轉守的格局。
4.君子館和土蹬寨之戰,遼軍乘大勝餘勇,在君子館再敗宋軍,但之後在土蹬寨被宋軍擊退。
5.易州、益津關、長城口之戰,遼軍南下襲擾,在易州、益津關、長城口三次野戰中均擊敗宋軍,攻破涿州、祈州等地。
6.唐河和徐河之戰,遼軍攻打宋軍重兵屯駐的定州,在唐河被宋軍擊退,繼而在徐河地區又遭宋軍伏擊,被擊潰。
7.子河汊之戰、雄州之戰,遼國聯合黨項勒浪巍族十六府大首領馬尾等,從振武攻打府州,被府州地方軍閥折御卿部大敗於子河汊;同期,河北雄州守軍也在保衛戰中,擊退了遼軍的圍攻。
8.保州、瀛州、莫州之戰,遼軍趁北宋真宗剛剛繼位,再次南下,在保州之戰中,遼軍受挫,但在瀛州大敗宋軍,之後,宋真宗率軍親自來援,宋軍士氣高漲,在莫州擊敗遼軍一部,(此時遼軍主力已經回撤)。
9.遂城、羊山之戰,遼軍破長城南下,但因連綿陰雨,遼國騎兵集團戰鬥力大受影響,破城無力,在回撤過程至羊山時,遭到已經集中了的宋軍主力的邀擊,此役遼軍大敗,傷亡兩萬餘眾、將領陣亡達十五人。
10.望都之戰,羊山慘敗後一年,遼軍大舉報復,在梁門、保州的衝突中擊敗北宋邊軍,次年四月,遼軍數萬攻逼宋軍定州大本營邊的望都縣,由於宋軍各路間配合不力、甚有畏縮不前者,導致宋軍王繼忠部全軍覆沒。
11.唐興寨之戰、瀛州保衛戰,遼聖宗母子以大軍二十餘萬親征,在遂城唐興寨擊敗宋軍,然其後遼軍在圍攻瀛州的戰役中卻表現不佳,猛攻十餘日、傷亡三萬多人,卻始終拿不下瀛州,只好撤圍而去。
12.檀淵之盟,宋真宗親征迎敵,宋遼雙方最終陣前議和,達成檀淵之盟,北宋王朝以歲幣之賜,換得了和平以及對關南數州的保有,從此北宋與遼國之間開始了長期的和平共處的歲月。
-
3 # 坐古談今
單從北宋和遼的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看,北宋無疑是強大的。
從宋太宗時期北伐契丹的軍事過程看,遼國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情況,其軍事實力比遼國要強。但是,兩國實力的強弱,並不僅僅看“物質”更看“戰鬥意志”“自強精神”和國家體制,以及軍事指揮素養和軍事後勤調配能力。宋太宗的北伐失敗主要是軍事後勤問題。
宋太宗
(1)類似於北宋的情況並不少見,本質就是統治者只顧自己
與北宋和遼國強弱已分卻最終失敗類似,晚清時期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也是如此。如果從中國的物質、經濟、軍事潛力看,中國可以打過英國的侵略軍。但問題是:一方面中國統治者沒有“抵抗意志”;一方面軍事後勤和指揮、調運體系太差,英軍在海上來去自由,飄忽不定,造成清軍疲於應付、處處準備卻處處空虛。由此,造成我方實力虧空過大。
同理,北宋的問題就是國家在治國思想和體制上出了嚴重問題。
宋太宗的問題是自己軍事能力比較差,指揮軍隊就打輸,即使如此權力鬥爭鬥得還不錯,雖然打敗了卻趁機害死了趙德昭。
趙德昭
(2)北宋經濟發達背後的畸形,以及本質不是為了百姓而是自己統治
“花錢買和平”思維太重,為了讓文武精英達到制衡的目的,不斷地增加官職、職位、機構,造成:冗兵、冗員、冗費問題嚴重。北宋經濟之所以發展好,主要是把各種經濟領域開放給權力階層,由此,藉助權力、依靠國家資源為自己謀利,同時,也僱傭了大量的百姓,所以,其經濟發展較好。但問題是你工資發得再多、你中央財政收入再多,最終你還是“財政赤字”!
最終培養的是兩極分化以及畸形經濟,這種經濟的好並沒有拓展到有用的地方。反而因為經濟發展好,忘記了自強、尊嚴等許多東西。
-
4 # 賣女孩的小火
言簡意賅,軍事上遼強於北宋,經濟上北宋甩遼幾條街,不過就人口而言北宋人口多於遼10倍,常備軍幾百萬,而遼加起來不過百萬,之所以北宋軍事失利,主要是文官掌兵,導致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其實宋的獲勝率大於唐朝。
回覆列表
論綜合國力,北宋強,但是論軍事建設,宋雖然掌握著先進技術,但在用人選才,制度保障等方面自縛手腳了,要不然,開國沒幾年,前兩任皇帝還惦記著幽雲十六州,後面的就乾脆議和妥協就平安了,一門心思忙著藝術治國了,比如(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