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品味人生
-
2 # 愛笑的柒七
我覺得最艱難的是如何平衡愛與管教的問題。
之前《哪吒》上映的時候,網上流傳出一個段子,說我們80後的父母真難,從小被打著長大,好不容易翻身農奴做家長了,結果現在倡導科學育兒,倡導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最重要的是不能打不能罵。
可想而知那些準備在孩子面前大顯威風的家長有多憋屈。
憋屈,至少說明是愛孩子的,不論我們用不用科學的方法管教孩子,愛孩子,起碼孩子會有一個愉快的童年。不是說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麼。可見,愛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特別是生命早期,父母對孩子的愛。
13世紀時,弗雷德裡克二世曾在50個嬰兒身上做過試驗,儘管那個試驗備受質疑,但他確實證實了嬰兒對於愛這種情感的需求。弗雷德裡克想透過試驗知道如果一個嬰兒生長在無聲的世界中,長大後會說什麼語言。為了完成這個試驗專案,他安排了許多養母給孩子們洗澡和哺乳,但禁止他們愛撫、擁抱孩子,並禁止他們跟孩子說話。這個試驗徹底失敗了,因為50個嬰兒全部夭折了。
雖然這個試驗專案備受質疑,但它確確實實的說明了愛對於孩子來說是不可缺少的。
正常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這點毋庸置疑。但很多父母常常很難把握愛與管教之間的平衡。在管教孩子時會有一種約束了孩子彷彿就是不愛孩子似的錯覺。於是,很經常的,出現了一種非黑即白的狀態,要麼對孩子處處縱容溺愛,要麼嚴厲苛刻到孩子懷疑人生,很容易的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我所理解的愛與管教,並不是說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我們就不愛自己的孩子,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我們愛自己的孩子,所以才不捨得看他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也正是因為我們愛自己的孩子,我們才要管教他的行為。
但如何管教呢?
這個話題太大又太個人,每個家庭對於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有的人贊成孩子犯錯了對孩子進行懲罰,覺得懲罰會讓孩子心懷畏懼;有的人覺得懲罰孩子不好,懲罰會破壞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不論我們選擇哪種管教方法,我覺得家庭關係的基調是基礎。如果一個家庭動輒對孩子責難打罵,那麼在孩子犯錯時再進行懲罰顯然於事無補,不僅不會讓孩子有所悔悟,說不定還會適得其反,逼的孩子更加叛逆。而如果一個家庭中父母對孩子都充滿無條件的愛,平時家庭氛圍十分溫馨和諧,那即使孩子犯了錯,偶爾懲罰孩子也並不會太影響親子關係。
有的人覺得管教孩子採用什麼樣的方法還要從孩子犯錯誤的動機出發。
如果孩子僅僅是因為自身能力不夠而出錯,比如一歲半的孩子端著一玻璃杯的水,那結果90%水會灑掉,玻璃杯會打掉,這樣的行為就不用去管他,我們只要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或者父母杜絕出現這種情況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是為了挑釁父母或者因為其他任何惡劣的理由故意做出父母明令禁止的錯誤行為,那就要對他進行管教,甚至進行懲罰。
在柒七看來,任何行為,即使是錯誤的行為背後一定都有他出現的理由,孩子挑釁父母或許僅僅是因為他被父母忽略了而想要引起父母的關注,或許是他對父母的某些行為不滿而表示抗議,不論是哪種理由,我們一定要試著去理解孩子,然後再談管教。
七寶最近不知道從哪裡學了個臭毛病,那就是咬我和他爸爸,雖然目前還沒出現咬小朋友的情況,但我知道這個行為一定要堅決杜絕。因此,從他第一次出現咬人的情況開始,我就嚴令他不許再咬我們,但沒什麼用。前幾天我陪他睡覺,他突然抽過我的胳膊,啊嗚就是一口,咬的我一個激靈,一下子怒火中燒,想立刻教訓他。
但想到最近因為這個沒少教訓他,所以黑暗中我默數了5之後,開啟燈,很平靜但也很認真的問他,為什麼咬媽媽,媽媽很痛,胳膊被咬腫了(是真的腫了),很痛很痛。七寶能告訴媽媽原因嗎?
一開始七寶不肯說,後來我堅持不懈的問他,並抱著他,告訴他有什麼事情都可以跟媽媽講之後,七寶開始抽抽搭搭的說想和媽媽玩。(當時內心os,我為什麼要問呢,直接給屁股一巴掌好了,大晚上玩個P啊,手動捂臉~)
如果我當時直接訓一頓七寶,並告訴他以後不可以再咬人之後,可能七寶當時也就安靜下來睡覺了,但長遠看,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他下次在我陪伴他較少的時候還會出現這個問題。所以咬人只是表現,根本的原因在於孩子想念媽媽,想要媽媽的陪伴。
為人父母本就是一場修行,而父母之道的藝術就在於辨別孩子行為背後隱藏的真實含義。
我們愛孩子,所以對於孩子的錯誤行為要進行管教,在管教孩子時,也一定要避免和孩子出現敵對情緒,陷入權力之爭,即使是管教孩子,也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愛;但在這之前,我們先要坐穩自己父母的位置,父母在有些時候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玩伴,但最終的角色一定還是父母。
回覆列表
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透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而按照現代觀念,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於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後,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擴充套件資料在中國比較流行的家庭教育定義是三道教育,即為生之道,為人之道,為學之道。其教育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為生之道”以生命健康為核心,由生理保健(健)、心理健康(樂)、安全適應(安)等三大方面組成;“為人之道”以生命價值為核心,由生命角色(本)、人格人生(志)、處世修養(交)等三大方面組成;“為學之道”以生命智慧為核心,由學習品質(學)、綜合素養(素)、自主專長(特)等三大方面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