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多少積分

    這是黑格爾在其《美學》中提出的著名命題,表達了與康德不同的美學見解,是黑格爾的基本哲學觀點在美學上的應用。這命題的意思首先是說,美的必須是真的,是對真理的感性表達。所謂真,黑格爾稱之為理念,即事物的本質。事物的發展,事物所展示的種種現象,都不過是對內在於事物中的理念這個本質的表達。美必須是真的,只有真實地表現了事物本質,事物或作品才是美的。可見,真是美的前提。虛假的表現,不美。這是美與真的一致性。另一方面,美與真又是有區別的:美是以感性的形式表達出的理念。理念本身還不是美的,它只是作為內在的普遍本質而存在著的;理念只有直接地以感性的形式表現出來,與外在的現象達到統一時,才是美的。這時,它就不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這裡的關鍵在於,現象(感性的存在)與內在本質的統一,感性存在之所以美,在於它完滿地表達了事物的本質。比如“人”是某種直立行走的社會動物的本質規定,但是這個概念或本質自身並不美,只有具體的感性的人才有可能表現出“人”之美。按照黑格爾的觀點,一個人之所以美,就在於他體現了人的本質。從生理上說,如果一個人人模狗樣,不像個人,就不美;一隻狗長得越像狗,它的行為越是表達出了狗的本性,就越美。美是無限的、自由的。因為,美的內容雖然是特殊的和有限的,但它卻是對於無限整體的顯現,是無限整體的一個環節,也就是理念自身的實現,即自由——本質在感性形式裡實現了自身,就是自由,正如一個人的意志在外部世界中得到實現就意味著自由一樣。這有兩個方面的含義:其一,在美之中,各種對立面或矛盾達到了統一,形成了一個和諧、有機的整體,全部差異性都融合於這個整體之中。如內容與形式、無限與有限、主觀與客觀等對立的方面都達到了統一。在這一整體中各種對立被克服,從而實現了有機統一,也即實現了自由。其二,美的事物的生命力來自於理念,是由於理念對於客觀的感性事物灌注了生氣,否則事物就只能是空洞的外殼,沒有內在的生命,缺少生機,因而也就不可能是美的。由於感性事物完滿地表現了理念,與理念處於和諧統一的關係中,因此理念在感性的客觀事物中就如同回到了自己家中,所以是自由的。這是美的本質。我們常說,大眼睛漂亮,其實不盡然,有的人眼睛很大,卻給人一種空洞的感覺,這是因為缺少內在的精神,於是看起來像是兩個窟窿;有一顆豐滿而充實的心靈,眼睛才會顯得明亮和有靈性。這個靈性就來自於內在的精神或理念。因此,“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人在與物件的關係上有三種態度:認識的、實踐的和審美的。在前兩種態度中,人都是不自由的。在認識活動中,人把物件看作是獨立自存的,認識活動只是要揭示事物固有的內容,人受到物件的限制,所以不自由。在實踐活動中,人把自己的意志看作是絕對的,主觀性在這裡佔據了支配地位,事物的客觀獨立性被取消了,一切事物都被看作是有用的工具,這時,主體是自由的,但物件卻不自由。但是在審美活動中,這兩種片面性被取消,它們各自的有限性被克服,達到了全面的統一和協調。具體地說,這種美的狀態就是:在審美中,一方面,人(審美者)不把物件看作是慾望的工具,把自己的意圖強加於物件,讓它們自由地展示其自身;另一方面,審美者與物件達到了全面的統一,在這種統一中各自依然保持著自身的自由,而不是把其中的一方綜合到另一方中去。美的事物一定是完滿而協調地表達了事物的本質,由此它才是真實的,事物的本質得以實現就是自由;同時,在美的統一體中,所有各個部分都必定表達出了協調一致的必然性,而這必然性也不是直接的存在,而是隱藏在不經意的偶然性後面,也即達到了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統一;這種必然性和統一性並不限制各個部分的自由,相反,各個部分只有在這個統一體中才能夠實現自身,即只有在這個整體中才可以實現自身的本質和自由。這與生命有機體的狀況很相似:生物體是有機統一的,但構成它的各個器官都具有各自獨立的功能(保持著它們的自由),它們也只有在這個整體中才可以實現和發揮自己的功能,才能夠有生命,一旦離開有機體則會死亡,也就沒有自由可言了。於是,在美的事物中,無論是事物自身還是欣賞者,都超出了事物的相對性,上升到絕對真實的境界——美的境界。從審美者角度看,理念也可以說是他的理想,一種美的事物必定是符合了審美者的理想,或者說,合乎理想的事物才是美的。理念,作為事物的本質,是事物的標準,是完美性的標誌,因而最能表現理念(即本質)的事物也一定是美的。對於事物來說,成為合乎理念的存在,就是它們的“理想”,是它們“追求”的目標。對審美者而言,合乎理想的東西是自由的體現,在那裡他感到自由。所以,從一般意義上說,美是人的自由本質的表現和實現。人的本質是理性,而理性的本性是自由,即理性是一種自己決定自己、自己實現自身的力量。在美的狀態中,人的這種自由本性得以完全的實現。由於自由是人的心靈的需要,所以藝術美高於自然美。藝術美是感性的東西的心靈化。自然的東西是直接的、一次性的,缺少內在的精神,故而是不自由的。而在藝術作品中,人把精神灌注於物質的東西之中,使之獲得靈性,人因此把自己的心靈和本質物件化了,物質的東西成為為我的存在,也可以說藝術作品是自我在物質中的復現,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體。這樣的東西就是藝術作品。從創作者角度說,理念可以看作是他的思想,一幅作品只有完滿地表達了他的思想才是美的,也才是成功的。思想在這裡處於主導地位,只有具有思想的作品才具有生氣和魅力,因為它提供了人值得人們去理解的東西;而那些沒有思想的作品,不管形式上怎樣標新立異,都不過是些空架子而已。對於這樣的作品,人們常常覺得“看不懂”,其實這是很自然的,因為它們本來就沒有值得人們去“懂”的東西;由於沒有思想,創作者才用繁複而離奇的形式去掩蓋心靈的蒼白和匱乏。當然,思想的主導地位並不意味著概念化——這樣的作品是對思想的圖解,不過是些乾癟的概念,同樣是缺少生氣的;反之,在真正的藝術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完全不露痕跡,與感性的東西融為一體:思想與其外在的形式之間自由無礙,思想既沒有被外在形式所約束,外在形式也沒有被思想所束縛;或者說,這樣的思想恰恰需要這樣的形式,而這樣的形式正好需要這樣的思想。這就是藝術作品中的自由。這就是黑格爾的美學命題給我們的啟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天氣不好,你們還會送孩子去幼兒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