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夕陽篩月
-
2 # Zore丶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原文出自於《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這句話孟子本來的意思是,不孝有很多種表現,但以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為最大的不孝。舜在沒有稟告父母的情況下娶親,便是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
由此可見,從孟子原話來理解,所謂的“不孝有三”,其中的“三”只是一個虛數很多的意思,並不是確切的數字“三”。也就是說,孟子並沒有論述“三不孝”是哪三種情況。無後”指的是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並不是指沒有後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其中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是最大的不孝。
後漢代趙岐在《十三經注》中闡述了他個人對於孟子這段話的理解:“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將“無後為大”曲解成為: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並且將其列為第三種不孝。而後人誤以為這是孟子說的話,實質上是漢代人趙歧的個人理解。
在這裡他把不孝具體劃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曲意逢迎父母的錯誤,對父母無條件的服從,這是不孝,第二種是家中貧困,父母衰老,子女卻不是謀取官職俸祿來供養父母,這也是不孝,第三種指的就是不為家族延續後代,這也是不孝,並且是最大的不孝。這種說法與古代宗族家庭思想十分符合,所以廣為流傳。
知道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被父母逼親的小夥伴可以講解給自己父母聽,來進行反駁哦!
-
3 # 劉老六ii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般人只知其一,其餘兩不孝鮮有人知
這句話是出自《孟子》之中,是孟子所說,現在還被大多數人廣泛使用的一句古語。千百年來我們的理解都是沒有生下子嗣的,就是最大的不孝。但是其實這句話的本意是被扭曲了,無後不是沒有子嗣,而是說子女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其餘的兩個不孝是什麼呢?
除卻這一句被後人一直誤解的無後為大之外,其他的兩孝在一個漢朝文人的文章中解釋的十分清楚。“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這就是其餘兩孝的解說,在這段解說中,他認為只要一個人有其中一種表現,就是不孝。
首先,“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就是說不能一味的曲意逢迎,我們現在也有一句很俗的話,那就是一個凡事都只說你好的人,不會糾你錯,只是一味捧你的,那就不能真正的叫朋友。因為這樣做真的很可怕,這就是消磨一個人的意志的最佳辦法,就算是那個人已經犯了天大的錯,也還是一味的說好,那就是陷害。何況是親人之間,更不能做這樣的不義之事,毫無理由毫不思索就盲目的追捧與支援,就是不孝的表現之一。
第二,“家貧親老,不為祿仕”。這句話是指,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要去謀求官職,有正經的事做,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此時的父母已經年老,你還沒有謀下一官半職,這就是非常不孝的行為。其實這句話在現如今仍然適用,就是現在的“啃老族”我們都知道的,有很多人,父母花錢給他們送入學校學習知識,但是這些人畢業之後還是完全沒有一點的成就,自己找不到事業,不會賺錢,就等著依靠父母吃喝,有人說,這是社會的蛀蟲。
-
4 # 宰相不宰宰誰
首先,要搞清楚,“三”是複數,在古漢語當中是指多數,而不是具體的只表示三個。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師。飛流直下三千尺。等等。
如果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翻譯成現代漢語,其意思就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不能傳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
-
5 # 衛子萊說
另外兩種孝道分別指的是“阿意曲從,陷親人不義”和“貧賤愛老,不為官”。
眾所周知,古人有很多說法是透過自己的經歷總結出來然後流傳下來的。其中,我們常說“一切美德以孝為先”,所以每一位父母都想在未來做一個孝順子女的人。當然,這種“孝”不僅僅是對父母的好,更是對別人的好。
以前他們很重視自己香火的延續。他們以為夫妻之間沒有孩子,就相當於斷了自己的香,是不孝的表現。即三孝中,無後為大。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另外兩個。
第一個是:阿意曲從,困於相對不公。按照現在的話來說,這種人有點像“媽寶”。他聽父母的話,真的缺乏自己的主見。父母雖然是給我們生命的人,但無論他們是什麼,我們都應該毫無保留地支援他們。但是,這其實是不理智的行為。
如果父母的行為實際上是錯誤的,我們就應該自以為是,“孝順”,不去理會他們,這樣會把他們引入歧途。這樣的行為是非常錯誤的。所以前輩們也警惕這其實是一種不孝的行為,要做冷靜的分析,理性的行動,這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也是對自己成長最好的禮物。
第二個是:家貧親老,不為祿仕。這種情況意味著家庭本身很窮,有老人也有小孩,生活已經很清貧了。遇到一個孩子,你沒有能力,成績不好,什麼都不想做,就想著別人去服侍他,無疑讓生活更糟糕。所以前人提出這是不孝,他們的行為不是作為孩子的責任感和責任感,也是對父母的不尊重。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是每個人做人的最基本準則
-
6 # 啤酒小龍蝦q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對於這段話的解釋,有兩種觀點。
一種是認為“後”是後代的意思。
另一種是認為“後”是“盡後代的責任”。
另外兩個“不孝”則是:
不能事君為二不孝。
不能成為有德行的賢人君子為三不孝。
回覆列表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這是孟子原話。其一不孝為不事親(伺扶老人保護家人)二不孝為不事君(忠君王策天下)三不孝無後為大。孟子說的無後非今日大家理解的沒有子女後人的意思,而是“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用今天的話說孟子的意思是:舜娶了堯的女兒為妻,卻沒有預先告訴家鄉的父母,聽從父母的意見。這才是最大的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