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8021938244

    哲學的精華就是:一個人生活上的快樂,應該來自盡可能冀少對外來事物的依賴。

    皮克是地球上最快樂的叫花子。

    “我為什麼不快樂呢?我每天都能討到填飽肚子的食物,有時甚至還能討到一截香腸;我每天還有這座破廟可以擋風遮雨;我不為其他的人做工,我是自己的上帝。我為什麼不快樂呢?”皮克這樣回答那些羨慕他的人。

    可是有一天,皮克臉上的快樂突然丟失了。

    那是因為,一天,皮克在回破廟的路上撿到一袋金幣,準確地說是99塊金幣。

    其實撿到金幣的那個晚上,皮克是最最快樂的了。“我可以不做叫花子了,我有了99塊金幣,這夠我吃一輩子啊!99塊,哈哈!我得再數數。”皮克怕這是一個夢,甚至不敢睡覺。直到第二天太陽出來時他才相信這是真的。

    第二天,皮克很晚也沒有走出破廟,他要把這99塊金幣藏好,這真的需要費一番工夫。“這錢不能花,我得攢著。我要是擁有100塊金幣就好了。我要有100塊金幣。”從來沒有什麼理想的皮克現在開始有了理想。他還需要一塊金幣,這對一個叫花子來說,絕對是一個非常遠大的理想。

    晌午皮克才出去討飯,不!他開始討錢,一分一分的。中午他很餓,他只討了一點兒剩飯。下午,他很早就“收工”了,他得用更多的時間守著他的金幣。

    “還差97分。”晚上他反覆數著他的金幣,他開始忘記了飢餓。

    一連幾天,皮克都這樣度過。過這樣的日子皮克就再也沒有吃飽過,同時也再沒有快樂過。

    討飯越來越難。難的原因一是別人願給剩飯而不願給錢,還因為皮克用來討錢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當然也因為他不快樂了,別人也不願再施捨給他了。

    “皮克,你為什麼不快樂了?”

    “咱是叫花子,快樂個啥!”

    皮克越來越憂鬱,越來越苦悶,也越來越瘦弱了。終於有一天,皮克病倒了。這一病皮克就幾天也沒有起來。這幾天裡皮克就想著一件事:還差16分就100塊金幣了。

    “皮克,你沒有收到我的金幣!”突然,一個富商找到破廟裡生命垂危的皮克。

    “什麼?”皮克驚問。

    “皮克,你的快樂,是你的快樂救過我。三年前,我在一次買賣中賠盡了家產。我正準備自殺,我見到了快樂的你,我明白了身無分文的人也能快樂地生活。後來,我就東山再起了,賺了很多錢。那一次,我帶著99塊金幣出來遊玩,見到你,就把錢丟到了你要走的路上。可是你現在為什麼還做叫花子呢?為什麼不快樂呢?生了病為什麼不拿錢去看醫生呢?”

    “我想擁有100塊金幣。還差16分,就差16分。”

    富商從腰裡取出一塊金幣給他。皮克接過錢,把錢裝進袋子裡,然後叉全部倒出來,很細心地數——他終於有100塊金幣了,對了還有84分。

    皮克笑了,然後就昏倒了。

    這時一個遊僧路過這裡,見到昏倒的皮克,向富商問明瞭情況,便說:

    “這下,完了!”

    “怎麼了?”

    “因為他有了99塊金幣的時候,就會希望有100塊金幣。這就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貪慾,貪慾趕走了他的快樂。你要救他,你得向他索回那99塊金幣,這樣他或許有救。現在,你反倒滿足了他的慾望,重病的他就失去了支撐下去的動力。你開始時給他99塊金幣,你使世界上少了一個天使;你又給他一塊金幣,這就使世界上少了一個生命。”

    富商試了試皮克的鼻子,皮克果然什麼時候都不會再快樂了。

    人不能沒有慾望,沒有慾望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但人卻不能有貪慾,因為,貪慾是無底洞,你永遠也填不滿。對付貪慾最有效的方法是知足常樂。

    你應該明白:即使你擁有整個世界,但你一天也只能吃三餐,這是人生思悟後的一種清醒,誰真正懂得它的含義,誰就能活得輕鬆,過得自在,白天知足常樂,夜裡睡得安寧,走路感覺踏實,驀然回首時也沒有遺憾。

    物質上永不知足是一種病態,其病因多是權力、地位、金錢之類引發的。這種病態如果發展下去,就是貪得無厭,其結局是自我爆炸,自我毀滅。

    托爾斯泰說:“慾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話,蘊含著深邃的人生哲理,也是針對慾望越大,人越貪婪,人生越易致禍而言的。古往今來,被難填的欲壑所葬送的貪婪者不可計數。

    托爾斯泰還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裡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杆,只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都歸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已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就再沒起來。於是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麼大。”

    這個死者,正像《伊索寓言》裡一個故事所說:“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所擁有的財物,無論是房子、車子……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沒有一樣是屬於你自己的。那些東西不過是暫時寄託於你,有的讓你暫時使用,有的讓你暫時保管而已,到了最後,物歸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這些財富統統視為身外之物。

    卡耐基曾說:“要是我們得不到我們希望的東西,最好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們的生活。且讓我們原諒自己,學得豁達一點。根據古希臘哲學家艾皮科蒂塔的說法,哲學的精華就是:一個人生活上的快樂,應該來自盡可能減少對外來事物的依賴。羅馬政治學家及哲學家塞尼加也說‘如果你一直覺得不滿,那麼即使你擁有了整個世界,也會覺得傷心。’且讓我們記住,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我們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張床,即使是一個挖水溝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們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穩。”

    “身外物,不奢戀”是思悟後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來的豁達胸懷。誰能做到這一點,誰就會活得輕鬆,過得自在,遇事想得開,放得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起亞福瑞迪質量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