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辛茹苦,無怨無悔,這是唯- -的可行之道,這是一門門]偉大的科學,必須學會的一課,人生難題的解決方法。
2.你苦頭吃的越多,就越應該感恩,那就是造就第一流畫家的材料。一隻空胃比一隻滿胃好,一顆破碎的心比幸福要好。
3.藝術家是靠苦痛成長的,如果你捱餓,灰心,不幸,那就應該感激不盡。
4.如果飢餓和苦痛能致-一個人於死地,那麼這個人是不值得去救援的。唯有那些在他們把要講的話講完之前,不管.上帝還是魔鬼都不能弄死他的藝術家,才是屬於這個世界的藝術家。
“愛情是人生的鹽,藉助它,人們才體味出人世間的情趣。”
這是《渴望生活·梵高傳》中的一句話,我想也是人生的本質。如果說,繪畫是梵高伏脈千里的明線,那麼愛情,則是他一生明明滅滅的暗線。
故事從梵高的初戀講起。那時,他才21歲,在倫敦的古比爾美術公司上班,擔任銷售職員。他勤快,努力,是公司最優秀的職員。
這種動力來自心中愛戀。梵高愛上了房東太太的女兒烏蘇拉。烏蘇拉讓他變得隨和,並且看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他想著,如果餘生每一天,醒來都能看到烏蘇拉,與她相對而坐,共進早餐,那他就是世上最幸運的人。
當梵高向烏蘇拉表白真摯愛慕,迎來的,卻是無情拒絕與嘲諷。愛而不得,使他感到痛苦。而痛苦,讓他對外界種種變得敏感,對譁眾取寵的東西直言不諱。
愛情失敗,雖是打擊,也是契機,可以讓人審視面前的路該如何走下去。有時候,並非一下子就能認清那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被情絲纏繞,為了繼續接近心愛的姑娘,梵高當過短時間的教師。為了在精神上與烏蘇拉保持聯絡,他把痛苦視為夥伴。為了糾正自身缺點,梵高決定侍奉上帝,於是又去當福音傳教士。
各種錯誤嘗試,直到烏蘇拉結婚他才終止,然後離開倫敦,去往博里納日。
在親友協助下,梵高學習拉丁文與希臘文,準備之後去當一名鄉村牧師。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他又對自己今後從事的職業發生質疑。
對未來感到迷茫無措,是每個人年輕人都會經歷的過程。梵高也不例外。他為擇業猶豫不決,左右搖擺。最終,梵高想起一位牧師對他說過的語重心長:“無論你做什麼都會做好的。你最終一定會表現出內心的一切,而那就是你一生成就的證明。”
為了這個“一生成就的證明”,梵高去到福音傳道學校,學習了一段時間,然後去往一個貧困而悲慘的礦工村,希望給那裡的村民帶去心靈的慰藉。
在那裡,梵高把自己的食物送給飢寒之中的人們;不顧個人安危地照顧病人;為不幸者祈禱……他做著力所能及的一切,只為給貧苦村民帶去溫暖。這讓他一度認為,自己找到了最有價值的工作,尋得了人生意義。
直到有一天,梵高親眼目睹一戶礦工家裡難以想象的悽慘狀況,他不得不懷疑,自己從事的傳教士工作對這些深陷苦難中的人們到底帶去什麼實際效用,也不得不懷疑,宗教對人們現實生活的幫助。
梵高一度致力於實際工作,用自己的薪水買來食物分給他人,與他們同甘苦,共患難。但是,現實的挫敗最終讓他獲得清醒認識:世上沒有上帝,指望上帝,不過是一種託辭。
至此,已經26歲的梵高面臨的人生境遇是這樣的:“沒有工作,沒有金錢,沒有健康的身體,沒有力量,沒有思想,沒有熱情,沒有願望,沒有抱負,沒有理想,而最糟糕的是失去了賴以維繫生命的支點。”
愛情失敗,信仰塌陷,久未來信的弟弟似乎也離他而去。梵高變得一蹶不振,懷疑人生。
幸而,還有書相伴。藉助書籍,梵高重新思索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尋找能夠藉以活下去的人生目標。
有一天,梵高漫不經心地拿出紙和筆,畫下一位走路的礦工。對方身上有吸引他的某種特質,卻又說不清楚究竟是什麼。在這種一時難以表述的某種東西的吸引下,梵高回到住所,反覆描繪著人物。因為過於專注,竟然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之前的痛苦。
就在那一刻,“他突然醒悟到自己是在懷念那藝術的世界裡。”
藝術,能夠讓人忘記周遭,沉浸於唯美世界。就像畫家林風眠一句話:“美像人間一個最深情的淑女,當來人無論懷了何種悲哀的情緒時,她第一會使人得到他所願得到的那種溫情和安慰,而且毫不費力。”
逃離痛苦、追求美好,屬於人的本能。一旦重新發現藝術世界帶來的安寧與美妙感覺,梵高便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他開始將時間進行素描和臨摹,還去到礦工家裡,現場勾畫其人們的生存狀態。
畫畫這件事,讓梵高忘記了之前的不幸,還消除了內心積存的痛苦。那個時候,他依然沒有透過工作獲得經濟獨立,依靠家人接濟,這本應是件讓人羞愧的事,但他已經管不了那麼多,心思只在畫畫上。這種心無旁騖,大概是藝術家的特質,就像《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蘭德,為了畫畫,可以放棄一切,義無反顧。
在梵高最緊要的人生轉折期,也是在他感到孤立無援的時刻,最親愛的兄弟提奧出現了。
對提奧來說,梵高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只有與哥哥心靈相依,才覺得人生具有意義。從童年到長大,他一直毫無保留地信任哥哥,願意無條件支援哥哥的夢想。
當梵高提出繪畫夢想時,提奧沒有任何質疑地表示,讓哥哥按照自己意願去實行,他會提供經費,等到哥哥有能力時再償還。提奧言出必行,將這一點執行了一輩子,一直到兄弟倆去世。梵高的藝術生涯前後有十年,提奧支援了十年。對於梵高而言,沒有弟弟提奧,他就不可能取得之後的輝煌成就,世人也無緣欣賞到那些璀璨之作。
在這之前的很多年,來來去去,兜兜轉轉,嘗試過多種職業,走過很多彎路,都困於矇昧之中。
直到此刻,梵高才算找尋到生活意義——成為一個藝術家。一旦找尋到人生意義,不管前路茫茫,幾多坎坷,他都將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1.含辛茹苦,無怨無悔,這是唯- -的可行之道,這是一門門]偉大的科學,必須學會的一課,人生難題的解決方法。
2.你苦頭吃的越多,就越應該感恩,那就是造就第一流畫家的材料。一隻空胃比一隻滿胃好,一顆破碎的心比幸福要好。
3.藝術家是靠苦痛成長的,如果你捱餓,灰心,不幸,那就應該感激不盡。
4.如果飢餓和苦痛能致-一個人於死地,那麼這個人是不值得去救援的。唯有那些在他們把要講的話講完之前,不管.上帝還是魔鬼都不能弄死他的藝術家,才是屬於這個世界的藝術家。
“愛情是人生的鹽,藉助它,人們才體味出人世間的情趣。”
這是《渴望生活·梵高傳》中的一句話,我想也是人生的本質。如果說,繪畫是梵高伏脈千里的明線,那麼愛情,則是他一生明明滅滅的暗線。
故事從梵高的初戀講起。那時,他才21歲,在倫敦的古比爾美術公司上班,擔任銷售職員。他勤快,努力,是公司最優秀的職員。
這種動力來自心中愛戀。梵高愛上了房東太太的女兒烏蘇拉。烏蘇拉讓他變得隨和,並且看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他想著,如果餘生每一天,醒來都能看到烏蘇拉,與她相對而坐,共進早餐,那他就是世上最幸運的人。
當梵高向烏蘇拉表白真摯愛慕,迎來的,卻是無情拒絕與嘲諷。愛而不得,使他感到痛苦。而痛苦,讓他對外界種種變得敏感,對譁眾取寵的東西直言不諱。
愛情失敗,雖是打擊,也是契機,可以讓人審視面前的路該如何走下去。有時候,並非一下子就能認清那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被情絲纏繞,為了繼續接近心愛的姑娘,梵高當過短時間的教師。為了在精神上與烏蘇拉保持聯絡,他把痛苦視為夥伴。為了糾正自身缺點,梵高決定侍奉上帝,於是又去當福音傳教士。
各種錯誤嘗試,直到烏蘇拉結婚他才終止,然後離開倫敦,去往博里納日。
在親友協助下,梵高學習拉丁文與希臘文,準備之後去當一名鄉村牧師。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他又對自己今後從事的職業發生質疑。
對未來感到迷茫無措,是每個人年輕人都會經歷的過程。梵高也不例外。他為擇業猶豫不決,左右搖擺。最終,梵高想起一位牧師對他說過的語重心長:“無論你做什麼都會做好的。你最終一定會表現出內心的一切,而那就是你一生成就的證明。”
為了這個“一生成就的證明”,梵高去到福音傳道學校,學習了一段時間,然後去往一個貧困而悲慘的礦工村,希望給那裡的村民帶去心靈的慰藉。
在那裡,梵高把自己的食物送給飢寒之中的人們;不顧個人安危地照顧病人;為不幸者祈禱……他做著力所能及的一切,只為給貧苦村民帶去溫暖。這讓他一度認為,自己找到了最有價值的工作,尋得了人生意義。
直到有一天,梵高親眼目睹一戶礦工家裡難以想象的悽慘狀況,他不得不懷疑,自己從事的傳教士工作對這些深陷苦難中的人們到底帶去什麼實際效用,也不得不懷疑,宗教對人們現實生活的幫助。
梵高一度致力於實際工作,用自己的薪水買來食物分給他人,與他們同甘苦,共患難。但是,現實的挫敗最終讓他獲得清醒認識:世上沒有上帝,指望上帝,不過是一種託辭。
至此,已經26歲的梵高面臨的人生境遇是這樣的:“沒有工作,沒有金錢,沒有健康的身體,沒有力量,沒有思想,沒有熱情,沒有願望,沒有抱負,沒有理想,而最糟糕的是失去了賴以維繫生命的支點。”
愛情失敗,信仰塌陷,久未來信的弟弟似乎也離他而去。梵高變得一蹶不振,懷疑人生。
幸而,還有書相伴。藉助書籍,梵高重新思索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尋找能夠藉以活下去的人生目標。
有一天,梵高漫不經心地拿出紙和筆,畫下一位走路的礦工。對方身上有吸引他的某種特質,卻又說不清楚究竟是什麼。在這種一時難以表述的某種東西的吸引下,梵高回到住所,反覆描繪著人物。因為過於專注,竟然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之前的痛苦。
就在那一刻,“他突然醒悟到自己是在懷念那藝術的世界裡。”
藝術,能夠讓人忘記周遭,沉浸於唯美世界。就像畫家林風眠一句話:“美像人間一個最深情的淑女,當來人無論懷了何種悲哀的情緒時,她第一會使人得到他所願得到的那種溫情和安慰,而且毫不費力。”
逃離痛苦、追求美好,屬於人的本能。一旦重新發現藝術世界帶來的安寧與美妙感覺,梵高便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他開始將時間進行素描和臨摹,還去到礦工家裡,現場勾畫其人們的生存狀態。
畫畫這件事,讓梵高忘記了之前的不幸,還消除了內心積存的痛苦。那個時候,他依然沒有透過工作獲得經濟獨立,依靠家人接濟,這本應是件讓人羞愧的事,但他已經管不了那麼多,心思只在畫畫上。這種心無旁騖,大概是藝術家的特質,就像《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蘭德,為了畫畫,可以放棄一切,義無反顧。
在梵高最緊要的人生轉折期,也是在他感到孤立無援的時刻,最親愛的兄弟提奧出現了。
對提奧來說,梵高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只有與哥哥心靈相依,才覺得人生具有意義。從童年到長大,他一直毫無保留地信任哥哥,願意無條件支援哥哥的夢想。
當梵高提出繪畫夢想時,提奧沒有任何質疑地表示,讓哥哥按照自己意願去實行,他會提供經費,等到哥哥有能力時再償還。提奧言出必行,將這一點執行了一輩子,一直到兄弟倆去世。梵高的藝術生涯前後有十年,提奧支援了十年。對於梵高而言,沒有弟弟提奧,他就不可能取得之後的輝煌成就,世人也無緣欣賞到那些璀璨之作。
在這之前的很多年,來來去去,兜兜轉轉,嘗試過多種職業,走過很多彎路,都困於矇昧之中。
直到此刻,梵高才算找尋到生活意義——成為一個藝術家。一旦找尋到人生意義,不管前路茫茫,幾多坎坷,他都將義無反顧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