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兩個李密。
1.李密(224—287),又名虔,字令伯,蜀漢西晉間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及長,治《春秋左氏傳》,博覽多通,機警辯捷。早年曾任蜀尚書郎、大將軍主簿等職。曾多次奉命出使吳國,頗有辯才。蜀漢滅亡後,徵西將軍鄧艾聞其名,請為主簿,不就。晉武帝立太子,徵詔為太子洗馬。因祖母年老,須親自奉養,遂上《陳情表》固辭不受。及祖母卒,服喪期滿,以太子洗馬徵至洛陽。後出為溫縣令、漢中太守等職,為官耿直。因寫詩獲罪免官,卒於家。著有《述理論》十篇,不傳世。《華陽國志》、《晉書》均有李密傳。
2.李密(581—618年),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隋末瓦崗義軍首領,著名軍事家、戰略家.
李密的其先人為遼東襄平人,曾祖父李弼,為北魏司徒,賜姓徒何氏,北周時又為太師、魏國公。祖父李祖曜,為北周邢國公。父親李寬驍勇善戰,幹略過人,為隋上柱國、蒲山公,從北周至隋,數次為將,官至柱國、蒲山郡公,號為名將。所以李密家也一直住在長安。由於李密世代都是顯官,所以他的出身對他一生的經歷起了重要作用。史書稱李密“多籌算,才兼文武,志氣雄遠,常以濟物為己任”(《隋書·李密列傳》)。開皇中,李密襲父爵為蒲山公,從此“散家產,周贍親故,養客禮賢,無所愛吝”(《隋書·李密列傳》。
歷史上有兩個李密。
1.李密(224—287),又名虔,字令伯,蜀漢西晉間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及長,治《春秋左氏傳》,博覽多通,機警辯捷。早年曾任蜀尚書郎、大將軍主簿等職。曾多次奉命出使吳國,頗有辯才。蜀漢滅亡後,徵西將軍鄧艾聞其名,請為主簿,不就。晉武帝立太子,徵詔為太子洗馬。因祖母年老,須親自奉養,遂上《陳情表》固辭不受。及祖母卒,服喪期滿,以太子洗馬徵至洛陽。後出為溫縣令、漢中太守等職,為官耿直。因寫詩獲罪免官,卒於家。著有《述理論》十篇,不傳世。《華陽國志》、《晉書》均有李密傳。
2.李密(581—618年),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隋末瓦崗義軍首領,著名軍事家、戰略家.
李密的其先人為遼東襄平人,曾祖父李弼,為北魏司徒,賜姓徒何氏,北周時又為太師、魏國公。祖父李祖曜,為北周邢國公。父親李寬驍勇善戰,幹略過人,為隋上柱國、蒲山公,從北周至隋,數次為將,官至柱國、蒲山郡公,號為名將。所以李密家也一直住在長安。由於李密世代都是顯官,所以他的出身對他一生的經歷起了重要作用。史書稱李密“多籌算,才兼文武,志氣雄遠,常以濟物為己任”(《隋書·李密列傳》)。開皇中,李密襲父爵為蒲山公,從此“散家產,周贍親故,養客禮賢,無所愛吝”(《隋書·李密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