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禧伊始 過去老北京有民謠說:“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即舊曆十二月初八,系漢族的傳統節日。自佛教傳入中國後,每年臘月初八,京城各寺院都用香谷和乾果做成粥來供佛。據《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載:“十二月初八日為浴佛日,各寺觀煮粥供佛。”屆時,清帝會派王公大臣到雍和宮現場看視,煮粥時眾多喇嘛圍鍋唸經。粥成後一面供佛,一面先將粥進奉內廷,首先祀祖,然後分賜各宮及內外臣工品嚐。所以《燕京遊覽志》也有“十二月八日,賜百官果粥”的記載。民間亦爭相效仿,除供佛祀祖外,也把臘八粥作為親友間相互饋送的禮物。
御筆書福 賞賜福字是清宮裡過年的一項重要活動,按照先遠後近的順序分次完成。先是臘月初一開筆書福,清帝先到北海的闡福寺行禮,取“闡揚福德”之意,然後到重華宮用“賜福蒼生筆”書寫福字。第一張福字要掛在乾清宮正殿,其次或懸掛於宮中各殿及圓明園等皇家苑囿,或賞賜地方的將軍、督撫等人,以聯絡君臣感情。到臘月十五、二十六等日子,皇帝還要分別召集御前大臣、內廷翰林等官至重華宮和乾清宮分別賜予“福”字。屆時,皇帝親灑翰墨,書“福”字於龍箋紙上,王公大臣等依次進至案前,叩頭領賜。
封寶祭灶 封寶就是臘月二十日前後,清帝擇吉日在交泰殿舉行封寶禮,由內閣學士將象徵皇權的玉璽洗畢,皇帝拈香行禮,以求來年吉祥,然後二十五寶入匣收藏,名曰“封寶”。京內外各衙門亦照例封印,接著是歡聚暢飲,以酬一歲之勞。這也就是說:官方的春節年假正式開始了。臘月二十三祭灶,是年禧到來的訊號,老北京謂之“過小年”。童謠有唱:“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清宮亦重視此俗,並有隆重的祭祀禮儀。到時坤寧宮要設供案,供放神牌、香燭、燎爐,及跪墊等用具,並供陳黃羊一隻,各種祭品三十二種,包括關外進貢的麥芽糖,亦稱關東糖。皇帝和皇后在主管太監的引領下,分別到佛前、神前、灶神前拈香行禮。
貼春聯與上燈 老百姓過大年家家都要在街門、屋門兩邊貼上吉祥對仗的紅色春聯,最常用的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除對聯之外,還要貼門神、貼年畫和貼掛錢。所謂“掛錢”就是用紅綠色花紙刻成各種象徵吉祥如意、四季平安的圖案,過年時貼在門楣上當裝飾品。過年前清宮裡也貼春聯,但與民間又有許多不同。如封寶的前一天,翰林院官員要奉命書寫宮內各門庭的春聯進呈,因為宮廷門柱均為紅色,所以對聯用白絹子,黑字書寫,與民間用紅紙不同。另外,按慣例是臘月二十六張貼,二月初二摘除。有時皇帝也寫春聯賜王公大臣。如有一年春節,雍正帝賜漢大臣張廷玉“歲歲平安節,年年如意春”,一時朝野上下紛紛效仿。
臘月二十四在民間是所謂“掃房日”,但在宮中卻是安燈的日子。這一天乾清宮丹陛上左右各安設一座“萬壽燈”,丹陛下左右各放一座“天燈”。四座木杆上又各懸金字萬壽寶聯八幅。除夕時,皇帝至保和殿筵宴前,內務府再派員役將寶聯取下,換上五色八角圓燈,並於兩廊及甬道石欄上安燈。除夕夜,隨著營造司首領一聲“上燈”,臺階上《火樹星橋樂章》響起,紫禁城三大殿五百餘燈同時亮起。一時間悠揚清樂、燈火輝煌、宮殿巍峨、氣象萬千。
自二十四日起,清帝在宮中行走,每過一門必放爆竹一聲,意在除邪驅鬼,這在民間是沒有的。宮廷裡的年味兒日漸濃厚,從臘月十一起,重華宮的連臺戲也開始上演了,每日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民間祭祖與歲暮大祫 過去老北京人家常年供有佛龕或神像,到過年時不僅要供佛,還要祭祖。按滿洲人的習俗,祖宗的影像或牌位,要供奉在屋內西牆(西牆為尊貴方位),供桌上擺放月餅、水果及各種蒸食炒菜之類,配以香爐、紅燭等,極具尊敬之意。清帝以孝治天下,祭祖更是年禧的重頭戲。除夕前一日,清帝在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前殿舉行大祫禮,祫即合祭祖先的意思。也就是將太廟中、後殿存放的努爾哈赤高、曾、祖、父和努爾哈赤及其以下歷代帝后的牌位都請到前殿,一起受禮。大典非常隆重,不僅清帝與陪祀官員於前三日就要齋戒,而且到時,午門還要陳設皇帝的法駕鹵簿,鳴鐘鼓,皇帝乘轎出宮,文武百官齊集午門之外。典禮中,禮部和太常寺官員向神主獻太牢、太羹等祭品。皇帝在列祖列宗神位前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禮,場面莊嚴肅穆。
歡度除夕 除夕日是過年的第一個高潮,宮內外鞭炮齊鳴,到處喜氣洋洋。這一天皇帝要舉行封筆典禮,面向代天行政的御筆致敬,以謝一年之勞。從除夕封筆到元旦開筆,這期間皇帝是不能動筆的。午後,皇帝一家的團圓飯在乾清宮舉行。皇帝專用金龍大宴桌,皇后與妃嬪各分等級落座。席間幾十品美味佳餚,琳琅滿目,並有樂曲及南府承應戲等助興。先冷膳,後熱膳。進膳畢,上奶茶,繼上酒宴。酒宴畢,進果茶。果茶畢,音樂再起,后妃退席,皇帝離宴回宮。休息片刻後,皇帝又赴保和殿再賞親王大臣及年終來朝的蒙古王公等宴,席間樂曲悠揚,君臣同樂,賞賜有加。
元旦典禮 除夕夜,民間有守歲的習俗,意在元旦伊始迎接各路神仙。宮中皇帝並不守歲,但他卻比誰都要起得早。如乾隆帝在午夜時分就要起床,元旦子時,他要在養心殿舉行開筆儀式。開筆後,皇帝乘轎先到欽安殿拜真武大帝,到鬥壇祭鬥母;復至奉先殿祭祖,乾清宮等處拈香;接著到御藥房“藥王”等影像前磕頭。寅正,即凌晨四點鐘,乾隆帝乘大禮轎出乾清門,到長安左門外的“堂子”祭祀,然後到中正殿、建福宮等處拜佛。
六點半左右,乾隆帝率王公大臣等到皇太后宮行慶賀禮,給老太后拜年。辰初七點,乾隆帝先至中和殿,受內大臣、侍衛等官員行禮,然後乘輿至太和殿,接受諸王、貝勒等文武大臣及來京朝貢的蒙古王公等行慶賀禮,文武百官在太和殿廣場按品級立於御道兩側。皇帝升座,樂起百官跪,鴻臚寺主官宣讀新年賀表,奏丹陛大樂,百官行三跪九叩禮。禮畢,皇帝於殿內賜王公大臣及來華使節茶。這就是一年中為數不多的大朝禮。然後,皇帝又在乾清宮升座,分別接受后妃和皇子們的慶賀禮。禮畢,皇帝回養心殿,皇后御交泰殿,再接受妃嬪、公主、福晉等的慶賀禮。
年禧伊始 過去老北京有民謠說:“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即舊曆十二月初八,系漢族的傳統節日。自佛教傳入中國後,每年臘月初八,京城各寺院都用香谷和乾果做成粥來供佛。據《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載:“十二月初八日為浴佛日,各寺觀煮粥供佛。”屆時,清帝會派王公大臣到雍和宮現場看視,煮粥時眾多喇嘛圍鍋唸經。粥成後一面供佛,一面先將粥進奉內廷,首先祀祖,然後分賜各宮及內外臣工品嚐。所以《燕京遊覽志》也有“十二月八日,賜百官果粥”的記載。民間亦爭相效仿,除供佛祀祖外,也把臘八粥作為親友間相互饋送的禮物。
御筆書福 賞賜福字是清宮裡過年的一項重要活動,按照先遠後近的順序分次完成。先是臘月初一開筆書福,清帝先到北海的闡福寺行禮,取“闡揚福德”之意,然後到重華宮用“賜福蒼生筆”書寫福字。第一張福字要掛在乾清宮正殿,其次或懸掛於宮中各殿及圓明園等皇家苑囿,或賞賜地方的將軍、督撫等人,以聯絡君臣感情。到臘月十五、二十六等日子,皇帝還要分別召集御前大臣、內廷翰林等官至重華宮和乾清宮分別賜予“福”字。屆時,皇帝親灑翰墨,書“福”字於龍箋紙上,王公大臣等依次進至案前,叩頭領賜。
封寶祭灶 封寶就是臘月二十日前後,清帝擇吉日在交泰殿舉行封寶禮,由內閣學士將象徵皇權的玉璽洗畢,皇帝拈香行禮,以求來年吉祥,然後二十五寶入匣收藏,名曰“封寶”。京內外各衙門亦照例封印,接著是歡聚暢飲,以酬一歲之勞。這也就是說:官方的春節年假正式開始了。臘月二十三祭灶,是年禧到來的訊號,老北京謂之“過小年”。童謠有唱:“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清宮亦重視此俗,並有隆重的祭祀禮儀。到時坤寧宮要設供案,供放神牌、香燭、燎爐,及跪墊等用具,並供陳黃羊一隻,各種祭品三十二種,包括關外進貢的麥芽糖,亦稱關東糖。皇帝和皇后在主管太監的引領下,分別到佛前、神前、灶神前拈香行禮。
貼春聯與上燈 老百姓過大年家家都要在街門、屋門兩邊貼上吉祥對仗的紅色春聯,最常用的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除對聯之外,還要貼門神、貼年畫和貼掛錢。所謂“掛錢”就是用紅綠色花紙刻成各種象徵吉祥如意、四季平安的圖案,過年時貼在門楣上當裝飾品。過年前清宮裡也貼春聯,但與民間又有許多不同。如封寶的前一天,翰林院官員要奉命書寫宮內各門庭的春聯進呈,因為宮廷門柱均為紅色,所以對聯用白絹子,黑字書寫,與民間用紅紙不同。另外,按慣例是臘月二十六張貼,二月初二摘除。有時皇帝也寫春聯賜王公大臣。如有一年春節,雍正帝賜漢大臣張廷玉“歲歲平安節,年年如意春”,一時朝野上下紛紛效仿。
臘月二十四在民間是所謂“掃房日”,但在宮中卻是安燈的日子。這一天乾清宮丹陛上左右各安設一座“萬壽燈”,丹陛下左右各放一座“天燈”。四座木杆上又各懸金字萬壽寶聯八幅。除夕時,皇帝至保和殿筵宴前,內務府再派員役將寶聯取下,換上五色八角圓燈,並於兩廊及甬道石欄上安燈。除夕夜,隨著營造司首領一聲“上燈”,臺階上《火樹星橋樂章》響起,紫禁城三大殿五百餘燈同時亮起。一時間悠揚清樂、燈火輝煌、宮殿巍峨、氣象萬千。
自二十四日起,清帝在宮中行走,每過一門必放爆竹一聲,意在除邪驅鬼,這在民間是沒有的。宮廷裡的年味兒日漸濃厚,從臘月十一起,重華宮的連臺戲也開始上演了,每日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民間祭祖與歲暮大祫 過去老北京人家常年供有佛龕或神像,到過年時不僅要供佛,還要祭祖。按滿洲人的習俗,祖宗的影像或牌位,要供奉在屋內西牆(西牆為尊貴方位),供桌上擺放月餅、水果及各種蒸食炒菜之類,配以香爐、紅燭等,極具尊敬之意。清帝以孝治天下,祭祖更是年禧的重頭戲。除夕前一日,清帝在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前殿舉行大祫禮,祫即合祭祖先的意思。也就是將太廟中、後殿存放的努爾哈赤高、曾、祖、父和努爾哈赤及其以下歷代帝后的牌位都請到前殿,一起受禮。大典非常隆重,不僅清帝與陪祀官員於前三日就要齋戒,而且到時,午門還要陳設皇帝的法駕鹵簿,鳴鐘鼓,皇帝乘轎出宮,文武百官齊集午門之外。典禮中,禮部和太常寺官員向神主獻太牢、太羹等祭品。皇帝在列祖列宗神位前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禮,場面莊嚴肅穆。
歡度除夕 除夕日是過年的第一個高潮,宮內外鞭炮齊鳴,到處喜氣洋洋。這一天皇帝要舉行封筆典禮,面向代天行政的御筆致敬,以謝一年之勞。從除夕封筆到元旦開筆,這期間皇帝是不能動筆的。午後,皇帝一家的團圓飯在乾清宮舉行。皇帝專用金龍大宴桌,皇后與妃嬪各分等級落座。席間幾十品美味佳餚,琳琅滿目,並有樂曲及南府承應戲等助興。先冷膳,後熱膳。進膳畢,上奶茶,繼上酒宴。酒宴畢,進果茶。果茶畢,音樂再起,后妃退席,皇帝離宴回宮。休息片刻後,皇帝又赴保和殿再賞親王大臣及年終來朝的蒙古王公等宴,席間樂曲悠揚,君臣同樂,賞賜有加。
元旦典禮 除夕夜,民間有守歲的習俗,意在元旦伊始迎接各路神仙。宮中皇帝並不守歲,但他卻比誰都要起得早。如乾隆帝在午夜時分就要起床,元旦子時,他要在養心殿舉行開筆儀式。開筆後,皇帝乘轎先到欽安殿拜真武大帝,到鬥壇祭鬥母;復至奉先殿祭祖,乾清宮等處拈香;接著到御藥房“藥王”等影像前磕頭。寅正,即凌晨四點鐘,乾隆帝乘大禮轎出乾清門,到長安左門外的“堂子”祭祀,然後到中正殿、建福宮等處拜佛。
六點半左右,乾隆帝率王公大臣等到皇太后宮行慶賀禮,給老太后拜年。辰初七點,乾隆帝先至中和殿,受內大臣、侍衛等官員行禮,然後乘輿至太和殿,接受諸王、貝勒等文武大臣及來京朝貢的蒙古王公等行慶賀禮,文武百官在太和殿廣場按品級立於御道兩側。皇帝升座,樂起百官跪,鴻臚寺主官宣讀新年賀表,奏丹陛大樂,百官行三跪九叩禮。禮畢,皇帝於殿內賜王公大臣及來華使節茶。這就是一年中為數不多的大朝禮。然後,皇帝又在乾清宮升座,分別接受后妃和皇子們的慶賀禮。禮畢,皇帝回養心殿,皇后御交泰殿,再接受妃嬪、公主、福晉等的慶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