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榮毅仁:曾被陳毅副總理譽為“紅色資本家”。1979年創辦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開創了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視窗。1986年底,被美國《幸福》半月刊評為世界50名知名企業家之一,是建國後國內企業家躋身世界知名企業家行列的第一人
2、柳傳志:聯想的締造者和精神領袖。他40歲下海,將聯想從一個院辦企業發展成為橫跨PC、IT服務、風投、地產等幾大領域,年收入超過100億美元旗艦型企業集團
3、王石:一個引領著萬科走過20餘年持續增長之路的人,一個堪稱中國地產界的“教父”的人。王石精明、叛逆、外向、果斷;他說話熱情洋溢又充滿機智,語感極佳,經常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4、李嘉誠:香港著名的塑膠商、房地產鉅商,傑出的企業家。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他已捐出28億用於資助香港和內地的教育事業,興建醫院和敬老院。
5、劉永好:白手起家,依靠激情和頭腦,快速造就了一個橫闊多領域的大型農業企業。創業幾十年,他始終專注農業。新希望涉足金融地產等領域,最終都服務於他建立世界級農牧業龍頭的目標
6、張瑞敏:20多年時間,張瑞敏披尖執銳,將一家瀕臨倒閉的冰箱廠塑造成了國際著名家電企業。海爾的成功,是張瑞敏經營管理能力的巨大成功。海爾模式被無數企業爭相效仿。
7、任正非:當思科正在接受全球傳媒和資本市場的廣泛讚譽和頂禮膜拜之時,它卻不得不為一家來自中國的企業頭疼不已。這家企業就是華為,而它的帶頭人原來是解放軍的一名團級幹部——帶有軍人作風的任正非。
8、董明珠:專注於空調行業不動搖,對於精品產品的苛刻要求,她言:沒有精品的企業是醜陋的。她撇開國美,自創銷售渠道。
9、王永慶:他是一個小學畢業生,在極其艱苦的歲月,他是一個小米店的學徒,不滿足自己的現狀,從父親借來200元開辦一個小米店,他的創業就開始了,到他創辦的企業進入“世界企業50強”的企業,是中國和臺灣唯一一家進入世界50強的大企業,只有小學文化的他,卻創造出一套科學用人之道,其中最為精闢的就是“壓力管理”和“獎勵管理”兩套方法。
10、馬雲: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和執行長。馬雲創立的阿里巴巴被國內外媒體、矽谷和國外風險投資家譽為與比肩的五大網際網路商務流派代表之一。它的成立推動了中國商業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為中小企業創造了無限機會,“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1、榮毅仁:曾被陳毅副總理譽為“紅色資本家”。1979年創辦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開創了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視窗。1986年底,被美國《幸福》半月刊評為世界50名知名企業家之一,是建國後國內企業家躋身世界知名企業家行列的第一人
2、柳傳志:聯想的締造者和精神領袖。他40歲下海,將聯想從一個院辦企業發展成為橫跨PC、IT服務、風投、地產等幾大領域,年收入超過100億美元旗艦型企業集團
3、王石:一個引領著萬科走過20餘年持續增長之路的人,一個堪稱中國地產界的“教父”的人。王石精明、叛逆、外向、果斷;他說話熱情洋溢又充滿機智,語感極佳,經常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4、李嘉誠:香港著名的塑膠商、房地產鉅商,傑出的企業家。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他已捐出28億用於資助香港和內地的教育事業,興建醫院和敬老院。
5、劉永好:白手起家,依靠激情和頭腦,快速造就了一個橫闊多領域的大型農業企業。創業幾十年,他始終專注農業。新希望涉足金融地產等領域,最終都服務於他建立世界級農牧業龍頭的目標
6、張瑞敏:20多年時間,張瑞敏披尖執銳,將一家瀕臨倒閉的冰箱廠塑造成了國際著名家電企業。海爾的成功,是張瑞敏經營管理能力的巨大成功。海爾模式被無數企業爭相效仿。
7、任正非:當思科正在接受全球傳媒和資本市場的廣泛讚譽和頂禮膜拜之時,它卻不得不為一家來自中國的企業頭疼不已。這家企業就是華為,而它的帶頭人原來是解放軍的一名團級幹部——帶有軍人作風的任正非。
8、董明珠:專注於空調行業不動搖,對於精品產品的苛刻要求,她言:沒有精品的企業是醜陋的。她撇開國美,自創銷售渠道。
9、王永慶:他是一個小學畢業生,在極其艱苦的歲月,他是一個小米店的學徒,不滿足自己的現狀,從父親借來200元開辦一個小米店,他的創業就開始了,到他創辦的企業進入“世界企業50強”的企業,是中國和臺灣唯一一家進入世界50強的大企業,只有小學文化的他,卻創造出一套科學用人之道,其中最為精闢的就是“壓力管理”和“獎勵管理”兩套方法。
10、馬雲: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和執行長。馬雲創立的阿里巴巴被國內外媒體、矽谷和國外風險投資家譽為與比肩的五大網際網路商務流派代表之一。它的成立推動了中國商業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為中小企業創造了無限機會,“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