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QQ空間使用者8304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這句話作何解?我以為這裡講的君子與小人,應該說的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關係。德者仁義也,象徵乾卦,主剛健統帥。土者篤厚誠信也,象徵坤卦,主柔順裝載。全句大意是:統治者要保持仁義,被統治者要保持篤厚柔順;統治者以仁義主政,就會取得被統治者的隨順和擁戴。

  • 2 # 吾語之

    “土”字在此當解為“居”。“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三國時何晏著《論語註疏》:“懷,安也。君子執德不移,是安於仁德。小人只能求安,因為難於遷徙,所以是安於土。”懷土,即是“安居”。這裡要先說明,孔子說的“君子”和“小人”不是指道德高下,而是指地位高下。君子是指士大夫,小人是指民眾。也就是說,統治者只要執德不移,民眾就能獲得安居。

    再看《論語》原文:“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懷德、懷刑是以仁德治國,民眾就能懷土、懷恵。懷刑,即執法不移,講求公平。懷惠,即安於恩惠而無民怨。

    至於為什麼很多人理解“懷”為“懷念”?這是因為朱熹著《論語集註》:“懷,思念也。”而且把君子和小人的區別理解為道德高下之別。朱熹處於宋代,那時君子與小人已經專屬道德領域了,所以朱熹會認為:“懷,思念也。懷德,謂存其固有之善。懷土,謂溺其所處之安。懷刑,謂畏法。懷惠,謂貪利。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間而已。”這就曲解了孔子之意,且把做為前提的統治者“懷德”“懷刑”與作為結果的民眾“懷土”“懷惠”相對立。由於朱熹的影響力,且後世以其註解作為科舉正典,所以導致以訛傳訛,而不去看何晏的《論語註疏》。

    其實《論語》中有很多這樣句型,很多人作為並列句來理解。要知道,古人講話常常省略“如果”和“則”,往往第一句是前提條件,第二句是結果。如今也有這樣的省略,比如:“你不來,我不去。”

  • 3 # 浮木盲龜

    首先不要把君子和小人對立起來,君子指牧人,小人是被牧的人、普通人,兩者相互依存。其次放開視野理解“土、惠”,“德、刑”。土和惠要合起看,不能分割,土即土地,惠即土地的孳息,因為古代土地是最主要的資本,可以等價於資本,現在範圍擴大了,土和惠用現代人的理解就是資本和利息,就是經濟、市場。最後講“德、刑”,兩者同樣不能分割理解,德乃天德、刑乃天刑,非君子之德、君子之刑,用當代人的說法即是宗教和誡令(以誡令為基礎的律法)。

    “德、刑”對應的概念為“仁”:【“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苟志於仁矣,無惡也。”】用現代語言是遵守教規、法律的人是“仁”。而“土、惠”對應的概念是“富貴貧賤”,【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也沒有辦法去解決貧富差距,只是說“不處”“不去”,要強調的是孔子沒有說要均貧富。

    其實孔子是個很現實的人,他的“仁”就是人人守約守法罷了、而已,並沒有什麼高大上的東西,對於貧富,他也以一句“朝聞道夕死可矣”糊弄過去。里仁,大家都守約守法,關鍵是外部良好的社會環境,個人修養那是旁門小道,孟母三遷正是孔子觀念的具體化。

    當然,孔子是聖人不代表他的觀點就是真理,個人修養和外部環境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古老話題,有興趣可以看電影《小丑》,看看當代人如何理解這個難題。

  • 4 # 峽里人事1

    “燕園四老”之一的張中行先生,曾就”文言”做過通俗易懂的詮釋。看過張中行先生的詮釋,我的理解是:在沒有紙張的古代,先人用竹片或木板記錄文字,以成竹簡或木牘,再用皮繩穿起來以成“卷”……

    由於書寫、閱讀、搬動、運輸之不便,不得已演化出了不同於口語的專門用於書寫的文字語言,此即“文言”。

    受限於文字表達,古文尤其先秦文言文裡,富含比喻、曲喻、暗喻等等。

    現代漢語,對文言有承繼,但就字面含義而言,卻與文言不完全相同。如是,今人閱讀尤其先秦文言,不得不時時謹慎——切莫用現代漢語思維去望字生意或望文生義。

    回到主題。

    孔子“述而不作”,只給後世留下過一部由其主要根據“魯國史”編撰的《春秋》。由於《春秋》“一字見褒貶”,為避免後世人誤解其義,左丘明撰寫了被後世人稱之為《春秋》之羽翮的《左傳》。

    至於《論語》,據說是孔門學子記錄下來的孔子之語言,卻無同時代人為之作啥羽翮。按體裁論,《論語》當屬“語錄”。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按我的理解,這段話比較準確的含義,應當是:

    君子重道德操守,

    小人重物質財富;

    君子重製度規則,

    小人重利益恩惠。

  • 5 # 風雲I說

    1,位置不同,思想不同

    孔子說出的這句話,還是帶有一些鮮明的對比思想存在的,君子所處的位置多為中產階級以上,物質生活或者知識文化要高於普通老百姓的,因此心懷道德和仁義有時候也是職責所在,或者是處於那個位置上面,就需要有這樣的思考覺悟。

    2,古代的階級思想

    古代的階級思想是比較嚴重的,這句話或多或少的也存在,為什麼小人一定會懷土呢?難道君子全部都是懷德的嗎?所以不是絕對的,有時候生活在市井的人反而會更加的有仁有德,而一些表面上看起來像君子,內心則黑暗的不得了,所以不能全部的下定論,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行的。何況哲學上面講,人的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好的思想和所處的階級沒有多大關係的。

    當我們職場不得志情場失意的時候,生活處於人生低谷的時候,要記得心存善良和希望,不要放棄努力和道德修養;當我們否極泰來收穫成功,事業家庭都幸福美滿的時候,學會博愛和奉獻回饋社會,這樣也算是昇華了孔老夫子的這句名言了。

    以上就是我對“君子懷德,小人懷土”的完整看法和理解了,希望對題主以及大家有幫助。

  • 6 # 老祖宗的智慧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中,土的意思是:①皇天后土,②土地,引申為私】

    君子和小人是相對的。但是,這裡面的小人不是大家一般意義上理解的貶義的小人。

    這裡的小人,指的是一般的勞苦百姓。

    在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中,懷的意思不是懷念想念的意思,而是牽掛的意思。

    第一解:皇天后土

    皇天后土,指的是天與地。

    古時人們認為,天與地是萬物的主宰,先天而後地。這與《易經》或《道德經》的宇宙觀念是一致的。

    這裡的德,指的是天德與地德。

    天德是什麼?天德指的是不以人為影響的宇宙自然規律。例如陰晴圓缺,黃道執行等自然之道。

    那麼,對於君子來說,這些天德,沒有辦法改變,只有去適應。適應什麼?包括大到統治臣民,小到土地耕種,無一不以天道天德為準。

    地德又是什麼?地德是地道的德行。主要是中國儒家的那一套理論。

    因此,君子牽掛的是天德,小人牽掛的是地德。

    而且,君子深深地知道天德對地德的影響,小人只知遵守地德就可以了。

    第二解:土地

    這一點非常好理解,尤其對於中國幾千年的農耕社會而言。

    土地對於廣大的耕種者來講,土地意味著什麼?土地意味著生命。

    因此,小人牽掛土地,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著失去了生命。

    這裡的土地,引申的意思就是私的意思。

    不能簡單地說,君子就是為了“公”,小人就是為了“私”。

    社會的地位不同,造就著思考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方向。所以,並不是說小人牽掛土地,牽掛“私”就是錯誤的。

    【憂國憂民,上升到君子的高度是好的,對於小人來說,有的時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 7 # 雷聲雨聲風聲

    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歷史上的大家解讀的爭議還是比較多的。主要還在對君子、小人,懷,土,刑的理解上。

    君子和小人歷來有兩種主流的認識。一種是說君子是有地的人,小人是平民;另一種是說君子是有道德修養的人,小人當然是不道德的人了。

    懷字說文解字是思念,想之意,這也是歷來普遍的意思。我認為懷字應該是把什麼抱在懷裡,其實就是心中裝的是什麼什麼比較形象。

    徳當然是今天所說的道德,正義的品德。

    土本意是土地,有些大儒認為是故鄉,鄉情,有些認為是土地本身,有些認為過去的財富就是土地,所有財富都從土地中來,按今天的理解土就是財富。我個人認為從句子整體理解土地就是財富。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翻譯成今天的話就是:君子心裡裝著的是(怎麼提高)道德,小人心裡裝的是(怎麼獲得)財富。

  • 8 # 巴山夜雨涮鍋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這裡是在對比君子和小人的言行、價值觀。其中前兩句是在選擇居住的地方,後兩句則是在選擇追求的目標。

    這裡的德,是指道德,也指有道德的人。意思是君子選擇居住地方,主要看周圍有沒有道德高尚的人,可以有助於自己修身養性,提高素質。這裡的土,與德相對,則是指某處土地及其可能帶來的一些好處,例如獲得經濟收入、官職提升或人脈的擴充套件等。整句話意思就是說君子選擇住處主要是親近有德行的人(而不管這塊地方本身有沒有什麼實質利益),而小人則主要選擇能給自己帶來升官發財等好處的地方。有點君子求義,小人求利的味道。

    而後兩句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意思差不多。這裡的刑是法則、準則、禮儀規範的意思,而惠就是實惠。大義是君子做事主要看是否符合禮儀規範,小人則奔著實惠。

  • 9 # 本然堂講席

    樓主好!你可能匆忙,解讀的兩對句不夠精確。補充幾句,供參考。

    【1,字面含義辨析】

    因“兩對四句”的含義和句法有對比性矛盾關係,故解讀表面意思時,儘可能遵循這個邏輯,才是較準確的。如“君子和小人”的對比,以儒家思想的人性標準為據,公心者為“君子”,私心者為“小人”;“德和土”的對比也同理,公而義叫“德”,私而貪叫“土”;“刑和惠”的對比也如此,公平守制叫“刑”,唯己苟利叫“惠”。至於多個“懷”,指內外的修養,引申義是“反省”。

    另外,在古漢語裡,“土”是多義詞,於此處最合適的含義是“立足之地”,引申義是“私”,與“德”的屬性“公”相對,所以如此解讀更貼切些。若解為“鄉土”,則生硬且與“德”的對立義相距太大。其他的解讀也近似,必須緊扣對立性理解,是最穩妥的。

    兩對句連起來的大意為:立志作君子者應時常向內反省自己的品位,是否符合人性的“公義”標準,而不能相反的去違背,變成“只為己”的鄙夷小人。同理,也時常向外反省自己的身行,是否符合人性的“仁正”標準,而不能相反的去違背,變成“只為私”的貪營小人。如此永恆的“內修心,外修行”,才能成聖賢。

    【2,兩個對句的思想性和關聯性】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專指人性差別,體現的是孔子人性論之“修心”主張;“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專指人行差別,體現的是孔子人性論之“修身”主張,這是二者的思想統一性。

    “德與土、刑與惠”的矛盾性都反映的是孔子人性論之“價值觀”,這是二者的思想關聯性。

    人以“性”為別,合乎孔子人性論主張的是“君子”,反之是“小人”。可見,此處的“君子和小人”並無一律,是能相互轉化的、動態的;不指某個具體人,而是抽象的教育準則。換言之,“君子和小人”是教育學人反省自己的鏡子,不確指某某人。這也說明,深究起來,兩個對句的義理其實能合為兩句話,意思是互在和交叉的,完全相通,這是二者的隱義差別。

    【3,孔子如此定義人性差異的理由】

    如上所言,兩對句是教語,只供學人反思之用,並不外指某人,即“君子和小人”的確切義指學人的“君子之心和小人之心”,也是“正念和邪念”的意思。此時,兩對句等價於“正而悟德悟刑,邪而迷土迷惠”。看到這個深度,自然看清兩對句還在講儒家的“反省法”,內容就是心性的態度,此意思可概括在孔子畢生追求的“思無邪”三字總目標裡,共同構成儒家思想的“入世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實際上,孔子在此將抽象的“人性論”巧妙等義為具體的“正邪論”,是潛移默化的微言大教,非常高明。

    【4,容易誤解之處】

    一般主要有三個:(1)離開人性標準解讀“君子和小人”的概念,將破壞孔子“有教無類”的平等性教義。(2)把“德”解讀為道家《道德經》的“德”,其實二者略有區別,將導致對儒道兩家思想的混談。(3)看不清兩對句的側重性,也就看不全孔子的完整用意。

  • 10 # 唐言唐語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這是《大學》裡的一句話,大意就是“君子最為注重的就是修養德行:有德行才會被人們擁護追隨,被人們擁護追隨才能固守土地,有了土地才會產生財富,財富只有在德行的支配下才會發揮最大的作用。要清醒地認識到:德是根本,財富只是枝末、是德行的附屬品。假如本末倒置——把根本的當成了細枝末節的東西,而把末梢當成了根本,就會和人們去爭奪利益。這樣的話雖然聚斂了財富,卻會使民心散盡。在民心散盡的情勢下,卻擁有大量的財富是非常危險的;只有散財於民,才能使民眾凝聚一心。就好比一個人總是不講道理,別人就會用不講道理的方式予以回敬;依靠歪門邪道得來的財富,也會因為同樣的原因而消失殆盡。

    大王亶父早先居住在邠地,狄人常來侵擾擄掠,為了求得安寧便供奉獸皮和布帛給他們,但是狄人不要;又供奉名犬和寶馬給他們,狄人依然不要;最後供奉珠寶和玉器給他們,狄人還是不要~~原來狄人是想佔據邠地的土地。 大王亶父對他的臣民們說:“與別人的兄長生活在一塊卻害死他的弟弟,跟做父母住在一起卻讓他們的孩子去死,我實在是不忍心這樣做。你們好好的在這裡生活吧!做我的臣民跟做狄人的臣民並沒有什麼不同!我聽先輩們說過:土地是用來養生的,不應該為了養生的土地而傷害所要供養的生命。”於是拄著柺杖離開了邠地。邠地的百姓人連著人、車連著車跟隨他,最後在岐山之下建立起一個新的國家。這是《莊子·讓王》裡記載的一段文字,在這段文字之後,作者感慨道:夫大王亶父,可謂能尊生矣!——狄人一心所期望的就是邠地的土地,當然他們還會覬覦其他地方的土地,只要有足夠的能力,他們會劫掠不斷的——“小人懷土”說的正是這個意思。而在大王亶父心裡,民人賴以生存的土地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與民人的性命相比就像是鴻毛之於泰山一樣,為了滋養民人的土地而讓民人去死——這與自己內心的價值觀是相違背、相牴觸的。如果逼不得已,非要在二者之間做出抉擇的話,自己寧可捨棄土地、捨棄王位、捨棄臣民——前提是臣民們能夠過的好,最起碼不遭受戕害殺戮——“君子懷德”即君子有好生之德,不為一己的財富權位去讓民人死傷而無動於衷。

    這樣的闡述與《大學》裡的那段話在本質上一致的。

    孔子說:“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意思是說一個人依靠聰明才智、非凡的能力可以得到的某些東西,還需要高尚的仁德才能守護得住。如果仁德不濟,即使得到了,也必定會失去的。《鄭伯克段於鄢》裡有一句“不義不暱,厚將崩。”——不講道義、不顧親情的人得到的越多崩潰得就越徹底——與孔子的表述無疑是同樣的意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在傳統文化裡的意義是非常之重要的,土地,代表著物質、代表著財富,是一個國家、一個族群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經濟基礎;德,是上層建築。離開了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無疑就是空中樓閣、水中花月;沒有了上層建築,經濟基礎也會失去它存在的價值——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失去了思想上的指導,又能夠走多遠呢? 眼裡只有“土(財富)”的,即使得到了也不會長久;在《晏子春秋》裡有這樣一段記載 景公問晏子曰:“吾聞高糾與夫子遊,寡人請見之。”晏子對曰:“臣聞之,為地戰者,不能成其王;為祿仕者,不能正其君。高糾與嬰為兄弟久矣,未嘗幹嬰之行,特祿之臣也,何足以補君乎!

    齊景公對晏子說:“我聽說高糾和您是好朋友,我想見見這個人。” 晏子說:“我聽說,為土地而發動戰爭的,不可能成為真正的王者;為俸祿薪水而工作的人,不可能去匡正君王(上司)的過失(因為害怕失去職位)。高糾與我相處的時間很久了,從來沒有勸諫過我的過失。這說明他只是一個為了俸祿而工作的人,這樣的人不會有益於君王您的。您見他有什麼意義呢?”

    “為地戰者,不能成其王”——懷土的,最終會失去土地。

    反過來,如果離開了基礎(土地)而大談仁義道德(德),勢必給人以空洞、虛假的感覺——“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德,必須得以實際的行動來體現而不僅僅停留於口頭之上。

  • 11 # 宸175863

    語出巜說語. 里仁》“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要全面理解這句話,還真不是簡單的理解“懷”字和“土”字所解釋清楚的。首先要理解孔子所說的君子和小人是什麼意思,和今天我們所說的有什麼區別,如果拿今天的理解去看孔子的意思,就會讓人覺得孔子說的不一定正確!

    孔子所謂的“君子”和“小人”。巜論語》裡對君子和小人講了十種不同的表現對比,這才是孔子真正意義上的君子和小人。

    “君子之徳如風,小人之得如草,草遇風必偃”;“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慼慼”;“君子求諸己 小人求諸人”;“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孔子口中的“君子和小人”,儘管也有一點點殘留的社會地位的區別,但基本上超越了地位,而是以“德行”為主要區分的。我們在生活中要近君子,遠小人。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孔子在巜論語》裡還有好多對君子和小人的對此論述。在中國歷史上和現實社會中,君子和小人比比皆是。君子光明磊落,正直無私,集中了才識淵博,胸懷寬廣,不計得失等優點,是完美的人格。小人是人格上不健全,心裡上不成熟,集中了患得患失,自私自利,拉幫結派的缺點,是人格的不健全。

    現在我們看看“君子懷徳,小人懷土”中的土就比較好理解了。君子常常想的是德行方面的事,小人常想的是土地等自己的私利。在中國古代農耕文化時期,財富主要體現在土地上,所以小人懷土的“土”明面上是說的土地,如果今天來理解就不能按“今天的土地”來理解了,而是按財富、財產來理解。這句話再通俗點就是: 君子常常想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德行,報效社會,小人常常想的是如何獲得財富,滿足私慾。

  • 12 # 好玩的國學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要想正確理解這句話,首先我們要區分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畢竟在論語中,孔子最為重視君子,把君子人格當成是華人的理想人格。當然,有了君子就要小人,君子和小人不是在地位上的區別,而是在道德上、眼界上、胸襟上、追求上,在對待正義和利益上,在對待是非成敗上的態度上的區別。

    比如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遇到事情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小人總是把責任推給別人。君子在對待人生際遇的時候,總是能守住底線,君子固窮而窮則獨善其身,而小人就會突破底線而無所不為為非作歹等。君子和小人在對待道義和利益上的立場也是不同的,比如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看重的是道義,而小人看重的卻是利益。遇到問題或者面臨選擇,君子會首先以道義的標準去衡量;而小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獲利,這是君子和小人思考問題或者做選擇時的最大區別。

    綜上所述,君子道德高尚品味高潔追求高遠,有大胸襟和大境界,而小人則是目光短淺凡事推之於人,看重利益忽視道義,在人生遇到困難時,往往不能守住底線。

    好,現在我們可以來看看這句話:君子懷德,小人懷土。這句話從字面的意思來說,是君子心懷道德,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有大境界大追求,他追求天下和諧太平,他是懷抱世界的人,而小人則不同了,小人目光短淺,只是緊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哪怕是一釐米的宅基地也要斤斤計較。

  • 13 #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中的“土”不是鄉土的意思,是一盤散土的意思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第四》十一章,其篇名意思是:在適用法紀規矩(四丁、龍的兎腿)時,(其章意思是)先進法紀工作者(十一、龍的狗舌),要從內裡讓人反映不同意見(仁)。想要準確地理解這句話,不明白這一點,永遠解釋不通。

    這段原文是: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其意思是說,“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讓人提不同意見的君子,就懷有這種不看重權力、當官發財,讓人提不同意見(仁)的品德的情懷;反對民主,討好掌握權力的人來集中,不讓人提不同意見的小人,就懷有這種不要民主集中,使集體成了一盤散沙“土”局面的情懷(這“土”不是鄉土的意思)。君子懷有以刑法執法紀辦事的情懷;小人懷有得要好處小惠執法紀(得錢枉法)的情懷。

    意思很明確。

    《論語》是“言”說“吾”龍(五)的傳人傳的文化“語”言體系,不是人們隨"口"亂說的話的意思。其編排非常嚴謹,不是以往誤解的《論語》是雜亂無章的“談話語錄"。詳見《破譯背後的龍學密碼》。

  • 14 # 手機使用者烏龍

    說二句,"君子"大人物也,小人則莊戶人家也。懷德即廣瞻寬厚也,懷土即鄉土農耕也。惜日有,人走千里即為君,人不出戶無寸光。出外幾年錦衣還鄉,可稱見多識廣。不出三門四戶仍是土人(小人)一個也。望朋友們都是君子懷德,莫是小人懷土。

  • 15 # 郭人菡

    德就是高遠,土就是眼前之事。意思就是有崇高品格的君子格局高遠,胸無大志的小人格局很現實。

  • 16 # Fandy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出自《論語·里仁》。

    此句中的“土”是何意?我們先要搞清楚何為君子與小人。

    簡單的說,儒家將人分為兩類:一類是君子,內聖外王,是孔子心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另一類則是小人,除君子之外的人。

    論語中的小人,與我們當今認為的小人,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說是沒有經過儒家教育的普通人、平凡人。小人學《大學》、踐行《中庸》,可成為君子。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這裡的“懷”同胸“懷”天下的懷,是一個意思。君子的心中,是高尚的道德,踐行的是仁義。小人的心中,是眼前的鄉土,能長稻穀養活自己,能長棉麻織布紡衣,能靠著鄉鄰解決很多現實問題。

    君子更像天,春夏秋冬,雨雪冰霜,是不求回報的施予。小人則象地,春天播種,秋天結果,看重的是預想中的收穫。

    用現在的話說,君子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道德,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規律。而小人更看重小圈子的利益,希望拿到實實在在的東西。

    引申來說,君子注重的是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看重的是集體、大局、國家。小人看重的是小家、區域性、山頭。

    所以這裡的“土”,不僅僅是鄉土的含義。而是由鄉土引申開來的小範圍物質利益和人情關係。

    總結一句話:做君子很難,小人遍地是。

  • 17 # 春到心中-829

    君子,居高位有仁德者。小人:小民。懷:懷想,考慮。土:土地,土地收成。君子考慮的是道德修養,小民考慮的是土地收成;君子考慮的是規範社會的法律,小民考慮的是關乎自己的利益。概括一下,君子考慮的是高大上的,個人的仁德與國家的命運,小民考慮的是一己之利。君子必須有擔當,不能只顧自己,“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 18 # 看透古今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這是孔丘所設計的,不同的社會階層的社會成員,不同的立身之本,和不同的社會追求。君子:官紳。小人:百姓。官紳要以德為立身之本,百姓要以本職(以土地務農桑)為立身之本。刑:典範。惠:利益。官紳要以作社會的典範為追求目標。百姓不可以做典範,只配追逐利惠。

    這句話,雖然有輕視百姓,限制百姓的意思。但還是比較客觀地區分開了,兩種社會成員的本原,追求。是孔丘對待百姓最客觀,最客氣的言論。除此之外,孔丘對百姓,不是貶斥,就是攻訐。

  • 19 # 文灝博士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是論語.里仁的一句話,我們該怎樣理解呢?我認為做事坦蕩,光明磊落者為君子,貪圖小利,自私虛偽者為小人。正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懷德,應解為:君子應該德行天下,做事不能跨越道德的界限,以德為底線。小人懷土指貪圖私利的小人胸無大志,視野侷限在家門口的小圈內,喻意鼠目寸光,不會走遠。作者把小人比做戀土的老鼠,只會在洞周圍覓食,這也許是懷土最好的解析。後文還有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刑指律法,惠指私利。不再詳解。

  • 20 # 換個暱稱713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意為:君子注重的是德行,小人則以得獲“土”(地盤——利益)為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不能和同事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