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緣行中正
-
2 # 小北愛吃肉2021
關於留守兒童,可能最多的集中在90後。而我也是一名90後,在我小的時候,父母很少有時間陪在我的身邊,基本上都是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但是那時候的我也有很多回憶,美好的童年。
-
3 # 花之雲影
我們六零後小時候沒有留守兒童一說,不過,按我們當時的情況,也叫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託留在戶籍所在地、由父、女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
我的童年是在老家度過的,由我大媽(父親的寡嫂,當時60歲左右)照顧我們三個兄弟姐妹的生活起居。我父母雖然不是農民,但是,他們長期不在家,我們基本上由大媽陪伴。相對於當時國家特定的環境,我們的童年至少能吃飽穿暖,父母也很重視我們的教育,應該算幸福的童年。
父親在我們老家的鎮上從事商業工作,離老家八里路,雖然不算遠,但是工作繁忙,每天都是起早貪黑,有做不完的工作。母親在另一個公社工作,即使是去縣裡開會,路過家門,也沒有時間回家看我們,因為當時交通不方便,她要儘快趕路,回到工作的地點。
我們有時候大半年都看不到自己的父母,暑假的時候,母親會把我們接到她工作的公社裡玩一段時間,和現在的留守兒童一樣,暑假就可以見到父母。父親見的多一點,那時候經常開大會,堂哥堂姐去鎮上開會就會帶著我,去看父親,回家的時候,父親在百貨大樓給我買些吃的東西或者買本畫冊。
我們棚鎮老家,雖然是農村,物產還是比較豐富。我記得穆家灘的沙地經常種花生、西瓜和香瓜等,花生成熟後,等生產隊挖過一遍,我們小孩子就跟著大人後面,撿遺落的花生。我開始撿花生沒有經驗,只撿花生,不撿花生芽,原來花生芽也是寶貝,撿回家可以炒來吃,很好吃呢,甜甜的!
我記得我四媽(父親的四嫂)當時看瓜地,偶爾還帶個瓜給我們吃。雲滿坡是紅色的土壤,土厚肥沃,種的紅薯好大的個頭,蒸熟了如同板栗一般的好吃,可是,大孩子們說那個地方以前是埋死人的地方,後來才改成耕地種紅薯,嚇得我好久不敢吃。
大媽像對親骨肉一樣守候著我們,儘可能給我們更多的溫暖,讓我們吃好穿暖。她種菜,我們跟著她幫忙,她菜園裡有兩棵香椿樹,第一茬芽最嫩,炒雞蛋或者涼拌,都是美味,第二茬就沒有那麼鮮嫩了,只能做乾菜,可以做包子的餡料。
大媽勤勞,雖然我們老的看,小的小,勞力不夠,但是,土豆、辣椒、黃瓜、莧菜、韭菜,南瓜、番茄……四季蔬菜,種類齊全,黃瓜和番茄當水果吃。有一年,冬瓜長得特別好,結了幾個大冬瓜,粉白粉白的,大媽削皮切成兩指寬的方塊,打上花刀,煎一會,再加點她自制的辣椒醬(我們那裡叫悶醬)燉爛,拌飯很美味!
我們小時候沒有聽說過味精和醬油,大媽調味就是用她種的花椒、自制的豌豆醬和辣椒醬。豌豆醬的主料是豌豆,就是蠶豆,把蠶豆泡脹,剝皮(這個工作我經常參與),豆瓣煮熟,上黴發酵,要有黃色的黴絲,在夏天最熱的時候,把涼過夜的鹽水、花椒、姜放進一個乾淨的大瓦盆裡,把黴豆瓣放進去曬制。
曬醬前,把院子灑掃乾淨,準備一張高高的方凳子(擦的乾乾淨淨)、一口洗乾淨的鐵鑄火盆(冬季取暖用的)。方凳子放在院子裡避風(以免有灰吹進盆裡)、能整天曬到太陽的地方,瓦盆放到方凳上,醬料白天曬太陽,晚上或者下雨就用火盆把瓦盆蓋上。
無論是下雨還是晚上,瓦盆那些東西都不用收回屋裡,一直放到院子裡幾個月,任憑日曬雨淋,吸收天地精華,幾個月後,一盆棗紅色、上好的醬就可以收藏了,可以食用幾年不壞,沒有保質期一說,雖然醬面上有時候上鹽黴,照樣可以食用,舀出來炒菜,依舊美味健康。
辣椒醬和豌豆醬的工序有類似的地方,辣椒醬的主料是黃豆和辣椒,黃豆泡脹後蒸熟,發酵上黴,,不用太陽曬,辣椒是關鍵,必須是白露後的紅辣椒,肉厚味美水分足,把辣椒剁碎,用食鹽醃出水份後,放姜、花椒和黴豆瓣醃製一段時間即可,辣椒醬和豌豆醬炮製的時候都不放蒜,忌油。
我穿的鞋都是大媽手工做的,每次做新鞋,她總是把手掌放在我腳底,比劃我腳的大小,然後裁剪鞋底和鞋幫。把我腳比劃完後,就要發一陣的感嘆:“我么(我是父親五兄弟最小的孩子,排行老么)的腳,要是在過去,一點也不吃虧。”她說的過去,是指他們小時候,女孩子要纏成三寸金蓮,腳大就很痛,我的腳又小又軟,纏腳就不會太痛。
日子靜靜流淌,父母雖然不在我們身邊,但是,我們的衣食住行,父母都會給我們安排好,一切交給大媽打理,保證我們吃好穿暖。可是,童年有一件事,我至今難忘,小時候,特別怕打雷下雨。一打雷我就往祖屋跑,擔心新屋打雷下雨會倒塌。
老家本來有祖屋,因為父親兄弟多,開枝散葉後顯得十分擁擠,父母在祖屋的附近做了一棟兩層樓的新房子,大媽和我們一起住在我們的新屋裡。每次一聽到打雷,我就跑到祖屋裡去,多數是找四爹四媽,因為他們住在祖屋靠近後門的地方(從新屋到祖屋,祖屋的後門離新屋最近)。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後來讀了大學,學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後,才知道當時怕打雷下雨是因為沒有安全感。當時父母總是安慰我,我們住新屋,不怕打雷下雨,祖屋太陳舊了,才容易倒塌呢。
現在想來,缺乏安全感不僅僅是因為房子會不會倒塌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覺得沒有人保護我們。當時我們三個孩子,跟著大媽,父母不在身邊,因為祖屋那裡有眾多的成年人,我覺得他們更能保護我。
看到現在的留守兒童,我總是會想起我的童年。人第一需求是生理需求:食物、衣服、水分、空氣、睡眠……第二需求是安全:穩定、安全、受保護、有秩序、無恐懼和無焦慮……這是人最基本的兩大需求。父母是孩子的保護神,作為弱勢的孩子,父母要知道孩子需要什麼,給他們提供保障,孩子才會走到幸福的路上。
回覆列表
留守兒童,留守老人,是我們八零後的新名詞,也是我們八零後前進的動力,其實我本人沒有體會過留守兒童的童年是怎麼過。在放學的學校大門口,基本都是留守老人接送小孩的,想想都有一種道不出的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