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74163422217

    1、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儒家為諸家之一.這一階段,儒家雖然屬於顯學,但由於其主張不能適應當時戰亂動盪的社會環境,因此未被統治者所採納.

    ①創立:春秋時期孔子創立,仁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係.孔子維護周朝的“禮”,主張貴賤有“序”,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②發展:戰國時期的孟子發展了孔子的學說,政治上主張仁政,並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寬刑薄稅.儒家思想開始與政治相結合.

    荀子:唯物主義思想,認為自然界有自己的規律,可以掌握其規律而利用它.

    2、秦朝:焚書坑儒,儒家受到排斥.

    3、西漢: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

      ①主張:天和人息息相關,皇帝要依照天意辦事;用儒家思想統治天下,其他學說都要禁止;建立太學等學校,儒家經典作為教育內容.

      ②影響:;適應了當時封建大一統和中央集權的需要,符合歷史發展的要求,具有積極作用;儒家思想從此成為封建正統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主張建立太學和地方教育系統,有利於封建教育的發展;獨尊儒術長期束縛人民的思想,不利於科學文化的發展.

    4、宋朝:儒學新發展——理學產生髮展.

    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學,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

    內容:①“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②把“天理”和“人慾”對立起來,提出“存天理,滅人慾”其實質是為封建等級制度辯護.

    5、明清時期:早期啟蒙思想產生,儒學受到批判.

    ①明清時期,統治者採用八股取士的辦法,只在四書五經內命題,文體是八股文.這使得儒家思想成為維護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八股取士也成為一種愚民政策,嚴重阻礙了科學技術和文化事業的發展.

    ②這一時期,早期啟蒙思想產生,儒學受到批判.

    ⑴明李贄,反封建思想的先驅.指責儒家思想並非“萬世之至論”,否定孔子是“天生聖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要求,帶有一定的色彩.

    ⑵清初三大啟蒙思想家(生活在明末清初)

    黃宗羲:猛烈批判封建君主制度,提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制,反對人治;反對重農抑商,主張工商皆本.

    顧炎武:強調經世致用的實際學問,著有《天下郡國利病書》;反對君主.

    王夫之:唯物主義思想家,認為“氣”是物質實體,“理”是客觀規律,提出“氣者,理之依也”和“天下唯器”的唯物觀點.他還提出“靜即含動,動不捨靜”,即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樸素證法思想.他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待歷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趨時更新”.

    6、戊戌變法期間:①康有為、梁啟超把西方政治學說同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來宣傳維新思想,利用孔子的權威為變法制造理論依據.

    ②資產階級維新派同封建頑固勢力的論戰,是資本主義思想同封建主義思想的正面交鋒,使一些知識分子開始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

    7、19世紀晚期:西方資本主義思想傳入,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辛亥革命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儒家正統地位受到猛烈衝擊.

    8、北洋軍閥統治時期:①袁世凱在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逆流,為復辟帝制搖旗吶喊.

    ②1915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猛烈批判舊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動搖了封建思想的正統地位.

    9、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新主義革命的勝利,儒學正統地位廢除.

    10、“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到毀滅性打擊,成為無產階級的物件之一.

    11、新時期改革開放以來,儒家思想地位有所提升,成為進行傳統文化和道德教育的主要陣地.

    昇華認識

    1、儒家思想被尊崇的原因

    ①儒家思想之所以成為正統思想,主要在於其理論本身宣揚天人感應,道德規範,提出大一統,迎合了封建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

    ②儒家思想強調人們對社會的關注,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也為廣大民眾所追求與信仰.

    2、儒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取得主導地位的原因.

    縱觀兩千多年來儒學之所以獨領,一方面是因為其思想核心,即哲學上宣揚天命的天人觀念;倫理上以“仁”為核心的“三綱五常”,宣傳忠孝,嚴格等級次序;政治上主張“大一統”,維護主義中央集權,這些都是一切剝削階級取得統治地位後共同需要的思想武器,在根本上都是適應了封建統治需要的.另一方面,是因為儒家的入世說,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能夠隨時代需要的變化而不斷的改變面目.特別是漢代的儒學,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並與陰陽五行說相結合,製造了君權神授,“天不變,道也不變”的理論,以神權論證君權,以天道論證人道,使儒學長期成為統治階級的政治哲學.儒家也是在同佛教、道教紛爭、鬥爭中發展起來的.儒家為了豐富自己的哲學,在批評佛、道兩教的同時,也充分吸取它們當中對自己有用的思想資料,以充實和發展自己的哲學體系.宋明理學既是“三教合流”的產物,同時,它又保持自身的根本特質和立場.

    3、儒學的現代價值:儒家的大一統意識,民本意識、道德意識和和諧意識等,對維護中華民族統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增強歷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謀求社會的共同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都不無裨益.

    4、正確對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

    我們對待傳統文化的科學態度和方法應該是古為今用,批判繼承.但是如何進行“古為今用,批判繼承”呢?我們認為:①對那些在長期歷史實踐中形成的優秀價值原則,可以轉化為時代精神來繼承.②對有些內容可抽去其封建性的思想核心,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為今天新文化建設有用的思想要素.③對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必須否定和拋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亭子正對住宅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