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 【蛇在地球上的出現,比人要早得多。30多億年以前,地面上開始有了最原始的生物。經過長期的進化,生物種類從簡單到複雜,從低階到高階,從水生到陸生,到了距今大約3.4億年前後,出現了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這就是爬行動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類動物越來越多,種類和數量都達到了最高峰,天上,水裡,地面,都有它們在活動著。其中特別是恐龍,非常繁盛,什麼角龍啦,鴨嘴龍啦,劍龍啦,霸王龍啦,形形色色的龍,到處都是。這是爬行動物的黃金時代。在這個時期裡,獸類和鳥類的祖先也先後從爬行動物的原始種類中演變出來,鱉、鱷、蜥蜴的老祖宗也誕生了。蛇和蜥蜴的親緣關係最為密切,它們是近親,蛇是從蜥蜴變來的。在蜥蜴的原始種類裡面,有一部分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適應了新的環境,四肢逐漸退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徵,變成了蛇;另有一部分雖然四肢沒有了,但由於沒有具備蛇的特點,到現在仍然是蜥蜴。例如貴州產的脆蛇蜥和細蛇蜥,就是這一類沒有足的蜥蜴。所以,蛇是爬行動物中最年輕的一個分支,也是最後登上生命舞臺的適應性很強的爬行動物。 最早的蛇類化石發現在白堊紀初期的地層裡,離現在大約有1.3億年。實際上,蛇的出現比這還要早些。據推測,在距今1.5億年前的侏羅紀,大概就已經有蛇了。毒蛇的出現要晚得多,它是從無毒蛇進化而成的,出現的時間不會早於2700萬年。如果地球的歷史像一部放映2小時的電影,那麼,要到末了5分鐘,銀幕上才出現蛇,最後1分鐘才能看到毒蛇。 可以推測,人類的祖先古猿還在樹上生活的時候,是有機會遇到樹棲的蛇的。後來森林逐漸稀疏衰落,古猿被迫下地,遇到蛇或接觸蛇的機會就更多了。原始人類在與各種動物的鬥爭中,蛇必然也是一個重要的對手。他們捕捉蛇作為食物,或者被蛇咬而發生傷亡。後一情況,在《韓非子》五蠹篇中就有所記述,認為“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在中國猿人化石的產地,曾經發現了蛇的遺骸,這也表明當時猿人與蛇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生活和生產鬥爭的實踐,勢必會在原始人類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可能由此產生對蛇的畏懼和崇敬的心情。 當原始人類從古人進化為新人的時期,便脫離了原始群居的亂婚狀態,進入血族群婚的階段,這就產生了初期的母系氏族社會。氏族是人類最早的、也是流行最廣的組織。無論是在亞洲、歐洲,還是在美洲、澳洲,其古代社會幾乎都曾有過這種制度。氏族是原始共產社會的基本單位。氏族在其形成的過程中,往往採用一種和它最有利害關係的自然物作為本氏族的名稱或標誌,這就是圖騰。圖騰觀念的產生,往往和生產方式有著一定的聯絡。例如美洲海灣部落中的契卡薩人,以漁獵為生,就有野豬氏族、鳥氏族、魚氏族及鹿氏族;摩基人部落中,有以農業為生的,就有菸草氏族和蘆葦氏族。圖騰不僅是氏族的徽號,也包含著原始宗教的內容。氏族成員甚至認為他們的祖先就是從圖騰的那種自然物變來的,因而把這種自然物看做是保護本氏族的神靈,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就形成了圖騰崇拜。圖騰起著維護氏族內部團結統一的作用。在新墨西哥的鄂吉布瓦部落,其鶴氏族的成員聲稱他們就是鶴的子孫,是大神把他們的老祖宗由鶴變成了人的。在某些部落中,氏族成員堅決不吃作為本氏族圖騰的那種動物,其所以如此,顯然也是受到圖騰崇拜觀念的影響。 在原始部落中,以蛇作為圖騰的氏族也很普遍。據摩爾根《古代社會》中的記載,在美洲印第安人裡面,就有9個部落中有蛇氏族,有的甚至以響尾蛇作為氏族的圖騰。在澳洲的一些原始部落中也是這樣,特別是華倫姆格人,還要舉行一種蛇圖騰崇拜的儀式。參加這種儀式的人,用各種顏料塗抹全身,打扮成蛇的樣子,模仿蛇的活動姿態扭動身體,且歌且舞,歌唱蛇的歷史和威力,以祈求蛇神賜福保佑。可以說,在一切動物崇拜裡面,對蛇的崇拜是最廣泛的,在大多數原始氏族的宗教信仰中,蛇曾經佔據一個突出的地位。 圖騰崇拜在中國原始社會中也同樣存在。在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上發現有蛙、鳥的影象;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上還有蛇的影象;從半坡村出土的陶器上,也看到有人頭、鳥獸的影象,這些影象有些可能就是當時的氏族圖騰。有趣的是,傳說中的漢族祖先,亦有不少是蛇的化身。據《列子》中記載:“皰犧氏、女蝸氏、神龍(農)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山海經》裡有“共工氏蛇身朱發”之說。在伏羲部落中有飛龍氏、潛龍氏、居龍氏、降龍氏、土龍氏、水龍氏、赤龍氏、青龍氏、白龍氏、黑龍氏、黃龍氏等11個氏族,它們可能是以各種蛇為其圖騰的氏族。中國傳說中的龍,恐怕就是蛇的神化,例如古代居住於東方的夷族,他們的一個著名酋長叫做太暤。據說他是人頭蛇身,又說是龍身。 原始社會解體以後,圖騰制也隨之逐漸消失,但圖騰崇拜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尤其是崇拜蛇的風俗在許多民族中仍舊相當普遍。馬拉加西島上的土著薩克拉瓦族,把蛇看做是具有神秘力量的動物,認為人是蛇的化身,對蛇非常崇敬。在阿爾及利亞,水蛇被奉為家的保護者,往往被供養起來。非洲的土著直到現在,在他們的盾上還畫著蛇的圖形,相信它有特殊的魔力。中國臺灣省的少數民族派花族在刀鞘上、食具上都刻上蛇的花紋,他們對一種叫做“龜殼花蛇”的毒蛇極其崇敬,不敢殺害,甚至在房子裡另闢小室給它居住,小室內外的裝飾及用具都雕刻了蛇樣花紋。北美土著愛斯基摩人,有在身上黥刻蛇形斑紋的習慣。非洲有些土著用蛇皮鑲在盾上,以為這樣就會得到蛇的神力保護。中國十二生肖中有蛇和其他一些動物,這也可能與圖騰崇拜有關。崇拜蛇圖騰的殘餘觀念,也透過各種各樣的故事反映出來。這一類的故事是很多的,最早見之於文字的,恐怕要算《聖經》創世紀中關於亞當、夏娃和蛇的故事了,這是公元前5世紀左右的記載。比這稍晚的是《伊索寓言》中農夫和凍僵的蛇的故事。在中國有關蛇的故事中,流傳得最廣的是以白蛇(白娘子)和許仙為主角的《白蛇傳》,它在宋代已經口頭傳述,到了明代嘉靖年間被用文字記錄下來。此外,比較動人的還有北美印第安人中戰士變蛇的故事,蛇創造島嶼的故事;在西班牙有蛇精的故事;在蘇聯有巨蛇波洛茲的故事;中國苗族中有蛇郎和阿宜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不僅反映了人類和蛇的密切關係,而且透過這些故事,可以看到蛇圖騰崇拜的深刻影響。】
即: 【蛇在地球上的出現,比人要早得多。30多億年以前,地面上開始有了最原始的生物。經過長期的進化,生物種類從簡單到複雜,從低階到高階,從水生到陸生,到了距今大約3.4億年前後,出現了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這就是爬行動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類動物越來越多,種類和數量都達到了最高峰,天上,水裡,地面,都有它們在活動著。其中特別是恐龍,非常繁盛,什麼角龍啦,鴨嘴龍啦,劍龍啦,霸王龍啦,形形色色的龍,到處都是。這是爬行動物的黃金時代。在這個時期裡,獸類和鳥類的祖先也先後從爬行動物的原始種類中演變出來,鱉、鱷、蜥蜴的老祖宗也誕生了。蛇和蜥蜴的親緣關係最為密切,它們是近親,蛇是從蜥蜴變來的。在蜥蜴的原始種類裡面,有一部分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適應了新的環境,四肢逐漸退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徵,變成了蛇;另有一部分雖然四肢沒有了,但由於沒有具備蛇的特點,到現在仍然是蜥蜴。例如貴州產的脆蛇蜥和細蛇蜥,就是這一類沒有足的蜥蜴。所以,蛇是爬行動物中最年輕的一個分支,也是最後登上生命舞臺的適應性很強的爬行動物。 最早的蛇類化石發現在白堊紀初期的地層裡,離現在大約有1.3億年。實際上,蛇的出現比這還要早些。據推測,在距今1.5億年前的侏羅紀,大概就已經有蛇了。毒蛇的出現要晚得多,它是從無毒蛇進化而成的,出現的時間不會早於2700萬年。如果地球的歷史像一部放映2小時的電影,那麼,要到末了5分鐘,銀幕上才出現蛇,最後1分鐘才能看到毒蛇。 可以推測,人類的祖先古猿還在樹上生活的時候,是有機會遇到樹棲的蛇的。後來森林逐漸稀疏衰落,古猿被迫下地,遇到蛇或接觸蛇的機會就更多了。原始人類在與各種動物的鬥爭中,蛇必然也是一個重要的對手。他們捕捉蛇作為食物,或者被蛇咬而發生傷亡。後一情況,在《韓非子》五蠹篇中就有所記述,認為“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在中國猿人化石的產地,曾經發現了蛇的遺骸,這也表明當時猿人與蛇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生活和生產鬥爭的實踐,勢必會在原始人類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可能由此產生對蛇的畏懼和崇敬的心情。 當原始人類從古人進化為新人的時期,便脫離了原始群居的亂婚狀態,進入血族群婚的階段,這就產生了初期的母系氏族社會。氏族是人類最早的、也是流行最廣的組織。無論是在亞洲、歐洲,還是在美洲、澳洲,其古代社會幾乎都曾有過這種制度。氏族是原始共產社會的基本單位。氏族在其形成的過程中,往往採用一種和它最有利害關係的自然物作為本氏族的名稱或標誌,這就是圖騰。圖騰觀念的產生,往往和生產方式有著一定的聯絡。例如美洲海灣部落中的契卡薩人,以漁獵為生,就有野豬氏族、鳥氏族、魚氏族及鹿氏族;摩基人部落中,有以農業為生的,就有菸草氏族和蘆葦氏族。圖騰不僅是氏族的徽號,也包含著原始宗教的內容。氏族成員甚至認為他們的祖先就是從圖騰的那種自然物變來的,因而把這種自然物看做是保護本氏族的神靈,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就形成了圖騰崇拜。圖騰起著維護氏族內部團結統一的作用。在新墨西哥的鄂吉布瓦部落,其鶴氏族的成員聲稱他們就是鶴的子孫,是大神把他們的老祖宗由鶴變成了人的。在某些部落中,氏族成員堅決不吃作為本氏族圖騰的那種動物,其所以如此,顯然也是受到圖騰崇拜觀念的影響。 在原始部落中,以蛇作為圖騰的氏族也很普遍。據摩爾根《古代社會》中的記載,在美洲印第安人裡面,就有9個部落中有蛇氏族,有的甚至以響尾蛇作為氏族的圖騰。在澳洲的一些原始部落中也是這樣,特別是華倫姆格人,還要舉行一種蛇圖騰崇拜的儀式。參加這種儀式的人,用各種顏料塗抹全身,打扮成蛇的樣子,模仿蛇的活動姿態扭動身體,且歌且舞,歌唱蛇的歷史和威力,以祈求蛇神賜福保佑。可以說,在一切動物崇拜裡面,對蛇的崇拜是最廣泛的,在大多數原始氏族的宗教信仰中,蛇曾經佔據一個突出的地位。 圖騰崇拜在中國原始社會中也同樣存在。在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上發現有蛙、鳥的影象;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上還有蛇的影象;從半坡村出土的陶器上,也看到有人頭、鳥獸的影象,這些影象有些可能就是當時的氏族圖騰。有趣的是,傳說中的漢族祖先,亦有不少是蛇的化身。據《列子》中記載:“皰犧氏、女蝸氏、神龍(農)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山海經》裡有“共工氏蛇身朱發”之說。在伏羲部落中有飛龍氏、潛龍氏、居龍氏、降龍氏、土龍氏、水龍氏、赤龍氏、青龍氏、白龍氏、黑龍氏、黃龍氏等11個氏族,它們可能是以各種蛇為其圖騰的氏族。中國傳說中的龍,恐怕就是蛇的神化,例如古代居住於東方的夷族,他們的一個著名酋長叫做太暤。據說他是人頭蛇身,又說是龍身。 原始社會解體以後,圖騰制也隨之逐漸消失,但圖騰崇拜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尤其是崇拜蛇的風俗在許多民族中仍舊相當普遍。馬拉加西島上的土著薩克拉瓦族,把蛇看做是具有神秘力量的動物,認為人是蛇的化身,對蛇非常崇敬。在阿爾及利亞,水蛇被奉為家的保護者,往往被供養起來。非洲的土著直到現在,在他們的盾上還畫著蛇的圖形,相信它有特殊的魔力。中國臺灣省的少數民族派花族在刀鞘上、食具上都刻上蛇的花紋,他們對一種叫做“龜殼花蛇”的毒蛇極其崇敬,不敢殺害,甚至在房子裡另闢小室給它居住,小室內外的裝飾及用具都雕刻了蛇樣花紋。北美土著愛斯基摩人,有在身上黥刻蛇形斑紋的習慣。非洲有些土著用蛇皮鑲在盾上,以為這樣就會得到蛇的神力保護。中國十二生肖中有蛇和其他一些動物,這也可能與圖騰崇拜有關。崇拜蛇圖騰的殘餘觀念,也透過各種各樣的故事反映出來。這一類的故事是很多的,最早見之於文字的,恐怕要算《聖經》創世紀中關於亞當、夏娃和蛇的故事了,這是公元前5世紀左右的記載。比這稍晚的是《伊索寓言》中農夫和凍僵的蛇的故事。在中國有關蛇的故事中,流傳得最廣的是以白蛇(白娘子)和許仙為主角的《白蛇傳》,它在宋代已經口頭傳述,到了明代嘉靖年間被用文字記錄下來。此外,比較動人的還有北美印第安人中戰士變蛇的故事,蛇創造島嶼的故事;在西班牙有蛇精的故事;在蘇聯有巨蛇波洛茲的故事;中國苗族中有蛇郎和阿宜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不僅反映了人類和蛇的密切關係,而且透過這些故事,可以看到蛇圖騰崇拜的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