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地域歧視不提我大京都簡直不科學。
一句話回答:京都人的排他性是有針對性的(特指東京與大阪),不光顯露於表面且根植深處的。
首先從原因上分析,為什麼京都人會有排他思想呢?作為一個內陸型旅遊城市,既不如東京一般有政治中心的行政意義,亦不像大阪自古以來承載著商業港口的重任,京都人的自傲心理到底是從何而來呢?
其實一直到明治時代以前,京都在歷史上扮演首都的角色長達1100餘年(公元794~1868)。當時恆武天皇決定棄平成建平安,遷皇宮至京都不光有行政上的考量,宗教意義也是不可忽視的。遷都初期政府為了穩定民心,在京都新建東寺與西寺(已廢址)兩座在當時看來壯絕雄偉的寺廟,亦在側面上展現了對新首都的熱切期望。
在這段作為首都的黃金時代裡,京都文化亦達到一個頂峰。繪畫,歌舞,服裝,裝飾,各種藝術體裁的蓬勃發展都在這座舞臺上得到了充分孕育。
而這麼一座華麗的都城,卻在明治天皇下達東京詔書的那一刻,永遠地卸下了CROWN。
雖然失去了首都的榮耀,但京都人所頑執的自尊心,是不會改變的。
「江戶算什麼,不過是鄉下人的集合罷了」這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京都市議員的原話。
東京有皇城,京都有御所。
東京有明治神宮,京都有金銀兩閣。
東京有淺草雷門,京都有清水嵐山。
東京有新宿,京都有祇園。
東京有銀座,京都有烏丸。
東京有東大,京都有京大。雖然排行年年輸,卻從湯川秀樹到山中伸彌一次次提高著學術界的國際影響力。
京都人看不起東京人,倒也不無道理。
那又為什麼看不起大阪呢?
說到底,京都的豪商官賈們,多半是舊皇族或吃皇糧的,與庶民階級總是隱隱地保持著距離。
而浪速港迎來送往的,是遠至北韓近至下關的商船,是一文二錢的貨幣符號。
一直為朝廷效力服務的京都人們,又怎麼看得起這幫金錢至上的大阪人呢?
不守交通規則,外來移民人口多,治安狀況不佳,用詞有失文雅,這些大阪人的典型問題,被京都人無時無刻不掛在嘴邊,恨不得從近畿分離出去,生怕被以為與烏合之眾沆瀣一氣。
大阪人倒也看得好笑,你京都最甚15米的高度制限,拿什麼和我梅田鱗次節比的CBD比,和我阿倍野harukas比,和我五萬五千人容量的kyocera dome比。
京都人看不起大阪人,是無奈亦是無厘頭。
京都人甚至看不起京都人自己。
開啟棋盤格般的地圖,從竹田往外走哪怕一步,京都人都怕麼要皺起眉。
伏見,桃山,宇治,久津川,這些京都府內的地名,簡直如外省一般陌生。
所謂京都,就是從今出川為圓心的方圓十公里,除此之外,非我皇城。
說到這裡,京都是日本的皇城,自信心爆滿,那毋庸置疑。可是東京和大阪也是彼此誰也看不上誰的,作為日本最大的兩個城市,其實也像我們的北京和上海一樣的,上海的說:我們是金融中心,北京的說:我們是全國政治中心。動不動就幹起來了。
每個國家歧視都一樣的,地域,種族歧視,比比皆是。無論你多麼發達。因為作為人,有時候就會不知不覺被家鄉的情感所束縛,我就是這兒土生土長的人,自然感情化了。再就是國家也為了方便管理國家,也必須化分地域界限,不然也不好治理,若是中國就一個省份你覺得還會有地域歧視嗎?
說地域歧視不提我大京都簡直不科學。
一句話回答:京都人的排他性是有針對性的(特指東京與大阪),不光顯露於表面且根植深處的。
首先從原因上分析,為什麼京都人會有排他思想呢?作為一個內陸型旅遊城市,既不如東京一般有政治中心的行政意義,亦不像大阪自古以來承載著商業港口的重任,京都人的自傲心理到底是從何而來呢?
其實一直到明治時代以前,京都在歷史上扮演首都的角色長達1100餘年(公元794~1868)。當時恆武天皇決定棄平成建平安,遷皇宮至京都不光有行政上的考量,宗教意義也是不可忽視的。遷都初期政府為了穩定民心,在京都新建東寺與西寺(已廢址)兩座在當時看來壯絕雄偉的寺廟,亦在側面上展現了對新首都的熱切期望。
在這段作為首都的黃金時代裡,京都文化亦達到一個頂峰。繪畫,歌舞,服裝,裝飾,各種藝術體裁的蓬勃發展都在這座舞臺上得到了充分孕育。
而這麼一座華麗的都城,卻在明治天皇下達東京詔書的那一刻,永遠地卸下了CROWN。
雖然失去了首都的榮耀,但京都人所頑執的自尊心,是不會改變的。
「江戶算什麼,不過是鄉下人的集合罷了」這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京都市議員的原話。
東京有皇城,京都有御所。
東京有明治神宮,京都有金銀兩閣。
東京有淺草雷門,京都有清水嵐山。
東京有新宿,京都有祇園。
東京有銀座,京都有烏丸。
東京有東大,京都有京大。雖然排行年年輸,卻從湯川秀樹到山中伸彌一次次提高著學術界的國際影響力。
京都人看不起東京人,倒也不無道理。
那又為什麼看不起大阪呢?
說到底,京都的豪商官賈們,多半是舊皇族或吃皇糧的,與庶民階級總是隱隱地保持著距離。
而浪速港迎來送往的,是遠至北韓近至下關的商船,是一文二錢的貨幣符號。
一直為朝廷效力服務的京都人們,又怎麼看得起這幫金錢至上的大阪人呢?
不守交通規則,外來移民人口多,治安狀況不佳,用詞有失文雅,這些大阪人的典型問題,被京都人無時無刻不掛在嘴邊,恨不得從近畿分離出去,生怕被以為與烏合之眾沆瀣一氣。
大阪人倒也看得好笑,你京都最甚15米的高度制限,拿什麼和我梅田鱗次節比的CBD比,和我阿倍野harukas比,和我五萬五千人容量的kyocera dome比。
京都人看不起大阪人,是無奈亦是無厘頭。
京都人甚至看不起京都人自己。
開啟棋盤格般的地圖,從竹田往外走哪怕一步,京都人都怕麼要皺起眉。
伏見,桃山,宇治,久津川,這些京都府內的地名,簡直如外省一般陌生。
所謂京都,就是從今出川為圓心的方圓十公里,除此之外,非我皇城。
說到這裡,京都是日本的皇城,自信心爆滿,那毋庸置疑。可是東京和大阪也是彼此誰也看不上誰的,作為日本最大的兩個城市,其實也像我們的北京和上海一樣的,上海的說:我們是金融中心,北京的說:我們是全國政治中心。動不動就幹起來了。
每個國家歧視都一樣的,地域,種族歧視,比比皆是。無論你多麼發達。因為作為人,有時候就會不知不覺被家鄉的情感所束縛,我就是這兒土生土長的人,自然感情化了。再就是國家也為了方便管理國家,也必須化分地域界限,不然也不好治理,若是中國就一個省份你覺得還會有地域歧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