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李慧

    □1644年崇禎末年,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的彪悍的女真族一路燒殺搶掠,甚至屠城,攻到大明帝都北京。

      當清軍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取得江山的時候,多爾袞卻在太廟前停止了殺戮的腳步。在這個供奉著明朝歷代先祖的龐大建築前,驍勇彪悍的馬背上的民族,變得溫柔恭順。

      北京城的百姓驚奇地看到,剛入關的清軍把太廟裡世代供奉的明代皇帝的神位移出太廟。6月,多爾袞恭順地把明代皇帝的神位請於歷代帝王廟,整個過程恭恭敬敬、肅然整齊,不禁讓這些原本是大明王朝的子民們好奇、疑惑。

      祖居關外的滿族成為紫禁城的新主人,為什麼要這樣恭敬地對待明朝皇帝的神位呢?

      多爾袞在把自己祖先的牌位移到了太廟之後,還下令把遼金元等皇帝的神位供奉在歷代帝王廟中,旨在表明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也在中國正統王朝之列。

      多爾袞的這一舉動安撫了百姓不滿、懷疑的情緒。自此,明代已經成為過去時,太廟迎來了新的主人,也揭開了新的一頁。

      入主中原以後,作為天下的統治者,女真族全盤接受了明代繁複的祭祀程式,,比如沿襲了多年的“鹵簿制度”,即祭祖行列中的儀仗隊。從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部落開始,他就努力模仿明朝的典章制度,“張黃蓋、鳴鼓奏樂”,在順治皇帝帶領全體官員到達北京之時,鹵簿儀仗整齊肅穆,不禁讓滿街百姓讚不絕口。

      清朝的皇帝對於祭祀格外重視,連服裝這樣的細節都有嚴格的規定,比起明朝皇帝對於上天和先祖的敬畏,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祭祀活動前三天,皇帝和文武百官齋戒,不飲酒,不食葷,不處理刑事案件,不看病。太常寺和禮部分別準備黃案;準備齋戒銅人,安排皇帝的祭祀活動等相關事宜;禮部官員到太廟檢查犧牲等情況,確認所宰殺的牛羊符合祭祀要求……終於等到祭祀開始,禮儀官提前向皇帝行過三跪九叩大禮之後,在接下來的儀式中,他們就可以免禮,而專心忙於工作了。

      午時,正祭開始,隨後各宗廟帝后的神位都將被迎接到太祖廟內;而在犧牲所、宰牲亭所宰殺的犧牲,被送至太廟殿內,皇帝必須袒露右臂親自前去迎接,此時,禮樂官會按照歷來祭祀沿襲下來的方式敲鐘奏樂,舞生則高唱祭祀的歌曲翩翩起舞,歌詞的內容多說犧牲又大又肥,用來博得祖先神靈的歡愉。皇帝和官員則需三叩九拜,其實是皇帝代替全天下百姓,表達了對先祖神靈的敬意,為國之未來天下蒼生祈福許願。

      延續千年的祭祀禮儀仍在太廟上演,堅船利炮已經打開了南中國的大門。千年的禮儀之邦連同所有的祭祀禮儀都一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中國,光宗耀祖,光耀門楣的觀念深入人心。道光皇帝在位之際,國力日衰,於是,一向克勤克儉、可堪儒家道德典範的道光皇帝做出了令所有

      人吃驚的、有違祖規的行為,留下親筆硃諭:死後靈位不進太廟,不立神功聖德碑。

      對於道光皇帝的兒子咸豐帝來說,如果道光靈位不進太廟,無疑是把道光皇帝排除在愛新覺羅氏孝子賢孫之外。如果牌位進太廟,也是違背先皇遺囑。何去何從,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和清王朝的各位先祖一樣,道光皇帝的牌位最終進入了太廟,年復一年地接受後世子孫的祭祀。而封建社會中,地位重如泰山的太廟在其後的歲月裡會經歷怎樣的滄桑變遷?

      一場更為深刻和巨大的變革在20世紀初的中國醞釀發生著。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統治267年的滿清政府被推翻。紫禁城外面的世界,劇變正在發生。老百姓好像還沒有來得及仔細品味,但在其後的歲月裡,改朝換代的變化已經隨處可見。

      紫禁城的末代皇帝溥儀,已經被迫離開太和殿的寶座。太和殿作為皇室政權的標誌,被民國政府接收,然而根據《清室善後優待條例》中的第四款“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民國政府派兵保護”。這裡供奉著他的歷代祖先,依然歸愛新覺羅氏所有,只是,不再關乎國家政權。

      1924年,溥儀遷出紫禁城。太廟也永遠結束了作為皇家祭祀的歷史。

      1926年,太廟改為和平公園向普通市民開放,太廟開始了“公共空間化”的歷程,但在解放前的大多數時間中,太廟仍然處於封閉狀態。

      1949年2月3日上午10點,華人民解放軍在正陽門舉行了莊嚴的入城儀式。

      1950年4月30日,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開幕,從此,這座宮殿走上了新的使命。

      這裡成了勞動人民的天地,普通的工人、市民、百姓都可以自由出入這座曾經的皇家宮殿。許多在舊社會貧苦出身的人,在文化宮的培養下,成為文藝界的骨幹力量。一些後來為觀眾喜聞樂見的明星,都是在文化宮的群眾文藝活動中成長起來的。

      “古來數誰大,皇帝老祖宗。如今數誰大,勞動眾弟兄。世道一變化,根本就不同,還是這座廟,換了主人翁!”作家趙樹理這首詩以直白的詞彙道出了所有底層勞動人民的心聲。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文化宮接待前來活動的工人、市民超過百萬人。

      進入90年代,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生活漸漸豐富,娛樂場所也漸漸多了,文化宮似乎漸漸淡出人們的選擇之外。而一些電影和歌劇卻選景在太廟拍攝,並取得了轟動的效應。隨著電影和歌劇的轟動效應,淡出人們視線已久的太廟,又漸漸回到人們的視野。與此同時,也有很多的民間活動在這裡舉行。而它所蘊藏的巨大的文化價值,正在一步步被重新認知。

      太廟,這座古老的皇家建築,曾經承載過先人敬天法祖的信仰,承載過人們熱火朝天的生活,如今已經與現代人的生活相得益彰地結合,歷史與現實經由它,奇幻地聯絡在一起。

  • 2 # 使用者2501420824908

    太廟皇帝祭祀祖先之處,按照當時制度,不算臨時性祭祀,每年大祭五次,一個傳說鹿柏,一頭祭祀用的母鹿下崽,而見血不吉,兩太監不忍埋了小鹿偷養,年底大祭鼓樂怺起柏樹下小鹿狂奔,被軍爺利箭射入變成柏樹,後來柏樹不見有仙鶴滿山閒步,乾隆皇二而說鹿鶴同春吉兆,賜名鹿柏,如今鹿柏太廟西側蒼翠茂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稱,向敘利亞提供S-300不針對第三方,那麼俄羅斯針對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