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在記錄

    在《三國演義》第九十四回提及了此事。

    孟達邀金城太守申儀、上庸太守申耽共同作亂。申儀、申耽一邊佯作應承,一邊祕密計劃幫助來平亂的魏軍。他們對孟達謊稱準備不足,孟達相信了。

    司馬懿使者參軍樑畿到新城,對孟達謊稱司馬懿已率軍赴長安抵禦蜀漢犯境。孟達暗喜,設宴款待樑畿,送其出城。他隨後令申儀、申耽於次日舉事。但就在此時,他聞報有一軍已到城外。孟達衝向城牆,看到這支軍隊是由老將右將軍徐晃所統領的。徐晃叫孟達投降,孟達卻箭射徐晃前額。孟達軍向徐晃軍亂箭射下,徐晃軍只得撤退。徐晃當夜因箭傷而亡,年五十九,屍體入棺送往洛陽安葬。

    當時,司馬懿軍已出現在新城外,完全圍住了城。次日,孟達見申儀、申耽軍到,以為他們來助他了,開城門率軍攻司馬懿,但申儀和申耽卻罵道:“反賊休走!早早受死!”孟達感到有變,試圖撤回城中,但部下李輔、鄧賢已背叛了他,不讓他入城。申耽追上睏乏的孟達,殺之,孟達軍投降。

    司馬懿入新城,撫民勞軍,恢復城中秩序,向魏帝曹叡報捷,曹叡下令將孟達首級送往洛陽,加申耽、申儀官職,命隨司馬懿應對蜀漢犯境,命李輔、鄧賢守新城、上庸。

    但是在歷史上對於孟達反叛的動機有兩種版本,大體相近但有些許細微差異。第一個版本見於《三國志·明帝紀》注引《魏略》,第二個見於《晉書·宣帝紀》。

    《魏略》版本提及諸葛亮得知孟達在新城不安,計劃誘孟達倒戈歸蜀。他寫了幾封信給孟達,孟達也回覆了。魏興太守申儀與孟達有隙,祕密報告魏廷孟達通蜀,但魏帝曹叡不信。當時屯宛城的司馬懿派參軍樑幾去調查孟達,又勸其入朝。孟達害怕了,於是作亂。

    《晉書》版本證實孟達確與申儀有隙。諸葛亮計劃藉此誘孟達倒戈歸蜀,派郭模詐降並趁機向申儀漏洩孟達的圖謀。孟達得知事已洩,立即計劃作亂。當時屯宛城的司馬懿擔心孟達迅速作亂,寫信穩住他:“將軍昔日離開劉備,託身國家,國家委任將軍守邊圖謀蜀國,可見國家信任你。蜀人愚蠢,深恨將軍。諸葛亮希望你歸蜀,是他無計可施了。郭模告訴申儀的不是小事,諸葛亮怎能輕易讓他洩露?如此危險的舉動不難明白。”孟達得信大喜,在作亂與否之間猶豫不決。司馬懿趁機祕密率宛城本部軍馬進軍新城。司馬懿部將們建議先觀察孟達動向再進軍,但司馬懿答道:“孟達無信義,他既然因生疑而猶豫,我們應當抓緊這次機會除掉他。”司馬懿軍隨後急行軍,8天后即抵達新城。

    蜀漢和東吳也出兵支援孟達,分別到了西城安橋和木闌塞。司馬懿分派諸將以應之。申儀也絕蜀道,使得蜀救兵不能到達。

    戰前,孟達寫信給諸葛亮,同意助蜀,且預言司馬懿不會前來。但八天後司馬懿軍到後,孟達再寫信給諸葛亮,表示震驚和難以置信司馬懿竟然才八天就到了新城。孟達以新城下轄三面環水的上庸城為基,建起木柵以自守。司馬懿軍涉水毀柵,到了上庸城外。司馬懿隨後分兵八面攻城,誘使孟達外甥鄧賢和部將李輔在圍城十六日後開門投降。孟達被俘殺,傳首京城洛陽。

  • 2 # 魁哥說歷史

    前言:在《三國演義》中,呂布的名聲不太好,經常被張飛罵三姓家奴。其實“三姓家奴”這個稱號對應的不止有呂布一人,或許孟達更加適合這個稱號。孟達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先跟著劉璋混,後改投劉備,接著又投降曹魏,然後又想回歸蜀漢,一來一去,反反覆覆,在古代這種人屬於十足的小人。

    相信大多數讀過三國演義的讀者能記住孟達,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斬殺了魏國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徐晃武藝高強戰功赫赫,且有萬夫不當之勇,卻被孟達所殺。因此,孟達憑藉一箭射殺徐晃的戰績,稱得上是三國名將。那麼孟達是如何一箭射殺徐晃的呢?歷史上孟達結局又如何呢?其實這個故事只是發生在三國演義裡,正史上並非如此,也就是說演義“騙了”我們。

    諸葛亮非常高興,因為自己在取勝之後,如果聯合了金城、新城、上庸三處軍馬裡應外合的話,則長安不在話下,但同時也表示擔心,怕孟達洩密。再者聽說曹叡讓司馬懿出兵,諸葛亮急忙給孟達書信,讓他小心行事。

    孟達接到諸葛亮的書信後,不以為然,認為諸葛亮過於小心了,回書給諸葛亮,書信中極度自信,讓諸葛亮大可放心。諸葛亮看到孟達書信後,一聲感嘆:“孟達必死在司馬懿之手。”

    孔明曰:“兵法雲:‘攻其不備,出其不意。’豈容料在一月之期?曹睿既委任司馬懿,逢寇即除,何待奏聞?若知孟達反,不須十日,兵必到矣,安能措手耶。

    果然不出諸葛亮所料,金城太守申儀密報司馬懿說孟達造反,司馬懿得知之後,一邊通知魏帝曹叡,一邊帶兵急行軍前去平叛,途中遇到右將軍徐晃,以徐晃為先鋒,來到新城。在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孟達驚慌失措,不知道該怎麼辦。先鋒大將徐晃打著大旗,來到孟達城樓下,大罵孟達反賊,孟達讓士兵放箭,不巧徐晃被射中了額頭,因為傷勢過重,徐晃第二天就去世了。

    三國演義中這樣描述徐晃被殺:

    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魏將救去。城上亂箭射下,魏兵方退。孟達恰待開門追趕,四面旌旗蔽日,司馬懿兵到。達仰天長嘆曰:“果不出孔明所料也!”於是閉門堅守。 卻說徐晃被孟達射中頭額,眾軍救到寨中,取了箭頭,令醫調治,當晚身死。

    那麼歷史上的孟達結局如何呢?這倒是和三國演義中大致符合,孟達舉兵造反一事情遭到敗露,司馬懿圍困城池16天。孟達軍隊彈盡糧絕,其外甥鄧賢、部將李輔開城投降,孟達被生擒活捉。司馬懿以其叛變之罪斬殺,並割下首級傳到京城示眾。

    說實話,三國名將孟達和老奸巨猾的司馬懿相比,差得太遠了,坐上火箭也追不上司馬懿。他敗在司馬懿的手上並不冤枉,只能怪自己命不好。

  • 3 # 日航通鑑

    說到孟達,很多人對他印象都比較深刻。這很大的原因都是因為《三國演義》的渲染。在《三國演義》的世界之中,本來並不算出彩的孟達一躍成為了文武雙全的名將,儼然一副“周郎”的感覺。那麼在《三國演義》中的孟達究竟有多出彩?孟達在歷史上的最終結局又是如何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 孟達的高光時刻:居然斬殺了名將徐晃!

    這個故事發生在《三國演義》的世界之中而並非是正史,各位切勿當真。

    孟達是個不折不扣的反骨仔。一開始孟達背叛了蜀漢,投降了曹魏。之後孟達又想回歸蜀漢,然後背叛曹魏,司馬懿便晝夜兼程想要去平叛。

    然後說司馬懿在平叛的路上,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正是右將軍徐晃。徐晃一聽司馬懿要去打仗,手癢了,便主動要求做司馬懿的先鋒然後去進孟達。兩個人於是兵合一處,進攻孟達。

    孟達在城樓之上,看見了先鋒徐晃的大旗,然後徐晃大罵孟達幾句,這便把孟達給惹火了,於是孟達射殺了徐晃。在《三國演義》中寫道:

    “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魏將救去。……卻說徐晃被孟達射中頭額,眾軍救到寨中,取了箭頭,令醫調治;當晚身死,時年五十九歲。”

    然後這麼一位曹魏大將,擅用大斧,驍勇無雙,外號“曹魏周亞夫”的大將徐晃就這麼奇奇怪怪地死了。

    說實話,個人認為這裡的徐晃的死,真的就是劇情殺。在三國正史之中,有很多大將都神祕失蹤或者是病死,羅貫中為了豐富劇情,引起衝突,於是便給這些大將安排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死因,這裡面徐晃之死便是一個典型。

    之後反叛的孟達被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三下五除二給打發了,然後孟達身死。

    二、 正史中的孟達究竟是什麼樣子?

    咱們說完了這個《三國演義》裡面的射箭挺準的孟達之後,咱們就來說說歷史上的孟達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吧。

    首先來說,孟達是一個有幾分本事的人,出將入相談不上,至少說也是個中等水平。當時曹丕比較喜歡孟達,於是曾經派手下臣子去提前看看孟達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令貴臣有識察者往觀之,還曰‘將帥之才也’,或曰‘’卿相之器也’,王益欽達。”

    也就是說去看過孟達的臣子,有的認為說孟達這個人才能過人,有著“出將入相”的本領。說白了就是孟達在外能做統帥,在內能做丞相。在歷史上除了王猛、諸葛亮等幾個絕世猛人之外,很少有人能獲得這個評價。

    就按照我的觀點以及孟達後來的表現來看,這些大臣怕是收了孟達的黑錢因此才幫孟達說好話的,真實的孟達根本沒有那麼大本事,因此關於這一點評價存在過度拔高的嫌疑。

    但是我們不得不說,孟達這個人還是有才能的。畢竟曹丕是真的見過他而且比較欣賞他的才能。據記載:

    “達既至譙,進見閒雅,才辯過人,眾莫不屬目。”

    當然,這句話我們換個說法的話,也可以認為是孟達這個人比較能吹,吹來吹去把大家都吹懵了,因此獲得了曹丕的賞識。

    孟達雖然是一個比較有才能的人,但是同樣他是一個人品比較低劣的人,具體來說就是反覆無常,為人多變。其實按照三國時代人的觀念,忠的概念還沒有那麼明確,只要你行為不是太過分,一般也不會成為你的黑點。但是孟達因為先後投奔了劉璋、蜀漢、曹魏、又投奔蜀漢,這等反覆多變確實已經是少見了。蜀國大臣費詩就曾經評價孟達說:

    “孟達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後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何足與書邪!”

    費詩的意思就是說,孟達這個臭小子,做事不夠忠心,又背叛劉備,這樣一個反覆無常的人,我不想給他寫信。在當時“忠”的概念沒有那麼明確的情況下,孟達一樣遭受了曾經同事們的鄙視,我們可想而知孟達本人的情況了。

    至於說孟達的軍事才能,我認為是有的。他曾經連攻下房陵、上庸,取得了比較輝煌的戰果,強化了蜀漢的東部戰線。但是同時在蜀漢內部,他又屬於獨立性比較強的小軍閥,從他背叛蜀漢時候手下帶著四千部曲就可見一斑,因此他可以說是手中有籌碼,才可以這樣反覆無常。

    最終這個反覆無常的孟達被更加有智謀的司馬懿大敗。孟達一開始覺得司馬懿進攻自己,少說需要三十天。結果司馬懿八天之內急行軍一千二百里擊殺了孟達。在三國時代,神速將軍一向是夏侯淵的稱號,但是我認為司馬懿也配得上。從征討遼東公孫度和征討孟達,我們完全能看出司馬懿那優秀而過人的軍事才能。

    三、 總結

    因此綜上來看,孟達還真的沒有坊間傳言中的那麼厲害。他本人就是一個手中有點本錢就膨脹,一時間忘乎所以,無所事事,自以為是的人。因此坊間常常無限拔高孟達,我認為這是不對的。

  • 4 # 芝城小趙

    孟達射死徐晃是出自《三國演義》小說的情節。正史中孟達雖有戰功,談不上三國名將。至於孟達的結局如何?下面簡單分析。

    公元219年,孟達從秭歸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為達兵所害。房陵被攻下後繼續進攻上庸,劉備私下擔心孟達難以獨自擔任,於是命劉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領孟達的軍隊,與孟達會合於上庸地。關羽被圍樊城、襄陽時,曾要求劉封和孟達派兵援助,但被劉封和孟達拒絕,關羽戰敗後,孟達因畏懼被治罪,再加上跟劉封不和,常受到劉封侵凌,於是率部曲四千餘家投降曹魏。

    曹丕剛繼王位之時就聽說過孟達的名聲,聽說他前來歸附感到非常的高興,認為他有將帥之才,因此對他越加敬重。孟達和桓階、夏侯尚關係親善,可謂風光無限。

    據《三國志 費詩傳》記載,諸葛亮南征班師回朝時,見了一個從曹魏叛逃的人——李鴻。他轉達了孟達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諸葛亮聽完後對蔣琬和費詩說:“我回到成都後,一定要給子度(孟達)寫封信。”沒想到,費詩直接當場就說:“孟達那個小子,以前侍奉劉璋的時候就不忠誠,後來又背叛先主,像這種三姓家奴、反覆無常的小人有什麼值得您寫信給他。

    “孟達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後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何足與書邪!”

    諸葛亮看準了孟達不安這一點,利用孟達此時忐忑不定的心理,暗中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以引誘孟達背叛曹魏重回蜀漢陣營。諸葛亮覺得還不過癮,又叫上蜀漢的另一位託孤大臣李嚴一同勸說孟達,李嚴給孟達寫信說:“我與孔明一起受先帝託孤之任,責任重大,唯恐難以承擔,很希望得到一位好夥伴。”

    達與魏興太守申儀有隙,申儀將孟達計劃洩漏給司馬懿,司馬懿寫信安撫孟達,卻暗中遣軍進討。最後,在城內的李輔和鄧賢與司馬懿的裡應外合下,司馬懿用了十六天的時間攻下了新城,斬殺了孟達。在這期間,蜀漢與東吳都有派兵救援,不過都被魏軍分別攔住下來。

    在《三國志 費詩傳》裡記載:“亮亦以達無款誠之心,故不救助也”,所以在這次救援中蜀漢並沒有盡力。只不過做做姿態而已,東吳跟孟達非親非故就更不會盡力去救援了。孟達被殺以後,曹魏便把新城的上庸、武陵、巫縣三郡分為上庸郡,又把孟達的餘眾七千餘家遷徒到幽州,讓孟達的舊部遠離曹魏的邊境。

  • 5 # 東湖野客

    《三國演義》第九十四回《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馬懿剋日擒孟達》中,徐晃是被蜀將孟達射中額頭,當晚不治身亡,而正史中,徐晃是病死的,其死於孟達並無關係。但是,孟達的結局,《演義》和正史中卻相差不大,都是被司馬懿破城斬首而死的。

    孟達:反國之賊,罪不容誅

    《演義》褒劉抑曹的思想,對於先後兩次投靠劉備的孟達,似乎留了一些褒獎之詞,但事實上,歷來不少學者對其非常反感,明朝一代宗師李贄更是對其極其厭惡:“若傅士仁,孟達,則反國之賊也,罪不容誅矣。凡讀史者,定須原情定罪,方不冤枉了人也”。

    李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孟達多次反主,只看利益,不忠不義!他原為劉璋屬下,天下饑荒之年,孟達與法正入蜀投靠劉璋,這是其一主;此後,劉備入蜀,孟達反投劉備,這是其二主;關羽被殺,孟達擔心劉備殺了自己,投靠了曹魏,這是其三主;此後,諸葛亮北伐,引誘孟達歸蜀,孟達準備起兵反魏,這幾乎成為事實上的四主。關鍵是,孟達因為利益,在蜀魏之間徘徊不定。

    李贄說他:反國之賊,罪不容誅,實在不為過!

    徐晃:曹魏名將,智勇雙全

    徐晃最有名的一戰,恐怕就是打敗關羽,解圍樊城、襄陽。曹操稱讚他,“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三國志》中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頜、徐晃,並稱為曹操的五大良將。且有名的破顏良,斬文丑,在正史中都出自徐晃之手!

    在《三國演義》九十四回,孟達於新城謀反準備再次投蜀,司馬懿調徐晃急行軍趕往新城,誅殺孟達,結果不料被孟達射中額頭,當晚不治而亡。這所以這樣寫,一是《演義》是貶曹的,連帶了就貶低了曹營中的徐晃;二是徐晃善於用箭,演義中這樣寫,無非也是帶點反諷的作用。事實上,徐晃是病死的,病死後列為於曹操廟庭。

    話說回來,孟達此後怎樣,很簡單,正史和演義中都是一樣的,一句話:投靠蜀國的計劃洩露,被司馬懿圍困,斬首而死!

  • 6 # 深夜聊齋

    在三國世界中,有一個極不平凡的小人物,他叫孟達。之所以叫小人物,是因為他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小說中,都只是一個“醬油男”;而要說孟達極不平凡,則是因為他與兩個響噹噹的大人物的死有關——徐晃和關羽;而最後孟達的死,也成為三國曆史上的一大謎案——他究竟是不是被諸葛亮用計故意害死的,諸葛亮是否在公報私仇呢?

    孟達出生東漢末年的一個官宦家庭,其父親孟佗曾任涼州刺史,相當於今天的省部級官員。

    孟達少時入蜀,歷史記載他有學識、有雅量,且文武兼備,是一名儒將,深得劉璋賞識。

    但是,因為劉璋沒什麼能力,胸有大志的孟達便與張鬆、法正等人結成了聯盟,一起成為了劉備入川的“帶路黨”。

    然而雖然孟達有引路之功,但劉備更信任的還是法正。孟達先是被劉備安排諸侯江陵,歸關羽領導,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考察。

    在劉備攻取成都以後,孟達也結束了“考察期”。劉備任用孟達為宜都太守,並讓其率軍北上攻取房陵。

    拿下了房陵以後,劉備又派自己的義子劉封與孟達會合,二人合力攻下了上庸。

    劉封、孟達兩個人的名字從此結合在了一起,但這並不代表兩人關係融洽。

    “又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鼓吹。”

    這裡的“鼓吹”指的是古代的儀仗隊,劉封敢公然搶奪孟達的儀仗隊,這就相當於當眾打了孟達的臉。

    在歷史上,劉封“有武藝,氣力過人”,再加上出身荊州豪族和劉備義子的身份,算是一個典型的豪橫莽夫了。而劉備用一個莽夫去接管孟達的兵權,也表明了他對孟達並不信任。

    此後,關羽攻打襄樊,向劉封、孟達請求救兵,但二人卻予以拒絕。這一段歷史,在《三國演義》中,被虛構成了孟達教唆劉封不發兵,導致關羽兵敗被殺。

    關羽死後,孟達投降魏國,受到了魏文帝曹丕的重用,還讓其統領上庸、房陵等地,加封為新城太守。

    數年以後,曹丕去世,孟達考慮到沒有了靠山,便有了迴歸蜀國之意。這時,諸葛亮也開始策反孟達。而正在孟達決定起兵之際,卻因為事情洩露,被司馬懿先發制人殺掉。

    1、孟達是否殺了徐晃?

    2、孟達對關羽之死有沒有責任?

    3、是諸葛亮故意害死了孟達嗎?

    下面,我們對這三個問題逐一進行解釋。

    二、孟達與徐晃之死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第一次出師北伐時,負責鎮守上庸的孟達意圖起兵響應。但因為事情敗露,被司馬懿剿滅。

    在戰鬥中,司馬懿的前鋒徐晃在城前叫陣時,被孟達在城上一箭射中額頭,回營後重傷不治而死。

    歷史上,徐晃雖然也是死於同一年,但史料有明確記載,徐晃此前已身染重病,魏明帝還親自派人為他尋找藥方。

    這樣看來,徐晃是不可能參與剿滅孟達之戰的。徐晃死於疾病,而非孟達之手。

    在《三國演義》中,孟達是如此教唆劉封不救關羽的:

    “(劉)封曰:‘吾亦知之。奈關公是吾叔父,安忍坐視而下救乎?’

    (孟)達笑曰:‘將軍以關公為叔,恐關公未必以將軍為侄也。某聞漢中王初嗣將軍之時,關公即不悅。’”

    經過孟達的一番挑撥離間,劉封決定袖手旁觀,坐視關羽兵敗被殺。然而,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

    首先,關羽向劉封、孟達求救並非是在敗走麥城時,而是在其水淹七軍又兵圍樊城、襄陽之後: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三國志》)

    其次,當時劉封、孟達剛剛拿下上庸,同樣面臨著曹魏反攻的威脅,還不能分兵給關羽。

    再次,守住上庸的戰略意義要比攻下襄樊更加重要。

    所以,劉封、孟達拒絕關羽是合情合理的。二人拒絕關羽的行為,雖然沒有直接導致關羽兵敗身亡,但最後還是引來了劉備對劉、孟二人的憤恨。

    即便是他們對關羽之死有責任,而因為劉封與孟達關係不和睦,在如此重大決策面前,孟達根本沒有發言權,劉封更不會聽孟達的讒言。

    綜上所述,關羽之死,孟達實際並沒有責任。

    孟達之死與諸葛亮有直接關係,這一點在《三國志》中語焉不詳,但在《晉書》中有明確記載:

    “(孟)達與魏興太守申儀有隙,(諸葛)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詐降,過儀,因漏洩其謀。”

    作為蜀漢舊將,孟達此前與諸葛亮有書信往來,表達了自己重回蜀國的意願。

    後來諸葛亮為了催促孟達起兵,就派郭模過去詐降,並讓他將孟達要起兵的機密,透露給了一個叫申儀的人,而申儀恰好就是孟達的死對頭。

    於是,司馬懿這才及時得到訊息,帶兵馬不停蹄來到新城,將孟達斬殺。

    當時,孟達奉劉備之命攻打房陵。拿下城池後,其部下士兵將房陵太守蒯褀殺害。

    這個蒯褀可不是普普通通的“路人甲”,他是諸葛亮的大姐夫。蒯褀出身荊州世家大族蒯氏,娶了諸葛亮的大姐為妻。

    諸葛亮自幼父母雙亡,他的大哥諸葛瑾早年出仕江東,所以他是由其叔父從琅琊帶到荊州定居的。正是在荊州,諸葛家族與本地的世家大族蒯氏結成了姻親。可以想見,諸葛亮從小與大姐在一起,二人應是感情至深。

    而在房陵太守蒯褀被殺的同時,諸葛亮的大姐是否免於兵火呢?因為史料欠缺,我們無法得知,但恐怕是凶多吉少。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對孟達心有不滿,並借司馬懿之手將其除掉,以報喪姐之仇,也是很有可能的。

  • 7 # 先生說故事

    首先,孟達算不上名將,被殺的徐晃才是名將。

    孟達出名原因,是因為他頻繁跳槽!先投劉璋,後投劉備,再投曹魏,又企圖歸劉,由於計劃敗露被殺!

    要說孟達殺徐晃,十個孟達捆在一起也敵不過一個徐晃,領兵作戰,徐晃更能叫孟達全軍覆沒。

    孟達因荊州之事被劉備責怪,投了曹魏。劉封率軍來討,孟達出戰,三回合內敗逃。

    《三國演義》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操怒,命徐晃出馬來戰,劉封出迎。交戰之時,玄德先走入陣。封敵晃不住,撥馬便走。

    很明顯孟達跟徐晃的差距!

    再來看首三國武將打油詩。詩為: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夏侯惇,夏侯淵),二張(張遼,張郃)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文鴦與姜維。

    徐晃武力排在第十五位,沒看到孟達的影子!

    徐晃被孟達射殺,是羅先生安排在《三國演義》中的情節。

    孟達被司馬懿圍城六十多天後,孟達外甥部將鄧賢開啟城門,司馬懿破城,被申耽所殺。

    正史中徐晃是病死的。

  • 8 # 一半秋色

    正史中,徐晃是病死的,而在《三國演義》中,徐晃卻是被孟達一箭射死的。

    徐晃是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一,威不可當,戰績輝煌,其實力不亞於關羽和張飛。關羽最後一戰,就是敗於徐晃之手,雙方打了八十回合,最後關羽力怯敗退。

    由此可見,徐晃的能耐根本不是孟達之流可比的!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如此英雄的徐晃居然死於孟達之手,只怕是作者故意為之的吧!羅貫中可憐關羽敗於徐晃之手,為了給關羽挽回一點點顏面,所以才故意讓徐晃死於小人之手。

    《三國演義》記載:

    徐晃坐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反賊孟達,早早受降!”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頭。

    徐晃大喊了一聲,就被孟達一箭射中了額頭,然後醫治無效死亡。而在《三國志》中,徐晃是因病而死的,死時五十九歲。

    孟達是什麼樣的人?他的結局如何呢?

    孟達最早投靠的是劉璋,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混口飯吃,當初和他一起而來的還有法正。

    後來,劉璋聽說曹操要攻打漢中張魯,而張魯如果被滅了,下一個慘遭厄運的就會是他,於是劉璋四處尋找支援,找來找去,找來了同宗的劉備。

    劉璋本來巴望著劉備念在同宗之情的份上,盡心輔佐於他,哪知道劉備是隻披著羊皮的餓狼,逮到誰就會咬誰!

    孟達因“賣主”有功,被封為益都太守,法正被封為蜀郡太守,這倆叛徒從此飛黃騰達了!

    後來,關羽被圍困於樊城,派人到孟達和劉封之處求救兵,哪知道二人均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為由,一兵未發。

    結果,關羽慘敗遭戮。

    劉封不去救關羽,是因當初劉備收他為義子之時,關羽曾經表達過反對的意見,劉封一直耿耿於懷;而孟達不去救關羽,估計是想儲存實力,別有圖謀。

    而孟達知道劉備絕不會饒了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給劉備寫了封辭職信,信中說“老子不幹了,後會無期”,轉而就投靠了曹魏。

    孟達剛一投靠曹魏,就轉過頭來,與徐晃合夥圍攻劉封,後來一連攻佔了上庸、房陵、西城三個郡,曹丕將三郡合併為新城郡,並讓孟達當新城太守。

    孟達終於達到了人生的巔峰期。

    然而,好景不長,曹丕死後,司馬懿大權獨攬,司馬懿早就看孟達不順眼了,於是處處設防,處處牽制,孟達過得很不自在。

    狡猾的諸葛亮察覺出了司馬懿和孟達之間的矛盾,於是暗中與孟達書信往來,勸孟達“回心轉意”:來到蜀漢這邊吧,好處大大地有,保管讓你做三把手,劉禪第一,我第二,你孟達老三。

    孟達終於又心動了!

    但沒想到,司馬懿早就察覺出孟達和諸葛亮的勾當,搶先一步,截斷了孟達逃往蜀漢的去路,孟達成了甕中之鱉。

    孟達最終被司馬懿殺掉了!這就是孟達的一生!

    其實,就算孟達僥倖逃到了蜀漢,也一樣難逃厄運,因為孟達曾經殺掉一個至關重要的人,這個人名叫蒯祺,他是荊州名士,更關鍵的是,他是諸葛亮的姐夫。

    諸葛亮連劉封都不能相容,更何況有殺姐夫之仇的孟達呢!

  • 9 # 芳姐論三國

    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曹操五虎將之一徐晃是被孟達所殺,而且是被孟達一箭正中額頭。

    且看《三國演義》孟達箭殺徐晃

    西蜀軍師諸葛亮首次出師北伐,一路上那個是一路高歌,氣勢如虹,連戰連捷。這時候降魏的蜀臣孟達聽聞這一訊息:諸葛亮也太厲害了,魏國遲早會失敗啊,於是又想回自己的老家,典型的牆頭草啊。

    不幸的是申儀將孟達計劃洩漏,薑還是老的辣,司馬懿寫信安撫孟達,實則暗中遣軍進討。孟達以為司馬懿大軍至少需要三十日方能抵達,沒想到八日內,徐晃領著先鋒部隊行軍一千二百里,已經來到了新城城下了,完全打亂了孟達的部署。

    孟達登城視之,只見一彪軍,打著“右將軍徐晃”旗號,飛奔城下。孟達大吃一驚,急扯起吊橋。徐晃坐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反賊孟達,早早受降!”孟達那個氣憤啊,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魏將救去,徐晃回營後,因箭傷過重,當晚身死,時年五十九歲。

    再看歷史上徐晃和孟達的結局

    孟達,字子度,最先是劉璋屬下,後劉璋被劉備打敗,就降了劉備。後來關羽被圍樊城、襄陽時,不發兵救關羽,而觸怒劉備,於是投奔曹魏,在魏官至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此後又欲反曹魏而歸蜀漢,事敗而死,是被司馬懿所殺。

    徐晃,字公明,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勳,參與徐州之戰、官渡之戰、漢中之戰等幾次重大戰役。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曹丕稱帝后,徐晃被加封為右將軍。公元227年病逝,諡曰壯侯。

    也就是說孟達是死於司馬懿之手,而徐晃是病逝的。

    古人對孟達評價

    孟達其實是一個小人,是一個典型的牆頭草。

    孟達最先是劉璋屬下,後劉璋被劉備打敗,就降了劉備。後來關羽被圍樊城、襄陽時,不發兵救關羽,而觸怒劉備,於是投奔曹魏,在魏官至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此後又欲反曹魏而歸蜀漢,事敗而死,是被司馬懿所殺。

    再來看看古人的歷史評價。

    不知羅貫中為何杜撰孟達箭殺徐晃這一情節。

  • 10 # 唐不三不四藏

    就在劉備死了,曹丕也死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曹魏換了皇帝, 沒有曹丕的信任,孟達的日子沒有之前好過了,再看蜀漢這邊劉備也不在了,之前的恩怨也消了,孟達就想再回到老東家的懷抱。

    在蜀漢政權裡,劉璋的舊部勢力和劉備的荊州勢力一直再做政治鬥爭,劉備在託孤的時候為了穩定蜀國的內政,指派了兩位顧命大臣,一個是諸葛亮,還有一個是李嚴,諸葛亮是荊州勢力一邊的,李嚴是劉璋舊部勢力一邊的,剛才我們也說到孟達也是劉璋舊部,和李嚴是一邊的。

    好的我們現在來看下孟達之死的過程:

    孟達知道諸葛亮北伐,就聯絡上諸葛亮,表示出投降蜀漢,並配合北伐行動。諸葛亮大喜過望,寫信回覆表示歡迎,同時也把李嚴調到自己身邊,讓他也給孟達寫信讓孟達放心來降,李嚴和孟達是老相識也是一個政治勢力的。李嚴也積極配合諸葛亮的安排,畢竟召回一個自己人的勢力來對付諸葛亮,李嚴何樂而不為。沒想到諸葛亮又故意把這個訊息洩露給了魏國,司馬懿高度重視,馬上出兵圍攻孟達,結果孟達被圍攻陣亡。

    很多史評和演繹上評價諸葛亮不救孟達是覺得他和魏延一樣反覆無常,所以見死不救。

    其實是諸葛亮利用這個事情剷除異己,把李嚴調動到自己身邊便於控制,本來李嚴不聽諸葛亮的調遣,聽說要招降孟達,也就放鬆警惕,畢竟是件利己的好事,結果諸葛亮一箭雙鵰,孟達也死在司馬懿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會兒說印度不想打,一會兒印度說鮮血不能白流。我們相信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