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府是明清時期的一個府級行政區劃,現在包括現秦皇島大部地區,唐山大部地區,遼寧西南部地區,明朝始稱永平府,商周時期為孤竹國,後曾多次更名,有肥如,肥子,平州,永平路,盧龍等。
元朝稱為永平路,直屬於中書省。明朝洪武二年,改為平灤府,屬河南分省。洪武四年改永平府。此後改屬北直隸。領州一個,縣九個。弘治四年,有戶口二萬三千五百三十九,人口二十二萬八千九百四十四。萬曆六年,戶口二萬五千九十四,人口二十五萬五千六百四十六。 [1]
永平府是明清時期的一個府級行政區劃,現在包括現秦皇島大部地區,唐山大部地區,遼寧西南部地區,明朝始稱永平府,商周時期為孤竹國,後曾多次更名,有肥如,肥子,平州,永平路,盧龍等。
元朝稱為永平路,直屬於中書省。明朝洪武二年,改為平灤府,屬河南分省。洪武四年改永平府。此後改屬北直隸。領州一個,縣九個。弘治四年,有戶口二萬三千五百三十九,人口二十二萬八千九百四十四。萬曆六年,戶口二萬五千九十四,人口二十五萬五千六百四十六。 [1]
永平府,府治在今河北省盧龍縣,(今隸屬於河北秦皇島市),地域包括現唐山市大部地區、秦皇島大部地區和遼寧西南部地區,從明朝起稱為永平府,永平府遺址在盧龍縣城境內。殷商時期為孤竹國地,春秋屬北燕,後為肥子國。秦漢至晉均屬幽州遼西郡。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設盧龍縣,屬北平郡。唐至遼、金時期屬平州,遼、金時,將這裡改稱平州。元朝時,這裡是永平路的治所。明朝時期永平府,境內管轄盧龍縣(永平府所在地)、撫寧縣、昌黎縣、永平衛、山海衛。縣下實行裡甲制,裡亦稱社、屯,當地民編為社,遷來者編為屯。清代明朝時期,永平府沿用明制,屬直隸省永平府。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秦皇島盧龍永平府古城廢山海衛,置臨榆縣。雍正初年,順天府析出玉田縣、豐潤縣,併入永平府。乾隆八年,又將玉田縣、豐潤縣析出,併入遵化直隸州。至此,永平府轄一州六縣,即灤州、遷安縣、撫寧縣、昌黎縣、樂亭縣、臨榆縣、盧龍縣。 [2] 1948年11月27日秦皇島解放。十月,在秦皇島建立秦榆市,秦榆市轄山海關辦事處、一區(現海港區鐵道南)、二區、三區(現海港區鐵道北東區、西區)、海濱區、上莊坨區。1949年3月山海關改為市,劃歸遼西省;同時,秦榆市改稱秦皇島市,為河北省省轄市。解放後,盧龍縣隸屬秦皇島管轄,秦皇島現轄海港區、北戴河區、山海關區三個市轄區和撫寧縣、昌黎縣、盧龍縣、青龍滿族自治縣四個縣。當時此地地處邊關,又是連線山海關和京師的交通要衝,因而這裡又成為了一座軍事重鎮。明末時,清皇太極因屢攻寧城不克,就是從這一帶的隘口突襲得手,從而兵臨北京城下的。清朝時,這裡仍稱永平府。清廷在這裡長期駐守重兵,以拱衛京師和保衛皇陵[清東陵]。在明、清兩朝,永平府一直是京東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因而這裡也就有了“京東第一府”之稱。遼、金時,將這裡改稱平州。元朝時,這裡是永平路的治所。從明朝起這裡又改稱為永平府。元屬中書省永平路,明清為永平府首縣,屬直隸省所轄,1913年(民國二年)裁府設永平縣,翌年復置盧龍縣,屬津海道。1928年直轄於河北省。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建遷盧撫昌和盧撫昌聯合縣,1945年復盧龍縣治。屬冀東行署。1949年8月,屬唐專署。1958年11月,析盧龍併入昌黎、遷安兩縣。1961年6月復置盧龍縣。1983年5月始,屬秦皇島市管轄。建國以來,歷屆縣委縣政府都致力於縣城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60年代到80年代的接力治水,形成了“吃苦務實、團結奉獻”的盧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