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
一、青銅器
1.什麼是青銅。可先讓學生觀察一個青銅器仿製品,有一個感性的印象。因為初一學生沒有化學方面的知識,青銅的概念最好直接向學生交代,但不需學生掌握。可與銅對比來講青銅:首先,青銅是一種銅合金,其中加人了鉛、錫等成分;其次,青銅比銅熔點低、可塑性強、硬度還高,因而更易於造器;因為青銅的這些優點,所以青銅器有許多種類,有著廣泛的用途。讓學生看課本歸納即可。
2.青銅器的代表。第一,應重點介紹司母戊鼎,先讓學生看教材前面的彩圖,具體介紹其形制、重量,有時間還可根據教參向學生講一講司母戊鼎出土後的故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第二,讓學生觀察三聯瓢(yan)等青銅器,培養學生聯想、分析及歷史審美能力,然後向學生略作介紹即可。第三,有條件的學校,在課上演示引導學生上網查閱有關青銅器的一些資料,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知識面。
二、扁鵲與四診法
這部分教材內容是以人帶事,用扁鵲帶出中醫的起源與早期發展。建議這部分知識內容從學生現實生活切入,請學生說說中醫大夫是如何給病人診治疾病的?現在中醫大夫為病人看病、治病的基本方法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被人們使用了。當時最有名的民間醫生是扁鵲。他採用四診法為人診病,教師解釋四診法。望:看病人的氣色和舌苔;聞:聽病人的聲音;問:詢問病人發病前後的情況;切:按病人的脈搏。中醫大夫就是將這四種方法結合運用,對病情作出判斷,然後對症下藥。兩千多年來,這些方法一直被中醫大夫所運用,成為中國傳統的診病方法。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小字對扁鵲“能生死人”內容的介紹,思考扁鵲是如何面對人們讚譽的?從中學習扁鵲實事求是、科學的態度。
扁鵲具有高超的醫術,不是隻要有病人就治病,他提出“六不治”,即不給六種人治病。請學生閱讀這部分教材內容思考“扁鵲為什麼不給這些人治病?”不珍愛自己的身體,不相信醫藥,就是不尊重科學。扁鵲的這些醫療思想,對祖國醫學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文學藝術:
一、甲骨文、金文
甲骨文是商代後半期,也就是盤庚遷殷至紂辛亡國八世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約公元前1395—1122 年)間商朝後半期所謂殷代的遺物。甲骨文還可以細分為不同的時期。目前各家的分期方法還沒有達到統一的意見。普通仍以五期分期法為妥,即第一期包括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廩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甲骨文中的卜辭《尚書·多士》說:“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冊,簡也,典從冊,在艹上,象兩手供俸之形。《墨子·魯問》有“書之於竹帛,鏤之於金石,以為銘於鐘鼎。”甲骨文並非商代的典冊,亦非竹帛金石的文字,乃是占卜及與占卜有關或者偶然的記事文字。
金文舊稱做鐘鼎文,即鑄刻在商及後來周代青銅器上的銘文。考古發現表明早在公元前3000—前2300 年間,中國已經產生了青銅器。商周時代則是中國青銅器的高度發展階段,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特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周社會文化各方面的特點。青銅器銘文不僅是研究商周歷史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中國文字發展的重要資料。青銅器係指紅銅與錫的合金,較之紅銅,其優點在於熔點低、硬度高,易於鑄造,並可依不同要求而調劑不同的紅銅與錫的比例。春秋晚期的一部工程技術書《周禮·考工記》中記載有自鐘鼎以下六種不同含錫量的青銅器,稱為六劑。其鐘鼎之劑為“六分其金,而錫居一”,即銅佔百分之八十五點七一,錫佔百分之十四點二九。經對商代司母戊鼎的科學分析,結果表明,其比例,銅約佔百分之八十五,錫約佔百分之十二,另外約百分之三的鉛,這與《考工記》所記載的比例是基本相符的。
二、詩人屈原
1.屈原的政治生涯。屈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生活在列國紛爭的時代。屈原“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一度受到楚國國君的重用。當時南方的楚國、西方的秦國和東方的齊國都較強大,都有可能統一中國。屈原十分希望自己的祖國能夠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他主張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齊抗秦,實現楚國統一天下的願望。由於受到讒言誹謗,他先後被罷官、流放。楚國不僅沒有自強,還失去齊國的援助,連都城都被秦國攻陷。面對破碎的祖國山河,屈原萬分悲憤,投淚羅江而死。最後引導學生討論教材上的問題“屈原既遭貶官流放,為什麼當楚國遇難時,他還那樣悲痛,直至以身殉國呢?”屈原生活在“朝秦暮楚”的時代,卻始終鍾愛自己的祖國,面對國難,屈原感到再也無法為自己熱愛的祖國效力了。。這種高潔的品質受到後人永遠的懷念。
2.屈原主要文學成就及其特點。
屈原主要文學作品多是在流放期間“發憤以抒情”而作,充滿了憂國憂民的心情和悲憤、抑鬱的思想感情,無論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屈原文學作品文字艱深,學生理解困難。教師為學生解釋教材提供的《離騷》片段。“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大意:我長聲嘆息,止不住淚流滿面,可憐楚國自‘姓多麼艱難。“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大意:這是我內心的愛好啊,就是九死不生也不悔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大意:前面的路途又遠又長啊,我將上上下下地追尋真理。最後請學生將以上幾句屈原的名言背下來,因為這幾句名言對學生今後人生成長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三、音樂
主要一讓學生了解中國音樂的起源。但是遠古的音樂隨著時間的流逝,永遠淹沒在了那遙遠的年代,當年音樂的載體或者工具—樂器,作為一種物質的實體,如今被考古工作者發現,使我們得以窺見一斑::教師請學生辨認教材出示的幾件樂器,如果有條件可以請學生欣賞現代人用這些樂器演奏的樂曲。西周時期禮樂盛行,音樂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借用成語“濫竿充數”,引導學生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的音樂。編鐘是這一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樂器,建議請學生欣賞編鐘音樂,或者觀看編鐘音樂表演,增加學生對編鐘的感性解。
科學技術
一、青銅器
1.什麼是青銅。可先讓學生觀察一個青銅器仿製品,有一個感性的印象。因為初一學生沒有化學方面的知識,青銅的概念最好直接向學生交代,但不需學生掌握。可與銅對比來講青銅:首先,青銅是一種銅合金,其中加人了鉛、錫等成分;其次,青銅比銅熔點低、可塑性強、硬度還高,因而更易於造器;因為青銅的這些優點,所以青銅器有許多種類,有著廣泛的用途。讓學生看課本歸納即可。
2.青銅器的代表。第一,應重點介紹司母戊鼎,先讓學生看教材前面的彩圖,具體介紹其形制、重量,有時間還可根據教參向學生講一講司母戊鼎出土後的故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第二,讓學生觀察三聯瓢(yan)等青銅器,培養學生聯想、分析及歷史審美能力,然後向學生略作介紹即可。第三,有條件的學校,在課上演示引導學生上網查閱有關青銅器的一些資料,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知識面。
二、扁鵲與四診法
這部分教材內容是以人帶事,用扁鵲帶出中醫的起源與早期發展。建議這部分知識內容從學生現實生活切入,請學生說說中醫大夫是如何給病人診治疾病的?現在中醫大夫為病人看病、治病的基本方法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被人們使用了。當時最有名的民間醫生是扁鵲。他採用四診法為人診病,教師解釋四診法。望:看病人的氣色和舌苔;聞:聽病人的聲音;問:詢問病人發病前後的情況;切:按病人的脈搏。中醫大夫就是將這四種方法結合運用,對病情作出判斷,然後對症下藥。兩千多年來,這些方法一直被中醫大夫所運用,成為中國傳統的診病方法。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小字對扁鵲“能生死人”內容的介紹,思考扁鵲是如何面對人們讚譽的?從中學習扁鵲實事求是、科學的態度。
扁鵲具有高超的醫術,不是隻要有病人就治病,他提出“六不治”,即不給六種人治病。請學生閱讀這部分教材內容思考“扁鵲為什麼不給這些人治病?”不珍愛自己的身體,不相信醫藥,就是不尊重科學。扁鵲的這些醫療思想,對祖國醫學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文學藝術:
一、甲骨文、金文
甲骨文是商代後半期,也就是盤庚遷殷至紂辛亡國八世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約公元前1395—1122 年)間商朝後半期所謂殷代的遺物。甲骨文還可以細分為不同的時期。目前各家的分期方法還沒有達到統一的意見。普通仍以五期分期法為妥,即第一期包括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廩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甲骨文中的卜辭《尚書·多士》說:“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冊,簡也,典從冊,在艹上,象兩手供俸之形。《墨子·魯問》有“書之於竹帛,鏤之於金石,以為銘於鐘鼎。”甲骨文並非商代的典冊,亦非竹帛金石的文字,乃是占卜及與占卜有關或者偶然的記事文字。
金文舊稱做鐘鼎文,即鑄刻在商及後來周代青銅器上的銘文。考古發現表明早在公元前3000—前2300 年間,中國已經產生了青銅器。商周時代則是中國青銅器的高度發展階段,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特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周社會文化各方面的特點。青銅器銘文不僅是研究商周歷史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中國文字發展的重要資料。青銅器係指紅銅與錫的合金,較之紅銅,其優點在於熔點低、硬度高,易於鑄造,並可依不同要求而調劑不同的紅銅與錫的比例。春秋晚期的一部工程技術書《周禮·考工記》中記載有自鐘鼎以下六種不同含錫量的青銅器,稱為六劑。其鐘鼎之劑為“六分其金,而錫居一”,即銅佔百分之八十五點七一,錫佔百分之十四點二九。經對商代司母戊鼎的科學分析,結果表明,其比例,銅約佔百分之八十五,錫約佔百分之十二,另外約百分之三的鉛,這與《考工記》所記載的比例是基本相符的。
二、詩人屈原
1.屈原的政治生涯。屈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生活在列國紛爭的時代。屈原“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一度受到楚國國君的重用。當時南方的楚國、西方的秦國和東方的齊國都較強大,都有可能統一中國。屈原十分希望自己的祖國能夠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他主張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齊抗秦,實現楚國統一天下的願望。由於受到讒言誹謗,他先後被罷官、流放。楚國不僅沒有自強,還失去齊國的援助,連都城都被秦國攻陷。面對破碎的祖國山河,屈原萬分悲憤,投淚羅江而死。最後引導學生討論教材上的問題“屈原既遭貶官流放,為什麼當楚國遇難時,他還那樣悲痛,直至以身殉國呢?”屈原生活在“朝秦暮楚”的時代,卻始終鍾愛自己的祖國,面對國難,屈原感到再也無法為自己熱愛的祖國效力了。。這種高潔的品質受到後人永遠的懷念。
2.屈原主要文學成就及其特點。
屈原主要文學作品多是在流放期間“發憤以抒情”而作,充滿了憂國憂民的心情和悲憤、抑鬱的思想感情,無論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屈原文學作品文字艱深,學生理解困難。教師為學生解釋教材提供的《離騷》片段。“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大意:我長聲嘆息,止不住淚流滿面,可憐楚國自‘姓多麼艱難。“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大意:這是我內心的愛好啊,就是九死不生也不悔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大意:前面的路途又遠又長啊,我將上上下下地追尋真理。最後請學生將以上幾句屈原的名言背下來,因為這幾句名言對學生今後人生成長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三、音樂
主要一讓學生了解中國音樂的起源。但是遠古的音樂隨著時間的流逝,永遠淹沒在了那遙遠的年代,當年音樂的載體或者工具—樂器,作為一種物質的實體,如今被考古工作者發現,使我們得以窺見一斑::教師請學生辨認教材出示的幾件樂器,如果有條件可以請學生欣賞現代人用這些樂器演奏的樂曲。西周時期禮樂盛行,音樂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借用成語“濫竿充數”,引導學生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的音樂。編鐘是這一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樂器,建議請學生欣賞編鐘音樂,或者觀看編鐘音樂表演,增加學生對編鐘的感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