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02652349876

    團練副使一職,在宋代的地方上職位還是不低的。《辭海》中對團練使的解釋是:官名,唐代中期以後,於不設節度使之地區置都團練使、團練使,掌本區各州軍事,常與觀察使、防禦使互兼,又曾與防禦使互易稱號。至宋代為武將兼銜,官階高於刺史,低於防禦使。

    刺史一職到宋代已經很低,相當於知州、太守、郡守,並且是虛銜。團練副使應該是不低於刺史的。

    蘇東坡被謫黃州時年四十有五,到五十歲時才奉詔離任。他在黃州時任團練副使,是一個既無關緊要又無足輕重的幫閒類的小官。

    《避暑錄話卷二》中言:未幾,復與數客飲江上,夜歸,江面際天,風露浩然,有當其意,乃作歌辭,所謂“夜闌風靜觳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者,與客大歌數過而散。

    翌日喧傳:“子瞻夜作此詞,掛冠服江邊,(奴上手下)舟長嘯去矣。”郡守徐君猷聞之,驚且懼,以為州失罪人,急命駕往謁,則子瞻鼻鼾如雷,猶未醒也。

    這裡的“謁”字,是下級晉見、稟報上級的用語,可見蘇軾雖然被貶受郡守監視,但他的職位應該是在郡守之上的。

    擴充套件資料:

    團練副使的相關職位:

    團練使最早出現於唐至元年間,全稱為團練守捉使。安史之亂前只在個別地區短時期內設定。安史亂起,在部分藩鎮或屬郡設定都團練使、州團練使。都團練使自乾元元年(758)起陸續置於江西、宣歙、浙東、福建、湖南、黔中等不設節度使、都防禦使的地區。

    黃巢起義後,藩鎮勢力更加強大,都團練使漸升為節度使。代宗時,宰相元載為籠絡人心,所授刺史悉兼團練使。大曆十二年(777)五月,唐王朝詔令除都團練使外,各州團練使全部廢除,但不久又部分恢復。

    因此,在唐代,團練使即某一州的地方軍事長官,官階與節度史相同,區別只在於地位的高低、遷轉的先後、俸錢的多少及是否授予旌節。

    到宋代時,團練使一職多為虛銜,為武將之兼銜,官階高於刺史,低於防禦使,並不在本州任職領兵,即相當於現在的“按縣團級待遇”的調研員之類。

    蘇東坡的團練副使,就更是一個賦閒類的官職了,但因其官階並不低,“官大一級壓死人”,所以郡守對他也是很恭敬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美電影的喪屍片是怎麼拍的,化妝化出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