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期間,疫情資料的高位保持和新產生的傳染突發事件對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現有的管控方法和措施都提出了新的嚴峻挑戰。人們最關心的疫情的發展何時出現拐點?以及疫情何時能過去?我們的生活何時能恢復正常?而大資料的兩個主要作用就是感知現在和預測未來!
接下來,我們透過“中科天璣”疫情資料分析系列系統,融合所採集的開源網路資料,透過智慧模型的學習,基於截至2月12日12時的資料,對當前的疫情的發展給出瞭如下分析和判斷。
根據系統的資料顯示,由於返程高峰的到來,尚未能夠準確的從資料分析得出疫情拐點,其要根據對返程高峰的防控情況來決定,但從現有資料分析來看,疫情的峰值有望在2月中下旬出現。
目前,湖北累計確診人數達到33366人,河南、浙江、廣東大於1000人,安徽、湖南、江西大於500人,面對目前的返程期疫情防控仍然很嚴峻,所以對疫情拐點預測帶來了很大不確定性。
全國疫情地域分佈
根據上圖的圖形態勢,可以看出當前疫情確診人數已經突破40000人,但值得注意的是累計疑似病例開始有下降的態勢,有轉好的跡象,疫情峰值有望在2月中下旬出現。
全國新增確診病例趨於緩和,呈下降趨勢,最高時接近4000人左右,疑似病例波動較大,但整體也呈現出下降態勢,證明各級管理機構前期採取的“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的措施取得明顯效果,下一步各級管理機關還應該加大對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等交通工具的防範措施力度,避免返程高峰引起疫情再次上升。
新增治癒病例呈上升趨勢,新增死亡病例仍呈緩慢的線性增長趨勢,說明社會醫療保障條件的有效增強,治癒率會越來越高,死亡人數會越來越少,當前階段。一是要加大研發力度,儘快研發出疫苗,二是要給予群眾以引導,增強自我防範意識。
以上各圖趨勢說明,由於疫情爆發時,部分管理部門未來得及採取果斷的措施,疫情已向全國播散開來,湖北鄰省疫情表現更加明顯,在後續各級管理機構採取果斷措施之後,到目前為止在現有高強度管控強度下,新增疫情病例得到有效控制,累計疑似病例呈下降趨勢。
預測未來:部分地區新增病例數出現下滑,疫情有可能4月左右進入尾聲。
透過智慧模型對歷史資料和案例的學習,已初步完成了預測模型的訓練過程,不斷最佳化引數,可以進一步擬合不斷演化的疫情發展過程,從而得出更加貼合實際的預測結果。
系統成功預測了2月3號至5號為新增確診高峰以及之後的發展趨勢
此前,1月底疫情預測模型首次預測2月3號至5號為新增確診高峰,之後將逐步下降,後經實際資料驗證,證明疫情發展情況符合預測結果。隨著新增疑似的變化以及干預力度加強,下降過程中會出現波動反覆,但趨勢不會改變。
針對統計方面的口徑指標,在此向大家詳細解釋說明如下:
新增確診人數:指當日0時至24時內新增的確診病患人數。當該指標達到峰值出現拐點時,對全社會和我們每個人而言,意味著新冠病毒傳播得到了初步控制,形勢將逐漸向好的方面發展。
現有確診人數:指截止當日24時的累計確診總人數減去既往累計康復和累計死亡人數。該指標達到峰值出現拐點,意味著每日康復出院的病患人數開始超過新增確診人數,疫情傳播進一步得到控制。對於醫療疾控系統來說,意味著他們面臨的診斷和治療壓力開始逐步得以緩解。
基於已有感染確診資料和模型研究成果(具體見下圖),我們再次分析預測:新冠病毒疫情的累計確診人數峰值拐點將出現在2月中下旬,此後全國累計確診人數將會逐步下降,醫務工作者面臨的壓力開始逐步得到緩解,疫情發展進一步得到控制。
從目前實際統計情況來看,湖北以外的省、直轄市、自治區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已經連續下降6天,下降的拐點在2月5日左右。需特別注意,新增確診病例數出現拐點,並不意味著可以放鬆防控工作。在這一拐點之後,不排除還會出現階段性的新增確診人數反覆回升。理由是,各地陸續復工後,多達1.6億人口流動返程潮對疫情傳播將帶來巨大的防控壓力,首當其衝的是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等就業和人口密集地區,尤其是浙江、廣東、河南等人口大省將面臨巨大的疫情防控壓力。
智慧分析模型擬合全國累計確診病例資料,真實資料和預測資料曲線基本重合,模型擬合平均誤差率保持在1%左右,以2月9號為例,真實資料為40224,預測資料為40188,誤差率為0.09%。該模型預測資料真實反映了疫情發生週期內速度趨勢。預計2月12號全國確診病例將達到46811人左右,各地醫院應及時做好相應準備,包括床位、醫護人員的配給以及配套的醫療用品。下圖為全國累計趨勢預測圖。
總體而言,確診病例變化符合指數增長的預期,並且可以看出確診病例增長有放緩的趨勢,而且由前10日擬合得到的第2月12日確診病例超過實際確診病例,這表示出疫情增長得到一定控制,說明相應的疫情防控措施有效,應當繼續加大推行力度並繼續落實,呼籲全華人們減少外出活動,全民佩戴口罩,配合各級管理部門的管理政策。
"中科天璣"疫情資料分析系列系統是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大資料研究院聯合中科天璣公司開發的疫情大資料分析工具,主要包括面向全國疫情預測服務的——“智疫通”和麵向地方疫情服務的“疫情通”,我們將繼續研究的大資料分析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的應用,希望用科學的大資料技術,為我們打贏疫情防控戰役,供獻一份力量。
報告中的分析和預測結果基於2020年2月12日12時前的相關資料,僅代表根據該日期前的疫情控制情況,預測結果僅供參考。考慮到防控措施的不斷加強、節後企業開工,人口流動增加等影響,模型的預測結果可能會偏離真實疫情。本報告基於公開疫情資料,透過公開論文中的傳染病模型得到。
疫情爆發期間,疫情資料的高位保持和新產生的傳染突發事件對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現有的管控方法和措施都提出了新的嚴峻挑戰。人們最關心的疫情的發展何時出現拐點?以及疫情何時能過去?我們的生活何時能恢復正常?而大資料的兩個主要作用就是感知現在和預測未來!
接下來,我們透過“中科天璣”疫情資料分析系列系統,融合所採集的開源網路資料,透過智慧模型的學習,基於截至2月12日12時的資料,對當前的疫情的發展給出瞭如下分析和判斷。
感知現在:累計確診及疑似病例出現下降態勢,疫情峰值有望在2月中下旬出現。根據系統的資料顯示,由於返程高峰的到來,尚未能夠準確的從資料分析得出疫情拐點,其要根據對返程高峰的防控情況來決定,但從現有資料分析來看,疫情的峰值有望在2月中下旬出現。
目前,湖北累計確診人數達到33366人,河南、浙江、廣東大於1000人,安徽、湖南、江西大於500人,面對目前的返程期疫情防控仍然很嚴峻,所以對疫情拐點預測帶來了很大不確定性。
全國疫情地域分佈
根據上圖的圖形態勢,可以看出當前疫情確診人數已經突破40000人,但值得注意的是累計疑似病例開始有下降的態勢,有轉好的跡象,疫情峰值有望在2月中下旬出現。
全國新增確診病例趨於緩和,呈下降趨勢,最高時接近4000人左右,疑似病例波動較大,但整體也呈現出下降態勢,證明各級管理機構前期採取的“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的措施取得明顯效果,下一步各級管理機關還應該加大對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等交通工具的防範措施力度,避免返程高峰引起疫情再次上升。
新增治癒病例呈上升趨勢,新增死亡病例仍呈緩慢的線性增長趨勢,說明社會醫療保障條件的有效增強,治癒率會越來越高,死亡人數會越來越少,當前階段。一是要加大研發力度,儘快研發出疫苗,二是要給予群眾以引導,增強自我防範意識。
以上各圖趨勢說明,由於疫情爆發時,部分管理部門未來得及採取果斷的措施,疫情已向全國播散開來,湖北鄰省疫情表現更加明顯,在後續各級管理機構採取果斷措施之後,到目前為止在現有高強度管控強度下,新增疫情病例得到有效控制,累計疑似病例呈下降趨勢。
預測未來:部分地區新增病例數出現下滑,疫情有可能4月左右進入尾聲。
透過智慧模型對歷史資料和案例的學習,已初步完成了預測模型的訓練過程,不斷最佳化引數,可以進一步擬合不斷演化的疫情發展過程,從而得出更加貼合實際的預測結果。
系統成功預測了2月3號至5號為新增確診高峰以及之後的發展趨勢
此前,1月底疫情預測模型首次預測2月3號至5號為新增確診高峰,之後將逐步下降,後經實際資料驗證,證明疫情發展情況符合預測結果。隨著新增疑似的變化以及干預力度加強,下降過程中會出現波動反覆,但趨勢不會改變。
針對統計方面的口徑指標,在此向大家詳細解釋說明如下:
新增確診人數:指當日0時至24時內新增的確診病患人數。當該指標達到峰值出現拐點時,對全社會和我們每個人而言,意味著新冠病毒傳播得到了初步控制,形勢將逐漸向好的方面發展。
現有確診人數:指截止當日24時的累計確診總人數減去既往累計康復和累計死亡人數。該指標達到峰值出現拐點,意味著每日康復出院的病患人數開始超過新增確診人數,疫情傳播進一步得到控制。對於醫療疾控系統來說,意味著他們面臨的診斷和治療壓力開始逐步得以緩解。
基於已有感染確診資料和模型研究成果(具體見下圖),我們再次分析預測:新冠病毒疫情的累計確診人數峰值拐點將出現在2月中下旬,此後全國累計確診人數將會逐步下降,醫務工作者面臨的壓力開始逐步得到緩解,疫情發展進一步得到控制。
從目前實際統計情況來看,湖北以外的省、直轄市、自治區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已經連續下降6天,下降的拐點在2月5日左右。需特別注意,新增確診病例數出現拐點,並不意味著可以放鬆防控工作。在這一拐點之後,不排除還會出現階段性的新增確診人數反覆回升。理由是,各地陸續復工後,多達1.6億人口流動返程潮對疫情傳播將帶來巨大的防控壓力,首當其衝的是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等就業和人口密集地區,尤其是浙江、廣東、河南等人口大省將面臨巨大的疫情防控壓力。
智慧分析模型擬合全國累計確診病例資料,真實資料和預測資料曲線基本重合,模型擬合平均誤差率保持在1%左右,以2月9號為例,真實資料為40224,預測資料為40188,誤差率為0.09%。該模型預測資料真實反映了疫情發生週期內速度趨勢。預計2月12號全國確診病例將達到46811人左右,各地醫院應及時做好相應準備,包括床位、醫護人員的配給以及配套的醫療用品。下圖為全國累計趨勢預測圖。
總體而言,確診病例變化符合指數增長的預期,並且可以看出確診病例增長有放緩的趨勢,而且由前10日擬合得到的第2月12日確診病例超過實際確診病例,這表示出疫情增長得到一定控制,說明相應的疫情防控措施有效,應當繼續加大推行力度並繼續落實,呼籲全華人們減少外出活動,全民佩戴口罩,配合各級管理部門的管理政策。
"中科天璣"疫情資料分析系列系統是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大資料研究院聯合中科天璣公司開發的疫情大資料分析工具,主要包括面向全國疫情預測服務的——“智疫通”和麵向地方疫情服務的“疫情通”,我們將繼續研究的大資料分析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的應用,希望用科學的大資料技術,為我們打贏疫情防控戰役,供獻一份力量。
報告中的分析和預測結果基於2020年2月12日12時前的相關資料,僅代表根據該日期前的疫情控制情況,預測結果僅供參考。考慮到防控措施的不斷加強、節後企業開工,人口流動增加等影響,模型的預測結果可能會偏離真實疫情。本報告基於公開疫情資料,透過公開論文中的傳染病模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