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門清兒

    江春霖(公元1854-1918年) 字仲默,號杏村,又號梅陽山人,莆田縣人。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進士,名列第一。由翰林檢計歷光國史武英殿纂修、國史館協修撰文處行走。考選御史,旋掌江南、新疆、遼瀋、河南、四川諸道監察御史。訪察吏治,不避權貴。前後六年,封奏六十多起,直言義諫,與慶親王、袁世凱、徐世昌、孫寶琦等權貴抗爭,聲震朝野。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被罷官歸裡。從此,厭談政治,唯致力於公益事業。翌年,辛亥革命後,袁世凱以其修家鄉水利有功,授二等嘉禾勳章,拒之不受。著有《江御史奏議》、《梅陽山人集》等行世。 李霞(公元1871-1938年) 字雲仙,別號髓石子,仙遊縣人。少時隨伯父(雕刻老世藝人)學畫,為廟宇作壁畫。16歲始以賣畫為生。1908年在北京故宮以《麻姑晉酒圖》傑作譽滿京城,被稱為“麻姑李”。1910年,先後在南京、上海等地舉辦個人畫展,轟動一時。1914年,其名作《十八羅漢渡江圖》被選送巴拿馬參加全球博覽會,獲優等獎章。1923年所繪的《函谷跨牛圖》在美國紐約賽會上又獲優等獎章。中國著名畫家吳昌碩曾撰文高度評價李霞畫作,稱其為當代“人物第一家”。 張琴(公元1876-1952年) 字治如,晚號石匏老人。莆田縣(今城廂區)人。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圻)進士,是興化科舉以來的最後一科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次年,廢科舉,興學校,首任興化第一所官立興郡中學堂監督(即校長)。民國成立,選為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議員,在北京與愛華人士創辦《亞東新聞》報。任主筆。因《亞東新聞》每期著社論揭露竊國大盜袁世凱圖謀帝制自為、刺殺宋教仁等罪行,被袁世凱拘留懷仁堂一晝夜,報紙亦遭封禁。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赴廣州出度國會非常會議。擁戴孫中山,受聘為杜起雲師長秘書。後歸裡著述,有《六書考源》、《桐雲軒碑帖題跋》、《讀爾雅稿》、《莆田縣誌稿》、《桐雲軒聲畫集》、《桐雲軒詩文集》等。其詩文、書畫、篆刻手跡,均為世人所珍藏。 仙遊縣的現代名人主要有以下數人:李耕(公元1885-1964年) 原名李實堅,字硯衣,號一琴道人、大帽山人,仙遊縣人。歷任福建文史館研究員、福建省政協委員、仙遊縣政協副主席,中國美協會員、福建美協副主席。 李耕是著名的國畫家。從事藝術實踐六十多年,用神妙畫筆創作許多珍貴的藝術形象,尢以佛像畫著稱於世,山水花卉功力甚深,兼通書法、詩文、雕塑。作畫筆法超脫老練,形、神、韻三者兼備,獨樹一幟,在國外及東南亞久負盛名。作品《彌勒佛》曾在職926年的華東五省畫展中獲第一名。徐悲鴻評贊曰:“有奇拙者,首推李耕君,揮毫恣肄,可追蹤癭瓢,其才則中原所無”。代表作有《東坡笠履圖》、《達摩》、《十八羅漢圖》、《彌勒佛》、《十六快》、《四快圖》、《仙遊十八景》等。另有《菜根精舍》、《畫論》等繪畫理論著作。李耕為人正直,品德高尚,廣收門徒,熱心培養一大批後起之秀,為國畫藝術的發展作出較大貢獻。 黃羲(公元1899-1979年) 原名文清,又作文倩,字可軒,號大蜚人,仙遊縣人。中國著名的古裝人物畫家,美術教育家。少年時,拜李耕為師,後隨要霞學畫。浪跡蘇州、杭州、上海、上海福建閩南和臺灣等。1926年考入上海美專,又進新華藝術進修,畢業後任教42年。其畫既繼承傳統的國畫技法,又吸取民間藝術的氣質和特點。代表作有《風塵三俠》、《伯樂相馬》、《伏生傳經》、《文姬歸漢》、《麻姑》、《達摩》、《觀音》等。1957年應著名畫家潘天壽邀請,受聘於浙江美術學院講授中國古裝人物畫傳統技法,著有《說畫》和《中國畫理法研究》等書。1980年,浙江美術學院和閩、浙美術協會聯合舉辦“黃羲遺作畫展”,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題詞“意思橫逸,動筆新奇”,給以高度評價。 吳德懋(公元1902-1942年) 中國體育巨星。莆田縣(今城廂區)人。畢業於南京東南大學體育系。任廈門集美中學體育主任、南京東南大學體育教師、福建省政府參議、中央大學體育科主任等職。 吳德懋曾獲1924年福建省學校聯合運動會個人總分第一名;1924年的第三屆全國運動會上,獲五項全能及十項全能冠軍,並獲鐵餅第二名和鉛球、標槍第四名,同時獲得個人總分第一名,轟動全國體育界。1925年參加第七屆遠東運動會,榮獲五項全能第一名,為我獲得僅有的一項冠軍。吳德懋在任教期間,精心造就一批全國著名的體育人才。著有《女子籃球訓練法》一書。1942年在重慶喪生於車禍。 黃震(公元1900-1969年) 原名經芳,仙遊縣人。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歷任福建省農業改進處處長兼試驗場場長、福建省科學館館長、中國動物學會福州分會理事長、莆田一中校長,以及福建農學院、福建師大等校教授。 黃震對教育、文化和科研事業的貢獻至為卓著。早在30年代,即編著生物科學讀物,供各大專院鷳應用。40年代,曾在永安大湖創辦10所國民學校、10間民眾教育館、32個讀書站,並組織3個巡迴教育隊,極力在農村普及文化、衛生及科學知識。舉辦全省動植物及防治病蟲害展覽會,受到國內外科研人士和知名學者的高度評價。編著有《福建獸類簡志》、《福建農業害獸目錄》、《農作物防治病蟲害》、》鳥類對農作物的危害》、《福建動植物之研究》等20多部書。 林景潤(1897-1946年) 字琴雨,莆田縣人。莆田哲理中學畢業後,入福建協和大學政治系,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深造。1919年獲碩士學位,後又獲哈佛大學授予的名譽博士學位。回國後任福建協和大學教授,講授政治學及教育行政學。1928年起,出任福建協和大學校長,歷近二十年。並創辦琴雨幼稚園、捐資辦小學。曾任福建省臨時參議會參議員,1946年故於美國。 歐元懷(1893-1978年) 字愧安。莆田市城廂區人。1915年赴美國,先後在西南大學文理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學習。1922年畢業回國,歷任廈門大學教育主任兼總務長、上海大夏大學副校長和校長、上海市工部局華人教育處教育委員、貴州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等職。解放初任“華東師範大學籌備委員會”事務委員,並被邀為上海市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歐元懷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曾因創辦大夏大學,成績顯著,貢獻傑出,美國西南大學特贈予榮譽博士學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委內瑞拉能不能擺脫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