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480262765187
-
2 # 天下事故
趙國是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官僚制度。君主是世襲制,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是政、軍的雙重首腦。在君主之下,是以相、大將軍為首的文武百官,縣郡有縣令、郡守,最基層的還有鄉、裡、什、伍。這樣就構成了從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官僚體系。
相:又稱相邦、相國、丞相。趙國的相職,起源於春秋末年晉國強大的世卿世族家臣制度。春秋末年, 晉國的大世卿世族即設立了總管家室事務,充當卿大夫謀臣的相職。《史記·趙世家》所載:“三國攻晉陽, ……襄子懼,乃夜使相張孟談私於韓魏”。張孟談即趙襄子之相。但這只是家相,與國相有所區別。戰國初年,趙國的最高行政長官已正式稱為“相國”。相國是百官之長,《荀子·王霸》稱其職責是:“論列百官之長,要百事之聽,以飾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勞,論其慶賞,歲終奉成功以效於君。當則可,不當則廢”。趙國先後擔任過相國一職的有:趙烈侯時的公仲連;趙肅侯時的大戊午;趙武靈王時的陽文君趙豹;趙惠文王時的肥義、魏冉;趙孝成王時的田單、趙勝、廉頗等。
司寇:刑官之名,掌刑法,防奸邪。趙惠文王時,李兌為司寇,與公子成專國政。
御史:故國時管理文書及記事的官員。《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 秦王為趙王擊缻。”
假相:副相國,《史記·趙世家》載:假相大將武襄君攻燕,圍其國。
內史:職掌國家租稅、錢穀與財政收支。戰國初年,徐越為趙內史,“節材儉用”。
中尉:趙烈侯時,荀欣因言“選練舉賢,任官使能” 被任命為中尉,所以趙國的中尉當以選任賢能,拔舉官吏為職責。
宦者令:宮內侍者的長官,管理內廷事務。宦者令的權勢很大,常豢養門客。趙惠文王的宦者令繆賢曾被燕王私下拉攏,稱“願結友”。著名的賢臣藺相如也出自其門下。
田部史:趙國徵收租稅的官吏。大將趙奢曾為田部吏,“收租稅,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 殺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後來,趙王使其治國賦,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
大將軍:武官之首,總理軍務,統兵征討或防禦。《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
裨將:副將軍,協助將軍處置軍務。秦趙長平之戰,秦軍斬趙裨將茄。
國尉:高階武官。閼與之戰趙軍大勝後,有功的軍士許歷升為國尉。
都尉:軍官職名。《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秦、趙戰於長平,趙不勝,亡一都尉。
郡守:郡的長官。郡在春秋時出現,多設於荒涼偏僻或軍事要地。董閼於曾為上地郡守。
縣令:縣的長官。處置管理一縣
的軍、政、民事務。趙國見於史書的縣令有鄴令梁車、平原令郭遺、中牟令任登。
師:教導王與太子為職。《史記·趙世家》載: 牛畜侍趙烈侯以仁義,約以王道,烈侯官牛畜為師。
左師:資格老、年紀大的君主參議人員。觸龍是見於史書記載的趙國左師。
博聞師:君主的學術顧問。趙武靈王年少繼位時,設博聞師三人。
司過:諫議官職。趙武靈王設左右司過三人。
代相;趙國滅代後,代地成為趙國的一個重要藩衛之地,代相為代地的最高行政、軍事長官。趙固任代相,曾參與趙國的一系列重大活動,“迎公子稷於燕, 送歸,立為秦王”。“主胡,致其兵”等等。
-
3 # 延陵則
各個國家不太一樣。比如秦國一開始就沒有丞相,商鞅變法就是先讓商鞅當了左庶長。楚國也沒有丞相,稱之為令尹。其餘各國一般以丞相為文官首領,大將軍為武將首領。
回覆列表
春秋戰國時,各國自從經過了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改革,就出現了中央集權的官僚政治,在國君之下有一整套官僚組織作為統治工具。在這個官僚組織中,是以“相”和“將”為首腦的。
相是官僚組織的“百官之長”,中原六國中央均有設定。在出土的眾多兵器中,有的器物上有“相邦義戈”、“相邦呂不韋戈”等字樣,那是秦相張儀、呂不韋督制的兵器,據《睡虎地秦墓竹簡·工律)說:“公甲兵各以其官名刻之。”這意思是說公家督造的兵器要刻上督造者的官名。可見戰國時期相的法定名稱叫相邦,“相”有輔佐之意,作為一種官稱,春秋時代就已經有了,那時只是一種地位不高的禮賓官。“邦”就是國,相邦就是輔佐國君辦理軍政大事的官員,就是國君下面的大總管。漢人避劉邦諱,改相邦為相國。先秦的古書如《莊子·盜蹠》稱宰相,《戰國策·趙策三》則稱丞相,指的都是同一官職。“宰”作為官名,甲骨文就已出現了,春秋時代某些國家,已有總領百官的冢宰、太宰,也有助卿、大夫總管一家一邑事務的家宰和邑宰。這些冢宰、太宰或相,還是某些強大的卿大夫的世襲官職。作為一國最高行政長官的相,其設定當萌芽於春秋齊景公時,景公曾設左右相。相的職權,據《荀子·王霸篇》雲:
相者,論列百官之長,要百事之聽,以飭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勞,論其慶賞,歲終奉其成功,以效於君,當則可,不當則廢。
戰國最早設相是魏,繼後是韓、趙。秦國受三晉的影響,置相比較晚,秦孝公時,商鞅由魏入秦,始為左庶長,後升大良造,並未稱相,但是他的地位相當於三晉的相邦,所以史稱“商鞅相秦”。最早記載的秦相是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以張儀為相,秦武王二年(前309年),初置丞相,並分左、右。樗裡疾、甘茂就是秦最早的左右丞相。此後也有隻設丞相,不分左右的。丞相之稱,趙國也曾用過,《戰國策·趙策三》載:建信君說:“秦使人來仕、僕官之丞相。”趙國除稱丞相外,還有稱假相、假相國和守相。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假相大將武襄君攻燕。”《戰國策·秦策五》載:“文信侯出走,與司空馬之趙,趙以為守相。”所謂假就是兼理的意思,守是指試用或代行官職。假相,應為兼任相職,守相則是試用性質的相,戰國時代的宋、衛、中山、東周等小國也都設有相。
戰國時期的相職一般多由文人充任,相之外又設擅長兵法的人統兵打仗,鎮守邊邑,稱為將或將軍。從《秦簡》看,“將”是簡稱,法定官名應叫“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