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前育邦
-
2 # 趣扎堆
熊孩子最大的社交問題是自私,
只顧自己的感受,不顧別人的想法。
因此教給孩子換位思考是解決熊孩子社交問題最好、最快的方法。
-
3 # 順勢行道
現在的小孩子社交矛盾已經不是原先我們大人小時候的社交矛盾形式了,所以,個人看法更加需要認真對待。
現在的熊孩子社交方式已經不僅是校內、校外的同學社交,還存在著網路中的虛擬社交,除了物理場所內當面的交往矛盾外,還存在著網路中的各種非單當面的社交矛盾,作為家長和老師需要認識到這點。
形式的變化,必然無法再簡單的直接介入協助處理,更需從孩子社交教育的底層基礎入手,培養其健康的社交觀念和習慣,重點是家長老師的言傳身教,針對一些社交矛盾現象(生活中、影視作品中、書籍中)能做到及時、深入的和孩子討論、引導,而不是一味的護短或者逃避。這樣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中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形成自己的社交原則、方式以及面對矛盾的處理能力。
至於具體原則、方式和能力,每家孩子特點不一樣,需要各自思考清楚,然後教育,但社會、人群中總有一些普世的、正向的、積極的、共識的原則和方式,這些是基礎,也是文化氛圍所包容的,多數是必備的處理原則、方式。
孩子之間的打鬧跟成人之間的打鬥時有本質區別的,他們之間的打鬧更多地帶有遊戲的成分,是一種玩耍。
在玩耍的 過程中,孩子們慢慢學會與周圍小朋友之間該如何交往,對他們來說,沒有吃虧與不吃虧的概念,所謂吃虧不吃虧其實 是父母的想法。所以孩子們剛剛打過了,眼淚一抹,又摟抱在一起親密無間地玩。
只要能保證孩子的安全,沒有必要把孩子們之間的打鬥看得過於嚴重。如果讓孩子打回去,這其實是在傳遞給他們一個錯誤 的社會交往方式,當孩子一旦形成習慣,以後會變成一個攻擊性很強的兒童。這樣的孩子,朋友比較少,對他將來的成長也 是非常不利的。父母要讓孩子多動腦子去思考,想辦法化解和小朋友之間的矛盾,而不是用拳頭解決問題。
首先,明確應該在什麼時候不插手。一般的打打鬧鬧推推搡搡不會引起傷害,也不需要大人的干涉。不必要的插手只會剝奪孩子獲取寶貴社交經驗的機會。
在這種無害的推搡中,他們透過親身體驗來學習人際關係是怎麼回事、怎樣才能和平相處、出現問題時都會發生什麼情況。如果孩子之間有矛盾,你可以示範給他們如何協商和謙讓。比如,如果兩個人爭奪一輛小卡車,你可以再拿一輛來,讓兩個人都高興。如果兩個人爭奪唯一的玩具,你可以建議“輪流玩”。要是孩子們拒絕退讓,你可以施加規則:“要是你們不輪流玩,我就把這個玩具拿走。”然後再建議另外一種在成年人監視下的有趣活動。 其次,明確應該在什麼時候介入。如果矛盾升級到暴力(打、咬、掐等等),明顯有人會受到傷害,家長應該立刻介入並制止。
不要馬上呵斥進攻者,而是先救出並且安慰受傷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是攻擊者,先把被攻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走,而後把你的孩子帶到一邊。平靜地、毫無怒氣地、簡單地解釋他的行為是不被接受的,“你踢了丁丁,他疼了。”你可以警告他再次攻擊他人的後果:“要是你再這樣,我們就回家了。”發出這樣的警告後,一定要說話算數。
最後,不要偏袒任何一方。
有些家長會在衝突中偏袒自己的孩子、有些則為對方小朋友說話、還有一些家長要追究到底是誰先動的手。雖然可能出於好心,這些舉動卻不恰當。袒護任何一方都是不公平的,也沒有必要追究誰先動的手。
介入孩子矛盾中時,家長應該是和解使者,而不是法官或者陪審團。誰先動的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制止這場衝突。 如何讓孩子不再受欺負
1.不能責罵孩子 父母在看到孩子受欺負以後,經常會火大地指責孩子沒用,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先責備起孩子來。
事實上,孩子在受到欺負之後,本身情緒就不好,若是再受到父母的責備,就會把父母對他的責罵理解為失望,覺得自己很沒用,因此,父母要讓孩子知道,被別人欺負並不是他的過錯,無論是誰,欺負別人都是不對的。如果有人故意欺負他,父母會幫助他,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
2.瞭解孩子被欺負的經過和真相 和孩子認真談談,清楚事情的真相,幫他分析其中的原因,是他的責任還是別人的責任,或僅僅是誤解。在弄清事情的真相之後,再進行處理,也可讓孩子明白,凡事要講道理,不能胡來。
3.懦弱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家長可以這樣告訴孩子:我們首先不欺負人,尤其不能欺負比自己弱的人。如果別人欺負你,你可以躲過,也可以和他面對面講理,甚至還手抵抗,總之你不要受到傷害。哭泣只會導致對方變本加厲地嘲弄和辱罵他的“犧牲品”。 在外來侵犯面前,退讓是怯懦的表現,是不勇敢。只會嚎啕大哭,聽任拳頭落在自己頭上,是愚蠢。對一般孩子,尤其是生性老實的孩子,家長平時應注意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教育。除了給孩子講如何對待別人的欺負怎樣及怎樣處理外,還要鼓勵孩子多和別的小朋友接觸,在遊戲中建立與他人相處的信心。
4.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孩子在與夥伴相處時,難免會發生摩擦,這時的父母不能聽風便是雨,對每一件事都大驚小怪。在孩子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要讓孩子盡力自己解決。只有一些較為嚴重的事情,才由父母出面或找老師。無論是哪一種解決方式,都要注意擺事實、講道理,切不可動不動就大吵大鬧,那會給孩子不好的示範。孩子之間的衝突大多是暫時的,並不存在原則上的敵意,孩子往往今天吵明天好,在這一過程中相互磨合,學會交往。如果輕易地讓孩子以武力解決問題,容易使孩子的鬥爭升級,對孩子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5.教會孩子提前預防 應該告訴孩子遠離那些行為不良的孩子,減少交往或不與之交往,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6.給孩子關愛 要讓孩子知道,無論他在外面遇到多大的困難,父母永遠是他的避風港灣,父母有能力為他保駕護航,這樣孩子才會願意把自己的委屈說給父母聽,減少彼此的誤解,有利於解決問題。